一种胶黏物控制酶试剂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4838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胶黏物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黏物控制酶试剂工艺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法得知对其他众多未知胶黏物组分的作用效果,以及传统的处理方式存在或用浆量大、或操作复杂、或设备昂贵、或重复性差等缺点的问题。一种胶黏物控制酶试剂工艺方法,包括胶黏物控制酶试剂工艺方法,胶黏物控制酶试剂工艺方法的包括菌株选育、菌种培养、菌种优化,用取样铲,将表层5cm左右的浮土除去,取5—25cm处的土样10—25g,可在10一30cm处取样。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有限降解纤维细胞中的纤维素,有效去除废纸浆中没有利用价值的细小纤维、水溶性胶质,使废纸浆中发生角质化的纤维基本恢复原有的润涨能力,以此提高滤水和脱水性能。以此提高滤水和脱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黏物控制酶试剂工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胶黏物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胶黏物控制酶试剂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胶粘物,也称为胶黏物,一般可以认为是来源于回收纤维的粘性物质,大多带有阴电荷。其可作为一个集合术语,表示由于不同来源,且具有永久性或者临时粘性,并可在造纸过程中引起问题和造成产品质量下降所用物质,二次纤维的大量回用,在现代造纸工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废纸浆的产量仅次于化学浆,已占世界纸浆总量的三分之一。但废纸中胶粘物问题一直是影响废纸回用的主要障碍之一。胶粘物本身具有粘性,常常和无机填料、细小纤维等吸附在一起形成粘性沉淀物,严重影响造纸生产过程。
[0003]现有技术中由于胶黏物成分复杂,变化无规律,采用模型物研究方法可以有效说明酶对某些种类胶黏物的作用机理,但无法得知对其他众多未知胶黏物组分的作用效果,针对微胶黏物(能通过150μm缝筛的胶黏物)的吸附法、板附着法、抽提法、激光颗粒计数法、血球计计数法、去稳定剂沉淀法和压榨脱水沉淀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存在或用浆量大、或操作复杂、或设备昂贵、或重复性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黏物控制酶试剂工艺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法得知对其他众多未知胶黏物组分的作用效果,以及传统的处理方式存在或用浆量大、或操作复杂、或设备昂贵、或重复性差等缺点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胶黏物控制酶试剂工艺方法,包括胶黏物控制酶试剂工艺方法,胶黏物控制酶试剂工艺方法的包括菌株选育、菌种培养、菌种优化,用取样铲,将表层5cm左右的浮土除去,取5—25cm处的土样10—25g,可在10一30cm处取样,给塑料袋编号并记录地点、土壤质地、植被名称、时间及其他环境条件,一般样品取回后应马上分离,以免微生物死亡,但有时样品较多,或到外地取样,路途遥远,难以做到及时分离,则可事先用选择性培养基做好试管斜面,随身带走,到一处将取好的土样混匀,取3—4g撤到试管斜面上,可避免菌株因不能及时分离而死亡。
[0007]优选的,菌种培养适用于微生物菌体生长的培养基,目的是为下一步发酵提供数量较多,强壮而整齐的种子细胞,一般要求氮源、维生素丰富,原料要精,用于生产预定发酵产物的培养基,一般的发酵产物以碳源为主要元素,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含量往往高于种子培养基,如果产物的含氮量高,应增加氮源,在大规模生产时,原料应该价廉易得,还应有利于下游的分离提取工作,菌种培养,将选育出的蜡样芽孢杆菌培养在斜面培养基上并使该蜡样芽孢杆菌经该斜面培养基传代5代以上经测试该蜡样芽孢杆菌的产酶能力保持稳定,斜面培养基配方为:牛肉膏1.5%~3.0%,酵母膏2.0%~5.0%,蛋白胨2.0%~7.0%,葡萄糖2.0%~3.0%,氯化钠0.8%~2.2%,氯化钙0.5%~1.2%,尿素0.06%~2.1%,琼
脂1.7%~2.2%,其余为水。
[0008]优选的,菌种优化,蜡样芽孢杆菌通过摇瓶试验,分别对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装液量、摇床转速、起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周期进行了试验,以得到高产果胶酶系的最适培养基和摇瓶培养条件,经过试验,得到的培养基和摇瓶培养条件是:培养基配方:乳清粉4%、麦麸3%、葡萄糖2%、玉米浆2.2%、氯化钙0.3%、玉米胚芽粉1.7%、硫酸铵0.2%,硫酸镁0.07%,生物素0.0003%,水88.45%。
[0009]优选的,分别取200mL旧新闻纸DIP浆和OCC浆纸机白水水样,在不同华根霉脂肪酶添加量下进行处理,华根霉脂肪酶酶活20000U/mL,添加量为旧新闻纸DIP浆和OCC浆纸机白水水样重量的0.001~0.5%,温度20~60℃,时间60~120min,对处理后纸机白水在2000r/min下离心15min去除细小纤维等组分;测试离心后白水的阳离子需求量和浊度,然后使用硫酸调节pH为4后再进行浊度测定,计算pH调节前后的浊度差异,酶用量为0.001%、0.05%、0.5%时测试结果如下,二次胶黏物去除率以浊度差变化计算,DIP和OCC浆纸机白水经华根霉脂肪酶处理后,纸机白水的阳离子需求量减少,浊度差减小,说明体系中胶黏物、树脂等组分在酶的作用下降解,二次胶黏物含量降低。
[0010]优选的,按粒径可分为大胶粘物颗粒与微小胶粘物颗粒,对造纸有害的胶粘物是由直径大于0.1mm的大胶粘物颗粒造成的,这些憎水性物质主要是胶类和粘合剂等,其中主要来源之一是醋酸乙烯酯,其是造成胶粘物问题的重要因素,处理或改变该醋酸乙烯酯即可达到控制胶粘物的目的,使之变成具有水溶性的低分子物质,水解后的产物可稳定地分散在纤维表面,同时使表面粘性降低。
[0011]优选的,发酵醪液经过高分子絮凝、管式离心、板框过滤、超滤浓缩、纸板硅藻土除菌、标准化制备成中性酯酶酶活力≥10000μmol/ml,经防腐处理得到酶活力保持率为95%以上的标准高活力中性酯酶酶液。
[0012]本专利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通过有效水解醋酸盐、丙烯酸酯、合成橡胶及其它特种胶水,使之变成具有水溶性的低分子物质如醇类等;水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纤维素和纤维素之间的黏连的物质,使纤维有效分离,有效软化纤维细胞壁、增加纤维的渗透性、利于纤维充分吸水润涨,从而提高纤维保水值;降低纤维内聚力,使得纤维变得更加柔软,利于纤维的细纤维化,使得纤维获得更多的纵向分裂机会,减少横向切断,有效保护纤维,增加有利用价值的细小纤维留着,提高留着率;通过有限降解纤维细胞中的纤维素,有效去除废纸浆中没有利用价值的细小纤维、水溶性胶质,使废纸浆中发生角质化的纤维基本恢复原有的润涨能力,以此提高滤水和脱水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5]实施例一
[0016]包括胶黏物控制酶试剂工艺方法,胶黏物控制酶试剂工艺方法的包括菌株选育、菌种培养、菌种优化,用取样铲,将表层5cm左右的浮土除去,取5—25cm处的土样10—25g,
可在10一30cm处取样,给塑料袋编号并记录地点、土壤质地、植被名称、时间及其他环境条件,一般样品取回后应马上分离,以免微生物死亡,但有时样品较多,或到外地取样,路途遥远,难以做到及时分离,则可事先用选择性培养基做好试管斜面,随身带走,到一处将取好的土样混匀,取3—4g撤到试管斜面上,可避免菌株因不能及时分离而死亡。
[0017]实施例二
[0018]菌种培养适用于微生物菌体生长的培养基,目的是为下一步发酵提供数量较多,强壮而整齐的种子细胞,一般要求氮源、维生素丰富,原料要精,用于生产预定发酵产物的培养基,一般的发酵产物以碳源为主要元素,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含量往往高于种子培养基,如果产物的含氮量高,应增加氮源,在大规模生产时,原料应该价廉易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黏物控制酶试剂工艺方法,包括胶黏物控制酶试剂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物控制酶试剂工艺方法的包括菌株选育、菌种培养、菌种优化,用取样铲,将表层5cm左右的浮土除去,取5—25cm处的土样10—25g,可在10一30cm处取样,给塑料袋编号并记录地点、土壤质地、植被名称、时间及其他环境条件,一般样品取回后应马上分离,以免微生物死亡,但有时样品较多,或到外地取样,路途遥远,难以做到及时分离,则可事先用选择性培养基做好试管斜面,随身带走,到一处将取好的土样混匀,取3—4g撤到试管斜面上,可避免菌株因不能及时分离而死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黏物控制酶试剂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培养适用于微生物菌体生长的培养基,目的是为下一步发酵提供数量较多,强壮而整齐的种子细胞,一般要求氮源、维生素丰富,原料要精,用于生产预定发酵产物的培养基,一般的发酵产物以碳源为主要元素,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含量往往高于种子培养基,如果产物的含氮量高,应增加氮源,在大规模生产时,原料应该价廉易得,还应有利于下游的分离提取工作,菌种培养,将选育出的蜡样芽孢杆菌培养在斜面培养基上并使该蜡样芽孢杆菌经该斜面培养基传代5代以上经测试该蜡样芽孢杆菌的产酶能力保持稳定,所述斜面培养基配方为:牛肉膏1.5%~3.0%,酵母膏2.0%~5.0%,蛋白胨2.0%~7.0%,葡萄糖2.0%~3.0%,氯化钠0.8%~2.2%,氯化钙0.5%~1.2%,尿素0.06%~2.1%,琼脂1.7%~2.2%,其余为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黏物控制酶试剂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优化,所述蜡样芽孢杆菌通过摇瓶试验,分别对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装液量、摇床转速、起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周期进行了试验,以得到高产果胶酶系的最适培养基和摇瓶培养条件,经过试验,得到的培养基和摇瓶培养条件是:培养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运佐吴连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埃斯腾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