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量分样装置及其分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量物料的分样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定量分样装置及其分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化工行业、医药行业及其它相关行业,为了控制产品质量,通常移取微量的样品进行添加或成份分析,由于需要的质量非常小,从而导致物料的下料量不易控制。
[0003]一些小型的企业或者实验室,通常采用人工进行转移、称量,但称量的精确度依赖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同时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也有些企业利用分样头进行转移、称量,但这种分样头往往为一体式设计,从而导致清洗困难,容易造成交叉污染。同时,该分样头同样需要人工将样品转移到分样头内,再进行分样。
[0004]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210330520.3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固体粉末的取样器、自动取样装置、设备及方法。该申请案的取样器包括精取件和粗取件,精取件具有内取样端,精取件设有内取样孔,且内取样孔的一端从内取样端连通外部;精取件上设有气体接口,气体接口与内取样孔连通,用于外接通气设备。粗取件,包括外载件和外移粉件,外移粉件设有外取样孔,精取件部分伸入外取样孔并与其滑动连接,且内取样端位于外取样孔内,外取样孔未滑动连接有精取件的部分与内取样端配合形成粗取样区间。外载件和外移粉件可拆卸连接,外载件和精取件沿外取样孔的轴向滑动连接。该申请案的自动取样装置在进行精确移料时,需要通过多次的重复转移过程直至所述配样容器及其内物质的重量达到设定值,操作较为麻烦,且需要较多的样品来进行测试,易造成样品的污染甚至浪费。 />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问题
[0006]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些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定量分样装置及其分样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分样装置在进行微量分样时,不易控制下料量的缺陷。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定量分样装置,包括基座,所述的基座设有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以及分样机构,其中,所述的第一移动机构带动第二移动机构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第二移动机构带动分样机构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
[0010]所述的分样机构包括分样头、输送轴以及驱动组件,该输送轴的一端延伸至分样头的出料口内,与出料口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下料通道,另一端连接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带动输送轴进行转动以及上下往复移动。
[0011]进一步,所述的分样头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两个壳体远离出料口的端部均连接有夹爪,其中,所述的夹爪同样由驱动组件控制其开合,这种拆分式设计,使得分样头易于拆卸,方便清洗,可有效避免交叉污染;同时,可实现自动取料功能。
[0012]进一步,所述的分样头沿其轴向开设有溢流槽,且该溢流槽处设有止挡块。
[0013]进一步,所述的止挡块上设有调节槽,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上均设有紧固孔。
[0014]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接触的端面,一个端面设有推料条,另一个端面设有容纳槽,推料条卡入该容纳槽内,且两者间留有供物料回落的溜槽。
[0015]进一步,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第四电机以及第五电机,其中,所述的第三电机驱动夹爪的开合,第四电机驱动输送轴的转动,第五电机驱动输送轴的上下移动。
[0016]进一步,所述的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以及第一支架,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以及第二支架,其中,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通过第一滑块相连接。
[0017]进一步,所述的基座上还设有样品瓶以及电子天平。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定量分样的方法,利用上述的分样装置进行分样,包括以下步骤,
[0019]步骤一、第一移动机构带动分样头移动至样品瓶的上方,第三电机启动,带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分离;
[0020]步骤二、第二移动机构带动分离的分样头下移至样品瓶内,然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相互夹紧,取料完成;
[0021]步骤三、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相互配合,将装有物料的分样头移至电子天平上方;
[0022]步骤四、第四电机启动,将分样头内的物料向出料口处输送,同时,第五电机启动,带动输送轴上、下移动,物料通过下料通道落下,完成分样。
[0023]进一步,所述的步骤四中,控制物料下料量的具体步骤如下,
[0024]首先,通过第五电机逐渐控制下料通道的下料缝隙大小,直至有物料通过,此时可得到物料的粒度、最小下料量以及电机的转速;
[0025]然后,通过物料的目标取样量与最小下料量进行对比,逐渐增加开合频率和下料缝隙,从而加大下料量,以加速完成目标取样重量;同时记录对应转速下的下料量,根据当前下料量、实际下料总量、目标取样量三者间的对比分析,实时对电机的转速进行动态调节,并预判下料时间;
[0026]最后,当实际称重量接近目标取样量时,降低电机的转速,逐渐减小开合频率和下料缝隙,直至回到最小下料量,最后停止下料;在电机减速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对当前下料量、实际下料总量、目标取样量三者间的对比分析,对电机的转速进行实时调节,以确保最后一次的下料量完成,实际称重量能够满足目标取样量的需要。
[0027]3、有益效果
[002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9](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定量分样装置,分样机构包括分样头、输送轴以及驱动组件,所述输送轴的一端延伸至分样头的出料口内,与出料口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下料通道,另一端连接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驱动输送轴进行转动,将分样头内的物料向下输送至出料口处,同时该驱动组件带动输送轴上下往复移动,以改变下料通道的大小,实现对下料量的精准控制。
[0030](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定量分样装置,分样头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两个壳体远离出料口的端部均连接有夹爪,该夹爪同样由驱动组件进行驱动,从而控制两个壳体的相互分开再夹紧,以完成自动取料;另外,这种拆分式设计,使得,分样头的清洗更加方
便、彻底,可有减少交叉污染。
[0031](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定量分样装置,分样头沿其轴向开设有的溢流槽,该溢流槽由止挡块进行遮挡,且该止挡块上设有调节槽,这样设计,可根据物料的目标取样量,通过止挡块调节溢流槽的实际溢流高度,从而可以对物料进行粗取样,然后再通过输送轴与出料口的相互配合实现精分样。
[0032](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定量分样装置,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接触的端面,一个端面凸出设有推料条,另一个端面设有容纳槽,其中,所述容纳槽的开设深度大于推料条凸出部分的长度,也就是说当推料条嵌入到该容纳槽内时,两者间留有一溜槽;这样当两壳体相互加紧进行取料时,可有效减少两个壳体的端面之间的夹料现象。
[0033](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分样方法,通过移动机构的设置能够将分样头移动至指定的位置,然后通过第三电机可实现自动取料功能;另外,根据物料的目标取样量,通过第五电机控制下料通道的大小及开闭的频率,以实现微量物料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量分样装置,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1)设有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以及分样机构(4),其中,所述的第一移动机构带动第二移动机构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第二移动机构带动分样机构(4)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所述的分样机构(4)包括分样头(41)、输送轴(42)以及驱动组件,该输送轴(42)的一端延伸至分样头(41)的出料口内,与出料口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下料通道,另一端连接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带动输送轴(42)进行转动以及上下往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量分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样头(41)包括第一壳体(411)和第二壳体(412),其中,两个壳体远离出料口的端部均连接有夹爪(4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定量分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样头(41)沿其轴向开设有溢流槽(413),且该溢流槽(413)处设有止挡块(4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定量分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挡块(45)上设有调节槽(451),第一壳体(411)、第二壳体(412)上均设有紧固孔。5.根据权利要求2
‑
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定量分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壳体(411)与第二壳体(412)相接触的端面,一个端面设有推料条(4111),另一个端面设有容纳槽(4121),推料条(4111)卡入该容纳槽(4121)内,且两者间留有供物料回落的溜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定量分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431)、第四电机(432)以及第五电机(433),其中,所述的第三电机(431)驱动夹爪(44)的开合,第四电机(432)驱动输送轴(42)的转动,第五电机(433)驱动输送轴(42)的上下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方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斯塔克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