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湖泊沉积物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和风险因子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429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湖泊沉积物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和风险因子识别方法,包括:采集湖泊不同点位的沉积物样品,分析沉积物传统污染物和微量/痕量污染物的污染赋存特征,并基于已有数据库推导污染物沉积相预测无效应浓度数据;根据污染物沉积相预测无效应浓度将实测污染物浓度数据降维成三个参数,基于所述三个参数建立沉积物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程;根据环境实测浓度数据利用所述方程计算沉积物环境质量综合得分,划分沉积物环境质量等级,识别沉积物主要风险因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可实现快速、准确、全面评价湖泊沉积环境质量并识别主要风险因子。因子。因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湖泊沉积物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和风险因子识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环境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湖泊沉积物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和风险因子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沉积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底栖生物等多种水生生物的必要栖息场所。湖泊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为源污染物的排放量急剧增加,通过污废水排放、地表径流输入等不断地进入地表水环境,并在介质分配和沉降作用的影响下最终蓄积在沉积物中。湖泊作为重要的地表水资源,与江河海洋相比,换水周期较长,水体稳定性较好,对污染物稀释能力低,沉积物中污染物蓄积负荷较高。但对于大多数污染物而言,沉积物物化条件、水文水动力等环境条件的改变将促使污染物再次释放到上覆水体中。因此,沉积物在污染物的环境归趋过程中扮演者“汇”和“源”的双重角色。同时,湖泊生物营养层次较多,在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大量亲脂疏水性污染物向水生生物体内蓄积,经由食物链传递进行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对高营养级生物和人群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综上,湖泊沉积物污染物赋存环境质量状况关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湖泊沉积物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和风险因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湖泊不同点位的沉积物样品,分析沉积物传统污染物和微量/痕量污染物的污染赋存特征,并基于已有数据库推导污染物沉积相预测无效应浓度数据;根据污染物沉积相预测无效应浓度将实测污染物浓度数据降维成三个参数,包括:实测浓度高于沉积相预测无效应浓度的污染物种类占比、实测浓度高于沉积相预测无效应浓度的数据量占比和实测浓度高于沉积相预测无效应浓度的程度,基于所述三个参数建立沉积物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程;根据环境实测浓度数据利用所述方程计算沉积物环境质量综合得分,划分沉积物环境质量等级,识别沉积物主要风险因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统污染物包括总氮、总磷等;所述微量/痕量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元素、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抗生素和邻苯二甲酸酯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痕量污染物的沉积相预测无效应浓度计算公式如下:PNEC
s
=K
oc
×
F
oc
×
PNEC
w
×
A其中,PNEC
s
为沉积相预测无效应浓度,ng/g;PNEC
w
为水相预测无效应浓度,ng/L;K
oc
为污染物有机碳

水分配系数,L/kg;F
oc
为沉积相有机碳含量,%;A为转化系数,10
‑3kg/g。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NEC
w
的计算过程如下:其中,HC
5(慢性)
为保护95%的物种不受影响的慢性毒性数据,ng/L;AF为评价因子,取值在1~5之间,与推导HC5的不确定性有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中华龚雄虎张路蔡永久姚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