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水稻插秧机用防淤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3300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板式水稻插秧机部分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式水稻插秧机用防淤苗装置,包括机体结构,所述机体结构顶面中部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左右两侧设置有防淤苗结构,所述防淤苗结构包括有液压支撑环,所述液压支撑环底面连接有液压支撑杆,所述液压支撑杆正面与背面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部连接有支撑环螺栓,所述支撑环螺栓外表面连接有支撑螺母,所述液压支撑杆底面连接有液压机,所述液压机输出端连接有液压杆。该板式水稻插秧机用防淤苗装置,防淤苗结构的设置,增加了可调节结构,使防淤板在使用的途中,可以随时调节防淤板的角度,以防止车轮所挤压的淤泥或车轮带出的淤泥覆盖或波及至旁边的秧苗。至旁边的秧苗。至旁边的秧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式水稻插秧机用防淤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板式水稻插秧机部分结构
,具体为一种板式水稻插秧机用防淤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农业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农机运用越来越多,插秧机也随之普及,在插秧过程中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0003]但同时,现有的插秧机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在插秧过程中由于是机器运作,所以机器在前行过程中,容易挤压底面的淤泥,使得旁边距离近的已经种植好的水稻被机器所带起的淤泥所掩盖,导致水稻苗死亡,影响农业生产,给种植者带来很多困扰。现有技术的防淤苗装置使用起来不够灵活方便,无法随着稻田地形因地制宜。
[0004]如中国专利CN211457978U中所公开提出的一种板式水稻插秧机用防淤苗装置,通过液压油箱和油缸控制防淤苗滑板中滑板的升降,在过稻田埂的时候可以抬起来,接触面积小,阻力小,更省力更灵活。
[0005]但是现有技术中,一般带车轮的插秧机基本都是使用固定安装的防淤板,但是由于插秧机机体过重的缘故插秧机车轮还是会导致淤泥挤压波及旁边的秧苗,而一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水稻插秧机用防淤苗装置,包括机体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结构(1)顶面中部设置有支撑结构(2),所述支撑结构(2)左右两侧设置有防淤苗结构(3);所述防淤苗结构(3)包括有液压支撑环(301),所述液压支撑环(301)底面连接有液压支撑杆(303),所述液压支撑杆(303)正面与背面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部连接有支撑环螺栓(302),所述支撑环螺栓(302)外表面连接有支撑螺母(304),所述液压支撑杆(303)底面连接有液压机(305),所述液压机(305)输出端连接有液压杆(3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水稻插秧机用防淤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淤苗结构(3)包括有调节块(307),所述调节块(307)正面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308),所述调节螺栓(308)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连接块(309),所述调节螺栓(308)外表面前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310),所述连接块(309)底面固定连接有防淤板(311),所述防淤板(311)左侧固定连接有旋转套筒(312),所述旋转套筒(312)正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滑动连接有固定杆(3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水稻插秧机用防淤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支撑环(301)底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液压支撑杆(303)正面与背面与滑动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液压支撑环(301)与液压支撑杆(303)通过支撑环螺栓(302)与支撑螺母(304)螺纹连接,所述液压支撑杆(303)底面与液压机(305)顶面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板式水稻插秧机用防淤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梅张伟鑫张世科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张玉梅农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