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钵体苗移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2010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钵体苗移栽机,该移栽机包括控制系统、支撑机构、压盘机构、移栽臂机构、横向移箱机构和纵向输送机构,其中,移栽臂机构、横向移箱机构和纵向输送机构中均包含有与控制系统相连接的驱动电机,由控制系统来实现三个驱动电机的协同配合的方案,能够实现钵体苗的精准输送与移栽。钵体苗的精准输送与移栽。钵体苗的精准输送与移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钵体苗移栽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稻钵体苗移栽机。

技术介绍

[0002]水稻钵盘育苗因具有钵苗之间不存在串根粘连的问题,对水稻秧苗的损伤小等优点而发展迅速,水稻钵苗机械化移栽技术不仅能提高作业效率而且机械化移栽促进水稻的有效分蘖能增产增收,并且与毯状育苗用种量相比,节约种子达65%以上,与非钵盘相比减少土壤使用量70%左右。
[0003]近年来,在水稻移植机械的市场需求下,我国引进和自主研发了许多相关机械,也发展的很快。研究人员对于水稻移栽机的机械结构研究较多,多侧重于移栽回转臂的设计与优化,输送秧苗结构多侧重于通过优化机械结构以提高输送秧苗的精度。针对水稻钵苗移栽机械自动化控制的研究较少。钵苗和毯状苗机械化移栽的区别主要是移栽轨迹不同,钵苗移栽对输送装置的精准度要求更高,因此,如何利用水稻钵苗移栽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钵体苗的精准输送,是目前广泛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钵体苗移栽机,利用该移栽机可实现水稻钵体苗的精准高速移栽。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水稻钵体苗移栽机,包括控制系统、支撑机构、压盘机构、移栽臂机构、横向移箱机构和纵向输送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能够放置钵体苗盘,所述压盘机构能够压紧置于支撑机构上的钵体苗盘,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横向移箱机构与纵向输送机构相配合能够将钵体苗移动至目标位置,移栽臂机构能够将钵体苗从钵体苗盘中取出移栽入土。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钵体苗盘支撑板、连接板、直线轴承、横支撑、支撑杆、总支架以及支撑臂横梁;所述支撑杆垂直、对称安装于支撑臂横梁的上表面两侧,所述总支架布置于两个支撑杆与支撑臂横梁之间且与支撑臂横梁和两个支撑杆固定连接;
[0008]所述横支撑连接于支撑杆之间;所述直线轴承安装于横支撑上;所述连接板连接直线轴承和钵体苗盘支撑板;钵体苗盘支撑板在横向移箱机构的作用下左右移动时,直线轴承也能够沿横支撑左右移动;
[0009]所述钵体苗盘支撑板由多列平行设置的隔板分隔成多个支撑区域,各个支撑区域均能够放置钵体苗盘,钵体苗盘支撑板上于各个支撑区域的前端下部均设有槽口,槽口的宽度与钵体苗盘的宽度相匹配。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钵体苗盘支撑板的上部呈向后方倾斜的弧形结构、下部呈圆弧结构。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盘机构包括固定于钵体苗盘支撑板前后端面上的至少一排压杆架、置于各排压杆架上横条、以及若干根与相邻两根横条相连的用于压紧钵体苗盘的
压杆;各排压杆架中相邻两个压杆架之间的空间与支撑区域相对应。
[0012]作为优选方案,各个压杆架上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置杆槽,所述横条置于压杆架的置杆槽中。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移栽臂机构包括移栽臂驱动电机、同步带传动组件I和若干支撑臂;所述移栽臂驱动电机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移栽臂驱动电机固定布置于支撑臂横梁上方右侧,各个支撑臂等间距焊接于支撑臂横梁的前侧;
[0014]所有支撑臂上固定有一秧门,秧门上等间距设有多个与支撑区域相对应的秧门缺口;
[0015]各个支撑臂的前端均贯穿设有一支撑轴,支撑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移栽臂,且两个移栽臂相对于支撑臂对称分布,所有移栽臂的插植臂置于对应的秧门缺口上方;所有支撑臂后端贯穿设有一传动轴,传动轴与支撑轴之间设有链传动组件,移栽臂驱动电机通过同步带传动组件I能够带动传动轴转动,进而通过链传动组件带动移栽臂转动,移栽臂能够将移动至秧门缺口处的钵体苗从钵体苗盘中取出移栽入土。
[00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横向移箱机构包括移箱驱动电机、齿轮传动组件I、双螺旋轴、滑块、移箱支撑和支撑梁;所述移箱驱动电机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移箱驱动电机固定布置于支撑臂横梁上方中间;所述双螺旋轴两端由L型轴承座安装在支撑臂横梁上方左侧,与支撑臂横梁平行;所述支撑梁固定布置在钵体苗盘支撑板的后侧下方,且与双螺旋轴相平行设置,所述滑块安装于双螺旋轴上,所述移箱支撑用于连接支撑梁和滑块;移箱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传动组件I能够带动双螺旋轴转动,双螺旋轴旋转时,滑块能够沿其轴向移动,进而带动钵体苗盘支撑板左右移动,以将各钵体苗盘中同一行的钵体苗依次移动至对应的秧门缺口处。
[001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纵向输送机构包括输送驱动电机、锥齿轮传动组件、齿轮传动组件II、齿轮传动轴、同步带传动组件II、输送带主动轴、输送带从动轴以及双面同步带输送组件;
[0018]所述输送驱动电机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输送驱动电机安装于电机支撑板上,所述电机支撑板与右侧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传动组件II通过L型支架固定安装于电机支撑板上,所述锥齿轮传动组件布置于驱动电机和齿轮传动组件II之间;
[0019]所述齿轮传动轴安装在钵体苗盘支撑板的后侧中间,与双螺旋轴平行;多个双面同步带输送组件分布于钵体苗盘支撑板的对应凹槽中,位于钵体苗盘支撑板右侧的同步带传动组件II连接于齿轮传动轴和输送带主动轴之间;所述输送带主动轴和输送带从动轴安装于钵体苗盘支撑板上,与双螺旋轴平行,贯穿所有双面同步带输送组件;输送驱动电机向锥齿轮传动组件传递动力,锥齿轮传动组件将动力传至齿轮传动组件II,齿轮传动组件II能够带动齿轮传动轴转动,齿轮传动轴通过同步带传动组件II带动输送带主动轴转动,输送带主动轴又能够带动双面同步带输送组件工作,进而带动置于其上的钵体苗盘纵向移动。
[002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齿轮传动轴上设有长键,钵体苗盘支撑板左右移动时,齿轮传动轴也能够相对于齿轮传动组件II左右移动。
[0021]有益效果:
[0022]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稻钵体苗移栽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中的移栽机包括控制系统、支撑机构、压盘机构、移栽臂机构、横向移箱机构和纵向输送机构,其中,移栽臂机构、横向移箱机构和纵向输送机构中均包含有与控制系统相连接的驱动电机,由控制系统来实现三个驱动电机的协同配合的方案,能够实现钵体苗的精准输送与移栽,再对移栽臂的移栽速度(由移栽臂驱动电机控制)精准控制,实现动力变速输入,减少插植臂与秧苗接触时的线速度,减少对秧苗的损伤,实现钵体苗盘的横向、纵向的精准步进输送。输送和移栽的速度配合协同,减少对秧苗的损伤,实现低损高效的移栽。移栽、输送能够速度可调(通过调节对应电机的转速),可适应不同的钵体苗盘和移栽速度,适用范围更广。同时,控制系统可根据移栽机地轮的行走速度不同,实时调整移栽速率,可以实现较好的移栽株距。
[0024]2)、本专利技术中纵向输送采用双面同步带输送组件,双面同步带输送组件中双面同步带的齿距与钵体苗盘的尺寸相匹配,可以实现钵体苗盘纵向的步进精准输送。钵体苗盘的上表面由压杆压紧,钵体苗盘支撑板下部为圆弧结构,方便在钵体苗盘移栽完成后,在双面同步带输送组件的动力下,向钵体苗盘支撑板的后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钵体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支撑机构、压盘机构、移栽臂机构、横向移箱机构和纵向输送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能够放置钵体苗盘,所述压盘机构能够压紧置于支撑机构上的钵体苗盘,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横向移箱机构与纵向输送机构相配合能够将钵体苗移动至目标位置,移栽臂机构能够将钵体苗从钵体苗盘中取出移栽入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钵体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钵体苗盘支撑板(20)、连接板(16)、直线轴承(17)、横支撑(19)、支撑杆(2)、总支架(15)以及支撑臂横梁(1);所述支撑杆(2)垂直、对称安装于支撑臂横梁(1)的上表面两侧,所述总支架(15)布置于两个支撑杆(2)与支撑臂横梁(1)之间且与支撑臂横梁(1)和两个支撑杆(2)固定连接;所述横支撑(19)连接于两个支撑杆(2)之间;所述直线轴承(17)安装于横支撑(19)上;所述连接板(16)连接直线轴承(17)和钵体苗盘支撑板(20);钵体苗盘支撑板(20)在横向移箱机构的作用下左右移动时,直线轴承(17)也能够沿横支撑(19)左右移动;所述钵体苗盘支撑板(20)由多列平行设置的隔板(2001)分隔成多个支撑区域,各个支撑区域均能够放置钵体苗盘,钵体苗盘支撑板(20)上于各个支撑区域的前端下部均设有槽口(2002),槽口(2002)的宽度与钵体苗盘的宽度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稻钵体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钵体苗盘支撑板(20)的上部呈向后方倾斜的弧形结构、下部呈圆弧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稻钵体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盘机构包括固定于钵体苗盘支撑板(20)前后端面上的至少一排压杆架、置于各排压杆架上横条(26)、以及若干根与相邻两根横条(26)相连的用于压紧钵体苗盘的压杆(36);各排压杆架中相邻两个压杆架(25)之间的空间与支撑区域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稻钵体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各个压杆架(25)上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置杆槽,所述横条(26)置于压杆架(25)的置杆槽中。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稻钵体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栽臂机构包括移栽臂驱动电机(4)、同步带传动组件I (3)和若干支撑臂(32);所述移栽臂驱动电机(4)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移栽臂驱动电机(4)固定布置于支撑臂横梁(1)上方右侧,各个支撑臂(32)等间距焊接于支撑臂横梁(1)的前侧;所有支撑臂(32)上固定有一秧门(30),秧门(30)上等间距设有多个与支撑区域相对应的秧门缺口(3001);各个支撑臂(32)的前端均贯穿设有一支撑轴(37),支撑轴(37)的两端分别设有移栽臂(31),且两个移栽臂(31)相对于支撑臂(32)对称分布,所有移栽臂(31)的插植臂置于对应的秧门缺口(3001)上方;所有支撑臂(32)后端贯穿设有一传动轴(29),传动轴(29)与支撑轴(37)之间设有链传动组件(28),移栽臂驱动电机(4)通过同步带传动组件I (3)能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鑫刘静张超陈卓李明勇徐正华解晓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