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升降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64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插秧机技术领域,具体的公开了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升降调节机构,包括固定筒,且固定筒的筒体上开设有若干调节孔并通过调节孔安装有插销,安装臂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主动轮,且主动轮的外环面连接有传动带。人员可拔出插销,使得安装臂与固定筒之间呈滑动连接状态,进而人员便可握持安装臂并把安装臂向固定筒一端移动,直至安装臂上端的转动柄以及操控把处于适宜高度,此时人员便可把插销复位,由此便解决了传统方案中转动柄以及操控把均无法进行升降调节,从而会导致其较高的或较矮的人员在使用时需要弯腰或手部需要抬高,降低插秧机使用时便捷性的缺陷。降低插秧机使用时便捷性的缺陷。降低插秧机使用时便捷性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升降调节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插秧机
,尤其涉及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升降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水稻插秧机一般分为大型的自动化插秧机和小型的简易式手扶插秧机,其中自动化插秧机一般用于大农业或大面积的平整地块使用,而手扶插秧机一般用于小地块或山坡上其大型机械不便于进入的地块使用。
[0003]而简易式手扶插秧机在使用时,人员将秧苗整齐放入秧箱,随着秧箱作横向移动,取秧器分格逐次取走一定数量的秧苗,并最终通过插秧机的栽植臂进行插秧,而由于手扶的插秧机受到使用条件的限制,一般为人员手动提供动力,即人员一只手进行扶持控制方向,另一只手转动手柄带动传动带移动,从而通过传动带对插秧机提供动力。
[0004]但上述的手扶插秧机在使用时,由于其安装转动手柄的控制架为固定设置,使得转动手柄以及操控把均无法进行升降调节,从而当插秧机面对不同身高的操作人员时,会导致其较高的或较矮的人员在使用时需要弯腰或手部需要抬高,从而降低了插秧机使用时的便捷性;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升降调节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升降调节机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升降调节机构,包括固定筒的筒体上开设有若干调节孔并通过调节孔安装有插销,且固定筒通过插销连接有安装臂,安装臂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主动轮,且主动轮的外环面连接有传动带,传动带的另一端与外界插秧机主体内部的驱动轴相连接,固定筒以及安装臂相互远离的一端对应传动带均铰接有联动板;联动板的上端共同铰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端部安装有调节轮,且传动带的内侧与调节轮的外环面相接触。
[0008]优选的,所述两个联动板侧面靠近调节轮的一端均转动安装有限位筒,且限位筒的外环面与传动带的外侧表面相配合,限位筒外环面的两端均设有环形的限位凸起。
[0009]优选的,所述安装臂靠近主动轮的一端固定有操控把,且销轴延伸至主动轮外部的一端固定有转动柄。
[0010]优选的,所述转动柄的柄体上通过螺纹啮合有橡胶把手,且转动柄对应橡胶把手开设有若干螺纹孔。
[0011]优选的,所述橡胶把手的外环面设有防滑纹,橡胶把手的中部转动安装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一端设有螺纹并与相邻的螺纹孔啮合。
[0012]优选的,所述安装臂的内部为中空状态,安装臂靠近插销的一端开设有相配合的插孔,且插销为快拆销。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筒的下方设有弧形挡板,弧形挡板的侧面与外界插秧机主体底部固定连接,且弧形挡板的表面为光滑表面。
[001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升降调节机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人员可拔出插销,使得安装臂与固定筒之间呈滑动连接状态,进而人员便可握持安装臂并把安装臂向固定筒一端移动,直至安装臂上端的转动柄以及操控把处于适宜高度,此时人员便可把插销复位,由此便解决了传统方案中转动柄以及操控把均无法进行升降调节,从而会导致其较高的或较矮的人员在使用时需要弯腰或手部需要抬高,降低插秧机使用时便捷性的缺陷。
[0016]2: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当安装臂向靠近固定筒或远离固定筒的一端移动时,其安装臂带动相连接的联动板同步移动,但由于此联动板上端与另一个联动板上端铰接,使得此联动板在向固定筒一端移动时,其上端呈向上移动状态,由此在安装臂向固定筒靠近或远离时,其两个联动板的上端会同步的向上或向下移动,而调节轮则同步的跟随联动板的上端进行移动,又由于传动带的内侧表面与调节轮的外环面相接触,使得调节轮向上或向下移动时,会对传动带起到相应的紧绷或松弛状态的调节,即避免了安装臂在进行位置升降调节时,传动带因松弛而与主动轮脱离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升降调节机构的轴测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升降调节机构的转动柄与安装臂配合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升降调节机构的传动带与调节轮配合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升降调节机构的轴测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升降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固定筒;2、安装臂;3、弧形挡板;4、联动板;5、传动带;6、限位筒;7、橡胶把手;8、转动柄;9、操控把;10、插销;11、调节轮;12、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参照图1

5,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升降调节机构,包括固定筒1,且固定筒1的下端与外界插秧机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1的筒体上开设有若干调节孔并通过调节孔安装有插销10,且固定筒1通过插销10连接有安装臂2,安装臂2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主动轮12,且主动轮12的外环面连接有传动带5,传动带5的另一端与外界插秧机主体内部的驱
动轴相连接,固定筒1以及安装臂2相互远离的一端对应传动带5均铰接有联动板4;联动板4的上端共同铰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端部安装有调节轮11,且传动带5的内侧与调节轮11的外环面相接触。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包括两个联动板4侧面靠近调节轮11的一端均转动安装有限位筒6,且限位筒6的外环面与传动带5的外侧表面相配合,限位筒6外环面的两端均设有环形的限位凸起;限位筒6的设置,使得传动带5在与调节轮11接触时,传动带5需要先与限位筒6接触,而传动带5受到限位筒6两端环形限位凸起的限制具有一定的稳定效果,避免传动带5轻易从调节轮11外环面脱离。
[002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包括安装臂2靠近主动轮12的一端固定有操控把9,且销轴延伸至主动轮12外部的一端固定有转动柄8;操控把9的设置,使得人员便可控制插秧机的移动方向,而转动柄8的设置,有利于人员对主动轮12进行施力,而带动主动轮12转动。
[002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包括转动柄8的柄体上通过螺纹啮合有橡胶把手7,且转动柄8对应橡胶把手7开设有若干螺纹孔;橡胶把手7的设置,使得人员握持时更舒适防滑,且由于转动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升降调节机构,包括固定筒(1),且固定筒(1)的下端与外界插秧机主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1)的筒体上开设有若干调节孔并通过调节孔安装有插销(10),且固定筒(1)通过插销(10)连接有安装臂(2),安装臂(2)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主动轮(12),且主动轮(12)的外环面连接有传动带(5),传动带(5)的另一端与外界插秧机主体内部的驱动轴相连接,固定筒(1)以及安装臂(2)相互远离的一端对应传动带(5)均铰接有联动板(4);联动板(4)的上端共同铰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端部安装有调节轮(11),且传动带(5)的内侧与调节轮(11)的外环面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升降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联动板(4)侧面靠近调节轮(11)的一端均转动安装有限位筒(6),且限位筒(6)的外环面与传动带(5)的外侧表面相配合,限位筒(6)外环面的两端均设有环形的限位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升降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为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一洋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