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冷却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极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2271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对空气冷却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极板空气流场改进,其特征是对应轴流风机叶面区域流道深度与开孔率乘积,与其余部位流道深度与开孔率乘积比为0.95~0.2∶1。空气流道采用流量非均等设计结构,可以确保空气在电堆不同部位流量均匀,从而使组成电堆性能均匀。克服了空气冷却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由于轴流风机吹风截面风量、风压不均匀,造成电堆不同部位空气流量不均匀带来的氧化剂供应和排热不均匀,进而影响电堆性能的不足。此外,采用流道深度和/或流场开孔率不均等设计,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可以保持原有电池堆体积不增加改善电堆性能,有利于组装电堆结构紧凑,以及单位体积能量密度提高。例如采用加设风罩均匀空气流量结构,电堆系统功率密度只有200瓦/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达到300瓦/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板板,尤其是对空气冷却型质子交换 膜燃料电池极板空气流场的改进。
技术介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极板,为引导气流分配,通常在极板面上加工有 气体流场,以确保电极板面各处,均能获得足够反应剂供应,并排出电池 反应生成的水和废热。空气冷却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通常采用轴流 风机供应空气,其空气流场通常设计成沿空气流动方向的平行直线形导流 槽结构,在两侧风压力差作用下,空气从极板的一侧进入,经过极板面由 另一侧排出。空气不仅起到氧化剂的作用,还起到冷却作用,空气在极板 面是否分布均匀,直接影响组成电池堆的性能与稳定性,因此极板面上空 气均匀性,在空气冷却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占有十分重要作用。.现有技术空气冷却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极板,空气流场主要有两种 设计形式(1)阴极流场和散热流场合为一体,空气在同一个流场内流动 时又起氧化剂供给,又起散热作用的。(2)阴极流场与散热流场分成两部 分,分别加工在一块板的两面。目前空气冷却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各节 极板、以及同一块极板不同位置,空气流场流道深度和流场开孔率完全--致,例如中国专利CN1971992、 CN200969370所述极板。然而轴流风机供 应空气,风机叶面与非叶面风力不相同,客观上造成电堆对应风机不同位 置,两侧气体压力差不完全相同,从而导致电堆不同部位空气流动不均匀, 进而造成散热和氧化剂供应不均匀,从而造成电池堆各个部位性能分布不 均匀,影响电堆整体性能。例如对应风机叶片区域压力差大,空气流量相 对较大,容易导致膜电极水分的吹干,不利于增湿;非风机叶片对应区域 压力差小,空气流量相对较小,不利于氧化剂供给和废热排出。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中国专利CN1929178公开的空气型燃料电池堆, 采用风机与风罩结合来使时空气分布均匀,但增加风罩势必会增加系统的 体积与重量,不仅影响电池的便携性,而且限止了电堆单位体积能量密度 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确保极板各区 域空气流动均匀的空气冷却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极板。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基本构思是将极板流道流量设计成非均等结构,在 轴流风机供应空气流道两侧压力差大的区域,减小流道的深度和/或流场的 开孔率;在空气流道两侧压力差小的区域,增加流道的深度和/或流场的开孔率,从而均匀整个极板截面风量。具体说,本专利技术空气冷却型质子交换 膜燃料电池极板,包括极板上内凹平行直线形空气流道,其特征在于对应 轴流风机叶面区域流道深度与开孔率乘积,与其余部位流道深度与开孔率乘积比为0.95~0.2: 1。更好为轴流风机叶面对应处流道深度与开孔率乘积,与其余部位流 道深度与开孔率乘积比为0.8 0.5: 1。本专利技术极板不同部位流量的改变,既可以通过改变流道深度实现,又 可以通过改变流场的开孔率实现,还可以同时改变流道的深度和流场的开 孔率实现。根据此设计原则,结合不同材质极板制造工艺, 一种较好极板 轴流风机叶面对应处流场,流道深度为0.2 4mm,流场开孔率35%~80%; 其余部位流场,流道深度为0.4 5mm,流场开孔率40%~85%。其中更好轴 流风机叶面对应处流场,流道深度为0.4 2mm,流场开孔率45% 70%;其 余部位流场,流道深度为0.6~3mm,流场开孔率50%~75%。本专利技术极板材料,与现有技术极板相同,例如可以是硬石墨、柔性石 墨、碳纸或金属材料等。本专利技术极板空气流道设计,不仅适用包含阴极、阳极流场的双极板; 还适用于包含阳极、阴极流场和散热流场的复合型双极板,阴极流场与散 热流场分开情况下,空气流道流量非均等设计构思,分别适用于阴极流场 与散热流场。本专利技术极板,其空气流道采用流量非均等设计,对应风机叶片部位风 量大风压强,减小流道的深度和/或流场的幵孔率;风机非叶片部位风量小 风压弱,加大流道深度和/或流场的开孔率,使两者流道深度与开孔率乘积 比为0.95-0.2: 1,更优为0.8~0.5: 1,达到使整个极板空气流量均匀,从 而确保空气在电堆不同部位流量均匀,使组成电堆性能均匀。克服了空气 冷却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由于轴流风机吹风截面风量、风压不均匀, 造成电堆不同部位空气流量不均匀带来的氧化剂供应和排热不均匀,进而 影响电堆性能的不足。此外,通过极板空气流场流道深度和/或流场开孔率不均等设计均匀空气流量,方法、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还可以保持在 不增加原有电池堆体积情况下改善电堆性能,并且有利于组装电堆的结构 紧凑,以及单位体积能量密度的提高。例如采用加设风罩均匀空气流量结 构,电堆系统功率密度只有200瓦/升,本专利技术极板组装电堆功率密度可以达到300瓦/升。以下结合二个具体实施例和比较例,示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本 专利技术,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代表本专利技术构思下全 部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总的技术方案的限定, 一些在技术 人员看来,不偏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非实质性改动,例如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 效果技术特征的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本专利技术护范围。 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双极板侧视结构图。图2为现有技术复合双极板空气板侧视结构图。图3为专利技术双极板侧视结构图。图4为专利技术复合双极板空气板侧视结构图。图5为实施例1与比较例1的风机叶面对应处与其余部位电性能测试 对比图。图6为实施例2与比较例2的风机叶面对应处与其余部位电性能测试 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h参见图3,采用12V外置直流轴流风机常压供气的空气冷却 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极板采用厚度为5mm的硬石墨双极板1,阴极 面轴流风机叶面对应处空气流场(极板两端区域)两侧压差16 20Pa,连通 极板两侧的平行空气流道3.1,深lmm,宽lmm,脊宽lmm;其余部位(风 机非叶面,极板中部区域)空气流道两侧压差8 iOPa,连通极板两侧平行空 气流道3.2,深1.6mm,宽1.25mm,脊宽lmm。阳极面采用流道深lmm, 宽lmm,脊宽lmm的平行流场。比较例1:参见图1,同实施例1,其中空气流场所有流道采用均等设 计,所有位置空气流道3深lmm,宽lmm,脊宽lmm。实施例2:参见图4,采用24V直流轴 i风机供气的空气冷却型质子交 换膜燃料电池堆,极板采用包含阴极流场、阳极流场和散热流场的复合双 极板。复合双极板由一块lmm厚柔性石墨板、 一块2.5mm厚硬石墨板2构成。柔性石墨板表面加工有氢气流场,采用流道深0.4mm,宽0.8mm,脊 宽0.8mm的平行流场。硬石墨板两面分别加工有阴极流场4和散热流场5, 轴流风机叶面对应处空气流道两侧压差.26~28Pa,阴极流场流道4.1深 0.8mm,宽lmm,脊宽lmm,散热流场流道5.1深0.8mm,宽lmm,脊宽 lmm;其余部位(风机非叶面)空气流道两侧压差13 14Pa,阴极流场流道4.2 深1mm,宽1.5mm,脊宽0.8mm,散热流场流道5.2深度lmm,宽度1.5mm, 脊宽lmm。比较例2:参见图2,同实施例2,其中空气流场所有流道采用均等设 计,所有位置阴极流道4深lmm,宽1.5mm,脊宽0.8mm,散热流场流道 5深度lmm,宽度1.5mm,脊宽lmm。由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空气冷却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极板,包括极板上内凹平行直线形空气流道,其特征在于对应轴流风机叶面区域流道深度与开孔率乘积,与其余部位流道深度与开孔率乘积比为0.95~0.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向理刘常福徐洪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源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