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爬式塔吊的翻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1815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爬式塔吊的翻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翻运装置包括支座横梁、底部支座、拱形桁架以及吊装设备,所述支座横梁为两组,分设于两侧的液压爬模平台上;两组所述支座横梁上分别安装有所述底部支座;所述拱形桁架跨设于两侧的所述底部支座上;所述吊装设备安装于所述拱形桁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拱形桁架置集成在液压爬模平台上,如同在两侧液压爬模平台的中间架起一座拱桥,操作人员可以在拱形桁架上控制吊装设备,为翻运过程提供了条件,不仅省去了占用另一台塔吊工期的弊端,还能将吊运荷载传递到剪力墙上,改善了液压爬模的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爬式塔吊的翻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爬式塔吊的翻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超高层建设施工中,利用核心筒剪力墙安装内爬式塔吊以实现施工材料的垂直运输已成为较为成熟的施工技术。内爬式塔吊因施工准备简单,对施工场地要求低,经济效益显著,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以广泛应用。内爬式塔吊翻运周转部件(爬升钢梁、爬升框以及顶升油缸)的常规操作需借助其它塔吊的配合,即:在拆除最下层爬升框并割除爬升钢梁与牛腿的连接后,需要利用现场另一台塔吊来提升爬升框和爬升钢梁,同时拆除的顶升油缸也需要利用另一台塔吊进行提升。因此,内爬式塔吊采用常规方式翻运时,拆装爬升框、爬升钢梁和顶升油缸后都需占用现场另一台塔吊的工期,提升翻运时也需要人员在塔吊筒内观察并利用对讲机和另一台塔吊司机沟通指挥,操作不便且精度不高,人员频繁的临空作业也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0003]目前,为了不占用现场另一台塔吊,提出了增加塔吊转盘的翻运方式。例如,在塔吊转盘操作平台上设置辅助提升装置,如中国专利CN201910845905.1,这种提升方式的缺点在于需要通过塔吊转盘的转动来实现各个方向承重梁的提升,且转盘结构复杂,安装位置较为局限,人员操作空间有限,同时转盘额外的承重也会影响塔吊的安全性;还可以在塔吊转盘下的标准节上设置环形操作平台,如中国专利CN202121136308.0,通过在环形平台上安装辅助吊装设备来提升承重梁,这种提升方式虽然可获得较大的操作空间,但也有操作平台不易安装、上吊点过高容易引起钢梁吊运时产生晃动以及操作人员不便观察吊运状态等缺点,导致提升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爬式塔吊的翻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爬式塔吊的翻运装置,包括支座横梁、底部支座、拱形桁架以及吊装设备,
[0006]所述支座横梁为两组,分设于两侧的液压爬模平台上;
[0007]两组所述支座横梁上分别安装有所述底部支座;
[0008]所述拱形桁架跨设于两侧的所述底部支座上;
[0009]所述吊装设备安装于所述拱形桁架上。
[0010]较佳地,每组所述支座横梁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槽钢,所述槽钢沿着与剪力墙平行的方向延伸,每根所述槽钢上安装有至少两个所述底部支座。
[0011]较佳地,所述槽钢与所述液压爬模平台焊接固定。
[0012]较佳地,所述槽钢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底部支座通过螺栓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连接。
[0013]较佳地,所述拱形桁架的中部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吊装设备可拆卸式连
接。
[0014]较佳地,所述吊装设备包括卷扬机或桁车吊。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内爬式塔吊的翻运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步骤1:内爬式塔吊需要提升时,拆除最下一层爬升框,割除所述爬升钢梁与牛腿的连接,放下所述吊装设备的吊钩,所述吊钩连接所述爬升框后提升至预安装处;
[0017]步骤2:再次放下所述吊装设备的吊钩,连接所述爬升钢梁,将所述爬升钢梁斜吊起并抽离原来位置,平移至钢梁翻运通道向上翻运,提升至下一个安装位置后平移出所述钢梁翻运通道,调整所述爬升钢梁的位置并落放到位;
[0018]步骤3:所述爬升钢梁提升到位并安装完毕后,拆除顶升油缸,再次放下所述吊装设备的吊钩,将所述顶升油缸翻运至上一层爬升钢梁处并重新安装,翻运流程完毕。
[0019]较佳地,在安装液压爬模后安装所述翻运装置,检测通过后投入使用。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爬式塔吊的翻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将拱形桁架集成在液压爬模平台上,可有效缩短翻运装置与吊运钢梁的距离,降低碰撞风险,同时爬模的施工平台也可作为翻运装置的操作平台,操作人员可目视操作以提高施工精度;
[0022]2、本专利技术摆脱了对另一台塔吊的依赖,免去了作业人员与另一台塔吊司机的沟通过程,简化了翻运流程,降低了提升钢梁的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0023]3、吊装设备的竖向荷载施加在拱形桁架上,可在拱形桁架的端部产生一对水平力,该水平力通过支座横梁传递至液压爬模平台以及剪力墙,改善了液压爬模的稳定性;
[0024]4、本专利技术的翻运装置独立于塔吊存在,对塔吊运行不产生额外的影响,有利于塔吊的安全运行,并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内爬式塔吊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内爬式塔吊的翻运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拱形桁架的侧视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拱形桁架的俯视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内爬式塔吊的翻运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提升爬升框);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内爬式塔吊的翻运装置的另一工作状态示意图(提升爬升钢梁);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内爬式塔吊的翻运装置的另一工作状态示意图(提升顶升油缸)。
[0032]图中:01

吊臂、02

标准节、03

爬升框、04

剪力墙、05

顶升油缸、06

爬升钢梁、07

液压爬模、08

液压爬模平台、09

爬升组件;10

支座横梁、11

槽钢、12

安装孔、20

底部支座、30

拱形桁架、31

底座、40

吊装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更详尽的表述上述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列举出具体的实施例来证明技术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爬式塔吊的翻运装置,可以服务于内爬式塔吊,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为便于理解和后续的描述,现对内爬式塔吊的基本结构进行简单的介绍,内爬式塔吊主要包括吊臂01,用于吊运建筑材料;标准节02;爬升框03;剪力墙04;顶升油缸05,为内爬式塔吊爬升时提供动力;爬升钢梁06,用于内爬式塔吊的承重和爬升;液压爬模07,底部为液压爬模平台08,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爬式塔吊的翻运装置的依附设备;爬升组件09,由卯筋、爬升锥、螺栓和挂座组成。其中,爬升框03、顶升油缸05以及爬升钢梁06也是本翻运装置进行提升翻运的对象。
[0035]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爬式塔吊的翻运装置,包括支座横梁10、底部支座20、拱形桁架30以及吊装设备40。
[0036]其中,所述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爬式塔吊的翻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横梁、底部支座、拱形桁架以及吊装设备,所述支座横梁为两组,分设于两侧的液压爬模平台上;两组所述支座横梁上分别安装有所述底部支座;所述拱形桁架跨设于两侧的所述底部支座上;所述吊装设备安装于所述拱形桁架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爬式塔吊的翻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支座横梁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槽钢,所述槽钢沿着与剪力墙平行的方向延伸,每根所述槽钢上安装有至少两个所述底部支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爬式塔吊的翻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与所述液压爬模平台焊接固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爬式塔吊的翻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底部支座通过螺栓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爬式塔吊的翻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桁架的中部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吊装设备可拆卸式连接。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毅敏耿涛马志鹏武大伟刘浩宇刘昊凤怀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