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扇形电磁吸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1677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改良的扇形电磁吸盘。其吸力强劲,能满足铣削加工要求;且在加工的同时可在非工作区域下工件,同时也可作为工件的传送装置来使用。其包括盘体,其特征在于:把所述盘体圆周等分成数个扇形吸盘,每个扇形吸盘主要由盘体、线圈、磁极、隔磁片、配电盘、电刷组成,各扇形吸盘分别通过电刷和配电盘的铜环部分或绝缘部分连接,实现充磁或退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型圆台立式铣床专用夹具、导磁金属类零件的传送装置
,具体为一种改良的扇形电磁吸盘。(二)
技术介绍
普通圆形电磁吸盘主要有同心圆形和直条形两种表面磁极形式(见图1和图2),这两种吸盘适用于平面磨削,但是因吸力难以提高,不适用于铣加工,而且由于这两种吸盘无法实现分多个区域单独进行充退磁控制,不适用于一些需要分区域自动充退磁的工作场合,如工件传送装置。(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的扇形电磁吸盘,其吸力强劲,能满足铣削加工要求;且在加工的同时可在非工作区域下工件,同时也可作为工件的传送装置来使用。其通过以下方案实现其包括盘体,其特征在于把所述盘体圆周等分成数个扇形吸盘,每个扇形吸盘主要由盘体、线圈、磁极、隔磁片、配电盘、电刷组成,各扇形吸盘分别通过电刷和配电盘的铜环部分或绝缘部分连接,实现充磁或退磁。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之后,其可以作为大型立式圆台铣床的专用夹具,吸持力大,装夹工件方便,由于可以在加工的同时上下工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吸盘还可以单独作为圆盘型传送带使用。(四) 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五) 具体实施例方式见图l、图2,本专利技术包括盘体,把盘体圆周等分成数个扇形吸盘,每个扇形吸盘主要由盘体l、线圈2、磁极3、隔磁片4、配电盘5、电刷6组成,各扇形吸盘分别通过电刷6和配电盘5的铜环部分或绝缘部分连接,实现充磁或退 磁。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各扇形吸盘通过电刷6和配电盘5 来通电工作,若与电刷6接触的是配电盘5上的铜环部分,则与该电刷6连接 的扇形吸盘处于充磁状态,此时产生吸力;若与电刷6接触的是配电盘5上的 绝缘部分,则与该电刷6连接的扇形吸盘处于退磁状态,此时无吸力;通过电 刷6和配电盘5我们可以在整个吸盘的转动过程中灵活的实现自动充退磁,即 转动到某个位置充磁,再转动到某个位置退磁。同时,由于吸盘由多个独立的 扇形小吸盘拼接而成,可以按强力的电磁吸盘来设计结构。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扇形电磁吸盘,其包括盘体,其特征在于把所述盘体圆周等分成数个扇形吸盘,每个扇形吸盘主要由盘体、线圈、磁极、隔磁片、配电盘、电刷组成,各扇形吸盘分别通过电刷和配电盘的铜环部分或绝缘部分连接,实现充磁或退磁。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改良的扇形电磁吸盘。其吸力强劲,能满足铣削加工要求;且在加工的同时可在非工作区域下工件,同时也可作为工件的传送装置来使用。其包括盘体,其特征在于把所述盘体圆周等分成数个扇形吸盘,每个扇形吸盘主要由盘体、线圈、磁极、隔磁片、配电盘、电刷组成,各扇形吸盘分别通过电刷和配电盘的铜环部分或绝缘部分连接,实现充磁或退磁。文档编号B23Q3/15GK101491878SQ20081001954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3日专利技术者刘世德, 华天虎, 查文杰, 猛 王, 王玉正, 峰 许, 钱尧生, 韩新强 申请人:江苏省无锡建华机床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扇形电磁吸盘,其包括盘体,其特征在于:把所述盘体圆周等分成数个扇形吸盘,每个扇形吸盘主要由盘体、线圈、磁极、隔磁片、配电盘、电刷组成,各扇形吸盘分别通过电刷和配电盘的铜环部分或绝缘部分连接,实现充磁或退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德韩新强王玉正王猛华天虎许峰查文杰钱尧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无锡建华机床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