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1401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床,包括支撑架组件、前活动架组件、后活动架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支撑架组件包括前支架组、后支架组和支脚组,所述前支架组和所述后支架组转动连接,所述支脚组竖直设置并活动连接于所述前支架组和所述后支架组的下方,所述前活动架组件和所述后活动架组件的位置分别与所述前支架组和所述后支架组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前活动架组件的前部和后部相互铰接,所述后活动架组件的前部和后部相互铰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前驱动机构和后驱动机构。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自动进行翻折,而且能够实现完全对折,便于进行运输。便于进行运输。便于进行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床


[0001]本技术涉及床具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床。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床具的框架通常为固定结构,不具备折叠的功能,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折叠床得到广泛运用。折叠床通常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具有翻起、折叠等功能,但是这种折叠操作只能采用人工翻折的方式,翻折效率低,使用操作体验感较差,而且无法完全对折形成折叠状态,不利于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床,能够自动进行翻折,而且能够实现完全对折,便于进行运输。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床,包括支撑架组件、前活动架组件、后活动架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支撑架组件包括前支架组、后支架组和支脚组,所述前支架组和所述后支架组转动连接,所述支脚组竖直设置并活动连接于所述前支架组和所述后支架组的下方。
[0005]所述前活动架组件和所述后活动架组件的位置分别与所述前支架组和所述后支架组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前活动架组件的前部和后部相互铰接,所述后活动架组件的前部和后部相互铰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前驱动机构和后驱动机构,所述前驱动机构与所述前活动架组件的前部铰接,所述后驱动机构与所述后活动架组件的后部铰接。
[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前活动架组件的前部和后部分别为前折架和前固定架,所述前折架的一侧与所述前固定架的一侧相互铰接,所述前固定架固定于所述前支撑架组上。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前驱动机构包括前驱动件和前活动杆,所述前支架组的底部设有前铰接板,所述前驱动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前铰接板上,另一端与所述前活动杆传动连接,所述前活动杆的末端铰接于所述前折架的底部。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后活动架组件的前部和后部分别为中折架和后折架,所述后支架组的前端上部设有中铰接板,所述中折架的一侧与所述中铰接板相铰接,另一侧与所述后折架的一侧铰接。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后活动架组件还包括摆架,所述摆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后支架组的侧部,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后折架的内侧部。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后驱动机构包括后驱动件和后活动杆,所述后支架组的底部设有后铰接板,所述后驱动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后铰接板上,另一端与所述后活动杆传动连接,所述后活动杆的末端铰接于所述后折架的底部。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架组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分别与所述前支架组的侧
部和所述后支架组的侧部连接。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支脚组包括支撑脚和固定块,所述支撑脚竖直设置,所述固定块固定于所述支撑脚的一端,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前支架组和所述后支架组上。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前活动架组件还包括床头折架,所述床头折架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前折架中远离所述前固定架的一侧。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动床还包括电源件和电控盒,所述电源件和所述电控盒固定于所述前固定架的下方,所述电源件分别与所述前驱动机构和所述后驱动机构电连接。
[0015]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电动床设有支撑架组件、前活动架组件、后活动架组件和驱动组件,其中所述支撑架组件包括前支架组和后支架组,所述前支架组和所述后支架组转动连接,便于将所述前支架组和所述后支架组相互折叠起来,所述前活动架组件的前部和后部相互铰接,所述后活动架组件的前部和后部相互铰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前驱动机构和后驱动机构,所述前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前活动架组件的前部进行自动摆动形成折叠,而所述后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后活动架组件的前部和后部进行自动摆动形成折叠,从而形成自动翻折。而所述前支架组和所述后支架组还能相互折叠起来形成对折,以便于进行运输。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电动床在折起时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电动床在折起时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中A的局部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电动床在平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电动床在对折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技术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技术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定。
[0023]参见图1

图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床,所述电动床包括支撑架组件1、前活动架组件2、后活动架组件3和驱动组件4,所述支撑架组件1为所述电动床的基本框架,所述驱动组件4用于驱动所述前活动架组件2和所述后活动架组件3进行自动折叠,所述支撑架组件1包括前支架组11、后支架组12和支脚组13,所述前支架组11和所述后支架组12转动连接,因此所述前支架组11和所述后支架组12能够相互进行折叠形成对折状态,所述支脚组13竖直设置并活动连接于所述前支架组11和所述后支架组12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架组件1。所述前活动架组件2和所述后活动架组件3的位置分别与所述前支架组11和所述后支架组12的位置相对应,这样所述前支架组11和所述后支架组12在对折时,所述前活动架组件2和所述后活动架组件3能够跟随对折以形成对折状态。其中所述前活动架组件2的前部和后部相互铰接,所述前活动架组件2的前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前活动架组件2的后
部摆动形成倾斜状态,所述后活动架组件3的前部和后部相互铰接,所述后活动架组件3的前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后活动架组件3的后部摆动形成倾斜状态,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前驱动机构41和后驱动机构42,所述前驱动机构41与所述前活动架组件2的前部铰接,所述后驱动机构42与所述后活动架组件3的后部铰接,所述前驱动机构41能够驱动所述前活动架组件2的前部相对于所述前活动架组件2的后部摆动,所述后驱动机构42能够驱动所述后活动架组件3的前部相对于所述后活动架组件3的后部摆动。所述电动床具有平躺状态、折起状态和对折状态。
[0024]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5]本技术实施例电动床设有支撑架组件1、前活动架组件2、后活动架组件3和驱动组件4,其中所述支撑架组件1包括前支架组11和后支架组12,所述前支架组11和所述后支架组12转动连接,便于将所述前支架组11和所述后支架组12相互折叠起来,所述前活动架组件2的前部和后部相互铰接,所述后活动架组件3的前部和后部相互铰接,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前驱动机构41和后驱动机构42,所述前驱动机构41能够驱动所述前活动架组件2的前部进行自动摆动形成折叠,而所述后驱动机构42能够驱动所述后活动架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组件、前活动架组件、后活动架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支撑架组件包括前支架组、后支架组和支脚组,所述前支架组和所述后支架组转动连接,所述支脚组竖直设置并活动连接于所述前支架组和所述后支架组的下方;所述前活动架组件和所述后活动架组件的位置分别与所述前支架组和所述后支架组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前活动架组件的前部和后部相互铰接,所述后活动架组件的前部和后部相互铰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前驱动机构和后驱动机构,所述前驱动机构与所述前活动架组件的前部铰接,所述后驱动机构与所述后活动架组件的后部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活动架组件的前部和后部分别为前折架和前固定架,所述前折架的一侧与所述前固定架的一侧相互铰接,所述前固定架固定于所述前支架组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机构包括前驱动件和前活动杆,所述前支架组的底部设有前铰接板,所述前驱动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前铰接板上,另一端与所述前活动杆传动连接,所述前活动杆的末端铰接于所述前折架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活动架组件的前部和后部分别为中折架和后折架,所述后支架组的前端上部设有中铰接板,所述中折架的一侧与所述中铰接板相铰接,另一侧与所述后折架的一侧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锋向志芳李健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中准机床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