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B超引导下应用于肝表面的温敏性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81337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B超引导下应用于肝表面的温敏性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所述温敏性凝胶以质量分数计,包括30%~85%的干细胞因子脂质体溶液和15%~30%的泊洛沙姆,余量为生理盐水。所述温敏性凝胶的制备方法为:以干细胞因子溶液作为水相,混合磷脂作为油相,制备干细胞因子脂质体溶液,再将干细胞因子脂质体溶液和泊洛沙姆P407混合,加入生理盐水混匀,得到干细胞因子脂质体复合温敏凝胶。该温敏凝胶能够在B超引导下注射式涂敷,凝胶黏附在表面不损伤肝脏本身,其中的干细胞因子脂质体深入肝脏组织促进肝功能恢复,从而在有效治疗肝纤维化的基础上,减少肝脏微创注射治疗的损伤。减少肝脏微创注射治疗的损伤。减少肝脏微创注射治疗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B超引导下应用于肝表面的温敏性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B超引导下应用于肝表面的温敏性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肝纤维化是肝脏在多种致病因素长期反复刺激下导致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过度积累,破坏正常肝脏组织的结构,致使肝脏实质变硬,最终导致不可逆转的肝硬化等致命性疾病。据统计,25%以上的肝纤维化案例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此外,肝纤维化可伴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开展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目前临床上仍无有效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获批上市,随着肝纤维化患病率及其相关并发症风险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治疗肝纤维化的新手段新方法。
[0003]B超作为一种无创、方便、快捷、重复性高以及价格低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普查领域。B超图像可准确显示肝脏轮廓,同时也能观察到肝脏出现纤维化后,与正常肝B超图像相比发生的变化,如肝实质部分回声增粗、分布不均,肝表面粗糙等。在超声的引导下进行穿刺治疗,可避开重要脏器及较大的血管神经,让穿刺针准确地到达肝脏表面位置,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对其他组织的损伤,且穿刺前后整个过程中可持续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出血等现象,避免大的手术风险,同时也能及时观察到抗纤维化治疗的效果。但是这种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治疗方式在反复给药治疗的过程中会对肝脏造成多次创伤,对本就出现疾病损伤的肝脏再次造成严重负担。因此需要一种既能有效治疗肝纤维化,又能减少肝脏微创注射治疗的损伤的治疗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B超引导下应用于肝表面的温敏性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有效治疗肝纤维化的基础上,减少肝脏微创注射治疗的损伤。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B超引导下应用于肝表面的温敏性凝胶,以质量分数计,包括30%~85%的干细胞因子脂质体溶液和15%~30%的泊洛沙姆,余量为生理盐水。
[0007]优选地,干细胞因子脂质体溶液以质量分数计,包括1~10%的混合磷脂,余量为干细胞因子溶液;
[0008]其中,所述混合磷脂为Pro

Lipo
TM Neo。
[000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干细胞因子溶液中,干细胞因子总浓度为0.3~3mg/mL。
[0010]优选地,所述干细胞为胚胎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或外周血干细胞。
[0011]优选地,以干细胞因子溶液作为水相,混合磷脂作为油相,制备干细胞因子脂质体溶液,再将干细胞因子脂质体溶液和泊洛沙姆P407混合,得到干细胞因子脂质体复合温敏凝胶。
[0012]进一步优选地,干细胞因子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对干细胞进行原代分离与培养,待干细胞融合度达到80%时,更换无血清培养基低氧培养,收集第4~10代干细胞的培养上清液,离心,将上清液过滤除菌,得到含有干细胞分泌因子的干细胞因子溶液。
[0013]优选地,干细胞因子脂质体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在搅拌状态下,将干细胞因子溶液以4%~5% V/min的速度缓慢注入混合磷脂中,搅拌并均质处理,得到干细胞因子脂质体溶液。
[0014]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一种适用于B超引导下应用于肝表面的温敏性凝胶在制备治疗肝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0015]优选地,所述肝损伤为肝纤维化。
[0016]优选地,所述温敏性凝胶在B超引导下注射涂敷于肝表面。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B超引导下应用于肝表面的温敏性凝胶,以干细胞因子作为主要活性成分,通过干细胞因子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抑制炎性因子,促进肝细胞分化,显著降低胶原生成,抑制肝纤维化,促进肝功能恢复。相比直接用干细胞作为活性成分,干细胞因子显著降低免疫排斥反应,且可以冷冻,长期保存,便于推广应用。结合泊洛沙姆407作为药物载体制备温敏性凝胶,使制得的凝胶具有温敏特性,在低温时为流动性好的液态,方便注射,随着温度升高又能呈现半固体的凝胶状态,保证其在注射部位驻留,不易沿组织间隙流动至其它部位。该温敏性凝胶1.治疗过程中对肝脏创伤小:仅需在肝脏表面注射式涂敷,黏附在表面不损伤肝脏本身,对肝脏微创注射治疗而言创伤降到最低;2.便于应用推广:该温敏凝胶在肝脏表面注射式涂敷,相对于肝内注射,风险显著降低,对医护技艺及机器精度要求同步降低,同时对于患者来说,可就近在小型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极大地降低经济和精力成本;3.原位黏附,长效缓释,副作用小:温敏凝胶注射入体内后很快形成凝胶,黏附在肝脏表面,不易流失影响其他器官,渗透性极强,扩散范围广,可治疗大面积和肝脏深处的纤维化病灶,具有缓释效果,一周注射1~2次即可,药物浓度平稳,降低峰谷现象,减少可能的副作用;4.该温敏凝胶还可作为基质,混合其他药物或功效成分,拓展和提升治疗效果,以应对临床上各种复杂的病情,提升临床上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干细胞因子溶液中多种干细胞因子的含量图;
[0020]图2为脂质体组织渗透结果图,其中,A为荧光图,B为对应的明场图;
[0021]图3为模型药物的体外释放曲线图;
[0022]图4为大鼠肝组织形貌图,其中,A为正常对照组,B为模型对照组,C为模型治疗组;
[0023]图5为大鼠肝脏B超结果图,其中,A为正常对照组,B为模型对照组,C为模型治疗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B超引导下应用于肝脏表面的温敏性凝胶,以质量分数计,包括30%~85%的干细胞因子脂质体溶液和15%~30%的泊洛沙姆,余量为生理盐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B超引导下应用于肝表面的温敏性凝胶,其特征在于,以质量分数计,包括30%~85%的干细胞因子脂质体溶液和15%~30%的泊洛沙姆,余量为生理盐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B超引导下应用于肝表面的温敏性凝胶,其特征在于,干细胞因子脂质体溶液以质量分数计,包括1~10%的混合磷脂,余量为干细胞因子溶液;其中,所述混合磷脂为Pro

Lipo
TM Neo。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B超引导下应用于肝表面的温敏性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细胞因子溶液中,干细胞因子总浓度为0.3~3mg/m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B超引导下应用于肝表面的温敏性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细胞为胚胎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或外周血干细胞。5.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B超引导下应用于肝表面的温敏性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干细胞因子溶液作为水相,混合磷脂作为油相,制备干细胞因子脂质体溶液,再将干细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哲明磊国董玲娟屈艳玲王清霞尚冯青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中鸿科瑞再生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