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预应力后张纵横框架梁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1102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跨度预应力后张纵横框架梁施工方法,包括支撑体搭设、模板制作、底模板及单侧模板铺设、纵向主筋扎制、波纹管安装、箍筋扎制、水电管线预埋、预应力钢绞线安装、锚垫板安装及侧模板封闭、混凝土灌注,预应力张拉、孔道灌浆,预应力张拉施工中梁体预应力束张拉按下列顺序进行:(1)首先张拉最顶层的框架梁,然后依次张拉下面各层;(2)同一层上纵横向框架梁应先张拉短跨,再张拉长跨;(3)对于一个建筑构件先拉上排预应力筋后拉下排预应力筋;左、右两列预应力筋间隔对称张拉。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自上而下逐层张拉顺序,预应力框架梁可以按照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逐层施工,可以减少混凝土养护对工期的影响,加快工程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铁路、公路等2-3层框架客运站房的施工,属于建筑施工
(二)
技术介绍
铁路公路的客运站房、候车室、进站广厅、售票厅等,要求大空间、高净空。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有普通框架结构和单向预应力框架结构。 普通框架结构需要框架柱多、柱距小、梁截面大;单向预应力框架结构, 虽然某一方向增大了柱距、减小了梁高,但整体效果较差。因此,普通框 架结构和单向预应力框架结构,无法满足公共建筑大空间、高净空功能要 求。目前国内现浇预应力构件主要有"逐层浇注、逐层张拉"、"数层浇 注、顺向张拉"等张拉顺序。其中"数层浇注、顺向张拉"是指多层框架 结构浇注到2 3层框架混凝土梁后,自下而上逐层张拉的一种预应力施工 顺序。优点是,框架梁可以按照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逐层连续施工,预应 力筋自下而上错开一层进行张拉,适用于多高层现浇预应力框架结构施工。 这种施工顺序增加了预应力班组进场的次数与时间。"逐层浇注、逐层张拉" 是指一层框架浇注完毕,就张拉一层预应力筋,自下而上逐层完成的一种 预应力施工顺序。从施工方面来看,上层的施工应该在下层施工张拉完毕 后进行,各层混凝土浇注后必须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时,才能进行张拉。 缺点是占用工期较长。大跨度预应力后张纵横框架梁施工具有跨度大、工序穿插多、张拉易 引起周边现浇板裂缝的特点,其中张拉施工顺序的确定为施工的重点,常 规方法很难保证施工质量。(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难点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一种,能保证其施工质量前提下縮短施工时间。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包括支撑体搭设、模板制作、底模板及单侧模板铺设、纵向主筋扎制、波纹管安装、箍筋扎制、水电管线预埋、预应力钢绞线安装、锚垫板安装及侧模板封闭、混凝土灌注,预应力张拉、孔道灌浆,预应力张拉施工中梁体预应力束张拉按下列顺序进行(1) 首先张拉最顶层的框架梁,然后依次张拉下面各层;(2) 同一层上纵横向框架梁应先张拉短跨,再张拉长跨;(3) 对于一个建筑构件先拉上排预应力筋后拉下排预应力筋;左、右两列预应力筋间隔对称张拉。进一步地,支撑体包括沿框架长度方向交错布置的剪刀撑,沿框架竖向设置的小衡杆、沿框架纵向设置的纵杆和沿框架横向设置的大衡杆。更进一步地,波纹管安装过程如下(1) 纵横双向波纹管穿插按照先下后上,先长跨后短跨的原则,即先安装跨度较大、位置相对靠下的波纹管,后安装跨度较大、上部的波纹管,再安装跨度较小、位置相对靠下的波纹管,后安装跨度较小、上部的波纹管,且在波纹管交叉的位置上应用棉布和胶带将两根波纹管分别包裹保护;(2) 确定孔道高度,绑扎钢筋支架施工时,首先确定钢筋支架的高度及孔道最低点处位置,然后沿最低点向两侧按水平间距的要求把支架钢筋固定在纵向主筋上;(3) 铺放波纹管波纹管接头处采用比工作管直径大5mm的接头套管连接,波纹管接头处用胶带密封;(4) 波纹管按规定预留排气孔,并在排气孔上设高出构件顶面200mm以上的塑料引出管,该塑料引出管内放置用于临时固定的支架。为了防止混凝土灌注时损害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外封闭塑料布,所述封闭塑料布外缠绕塑料胶布。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孔道灌浆施工过程如下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并在两天内灌浆,灌浆时从靠灌浆孔最近的排气孔堵起,直至最后一排气孔,水泥浆灌至端头出浓浆且成抛物线形流出时即堵住最后的排气孔。为了防止张拉是损坏预应力框架梁体端部,所述预应力框架梁体端部设有与其高度相同的水平加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 采用自上而下逐层张拉,预应力框架梁可以按照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逐层施工,预应力筋自上而下逐层张拉,可以减少混凝土养护对工期的影响,减少预应力张拉班组的进场次数,加快工程进度,大跨度预应力后张纵横框架梁的应用,有效减少了空间内框架柱的数量,增大柱距,有效减少框架梁高度,增加房屋净空,并且减少材料消耗,节约成本。2. 支撑体搭设、模板制作、底模板及单侧模板铺设、纵向主筋扎制、波纹管安装、箍筋扎制、水电管线预埋、预应力钢绞线安装、锚垫板安装及侧模板封闭、混凝土灌注,预应力张拉、孔道灌浆的施工循序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縮短了施工时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建筑物预应力框架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预应力框架梁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预应力框架梁张拉端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波纹管、纵向主筋和箍筋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预应力框架梁端部水平加腋示意图。图中YKL-1第一榀预应力框架梁,YKL-2第二榀预应力框架梁,YKL-3第三榀预应力框架梁,YKL-4第四榀预应力框架梁,l剪刀撑,2小衡杆,3大衡杆,4纵杆,5框架柱,6楼板,7预应力框架梁,8预应力张拉端,9预留洞,IO箍筋,ll波纹管,12后绑钢筋,13钢筋支架,14水平加腋,图中箭头表示预应力施加方向。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l所示为一车站预应力框架梁的结构示意图,预应力框架梁包括第一榀预应力框架梁YKL-1,第二榀预应力框架梁YKL-2,第三榀预应力框架梁YKL-3,第四榀预应力框架梁YKL-4,施工步骤如下1. 钢绞线锚具检测钢绞线及锚具进场后,应进行检测。2. 钢绞线下料按设计图纸计算下料长度,下料长度(L)的公式如下L=l+2h+ll+12式中1一一孔道曲线长度,h——锚垫板厚度,11— 一张拉端千斤顶的工作长度,12—一固定端钢绞线露出锚具的长度,若为两端张拉,则为另一张拉端千斤顶的工作长度。在平坦干燥的场地上直接用砂轮切割机逐根断料,不得使用气割或电焊切割,且同一束孔道内的钢绞线长度基本相同。3. 支撑体搭设(1) 在搭设前,必须确保支撑体底部地面坚固可靠,防止在砼施工中随着施工荷载的增加,出现支撑体下沉,造成框架梁变形。本工程的支撑体系建立在砼楼面上,不需进行单独处理。(2) 预应力框架梁下部的支撑体系必须独立于其他框架构件单独设置。这是因为预应力框架梁要在张拉结束后再拆除梁底模板和下部支撑,而与之同层的其他梁、柱、板等砼构件在满足强度要求后即可拆除,二者拆除时间上存在差异。为了避免由于预应力框架梁无法拆除而影响到整个结构层的施工进度,如图2所述支撑体包括沿框架长度方向交错布置的剪刀撑1,沿框架竖向设置的小衡杆2、沿框架纵向设置的纵杆4和沿框架横向设置的大衡杆3。4底模板及单侧模板铺设如图3所示铺设过程如下(1)预应力框架梁7在铺设模板时先铺设底模板及单侧模板,梁的另7外一侧模板暂不封闭,待后续铺设波纹管及穿钢绞线完毕后再封闭。(2) 预应力张拉端8设在框架柱5上的,且靠近预应力张拉端8—侧的框架柱5的模板也不封闭,待预应力穿束完毕后再行封闭。(3) 由于设置在框架柱5上的预应力张拉端8往往紧贴上层结构的楼板6,容易造成在后期张拉时,千斤顶缺少悬挂位置和操作空间,因此在上层结构的楼板6上靠近框架柱5的位置设置用于张拉的预留洞9,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将张拉设备从上一结构层上悬吊到张拉位置,也方便施工人员控制和操作。5绑扎梁纵向主筋1. 先绑扎预应力框架梁的上下纵向主筋。上下单排纵向主筋绑完后,按照设计纵向主筋间距的3倍绑扎纵向主筋,其余箍筋套在梁的钢筋支架上,待安装完波纹管后再绑扎牢固。2. 纵横梁交叉部位即框架柱5,是钢筋最密集的地方,也是纵横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后张纵横框架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体搭设、模板制作、底模板及单侧模板铺设、纵向主钢筋扎制、波纹管安装、箍筋扎制、水电管线预埋、预应力钢绞线安装、锚垫板安装及侧模板封闭、混凝土灌注,预应力张拉、孔道灌浆, 预应 力张拉施工中梁体预应力束张拉按下列顺序进行: (1)首先张拉最顶层的框架梁,然后依次张拉下面各层; (2)同一层上纵横向框架梁应先张拉短跨,再张拉长跨; (3)对于一个建筑构件先拉上排预应力筋后拉下排预应力筋;左、右两列预 应力筋间隔对称张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龙聚文璐殷倩倩于建利张云杨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