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联网交通智能监控模块布局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器控制领域,是一种物联网交通智能监控模块布局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交通用的负载分两种,一种是无监控,另一种为负载与监控分离,每一路负载对应一路监控,需要从负载端输出信号线到监控器中进行运算、分析、处理,同时负载都是按线路的极数进行规划安装的,这样在实际布局安装中会出现大量的信号线,接线较为复杂、繁琐,占用空间大,工作量较大,不仅容易出现错误接线的问题,且不便于后期维修、扩展等操作。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现有技术将负载模块设计为扩展式连接结构,即相邻负载模块之间通过一者设有插头,另一者设有插孔,利用插头与插孔对接实现负载模块之间的通信连接,有效解决了接线复杂的问题,为了保证负载模块之间的插接可靠,往往会在负载模块的两侧面分别设置辅助的对接定位结构,例如常见方式为负载模块一侧面设有凸块,另一侧面设有与凸块配合的凹槽,相邻负载模块之间利用凸块与凹槽配合,并利用螺丝将凸块与凹槽锁紧,从而实现相邻负载模块之间的可靠连接,不易松动脱开,保证上述插头与插孔对接通信的可靠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联网交通智能监控模块布局结构,该监控模块布局结构由至少两个负载模块(1)拼接而成,负载模块的背面设有与导轨(3)滑动配合的导轨槽,以及将导轨限位于导轨槽内的限位卡块(4),负载模块的两侧分别设有扩展插头(101)和扩展插座(103),即相邻负载模块之间通过扩展插头与对应扩展插座插接形成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模块(1)的扩展插头(101)所在侧面设有一对螺口(102),扩展插座所在侧面设有一对矩形槽口(104),且负载模块的底面设有与矩形槽口垂直相通的螺丝连接孔(105),各所述螺口均螺纹连接方柱(2),即方柱一端为螺纹段(202),另一端是与所述矩形槽口插接匹配的方柱段(201),且方柱段的周向四个面均设有对穿的螺丝孔(203),当相邻所述负载模块通过扩展插头与扩展插座对接时,对接处的方柱段插入相对的矩形槽口内,且方柱段的螺丝孔与负载模块底面的螺丝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一春,郑巨帅,严鹏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迪尔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