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联网交通智能监控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物联网控制领域的交通监控模块,是一种物联网交通智能监控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交警用的负载分两种,一种是没有监控,另一种为负载与监控分离,需要从负载端输出信号线到监控器中进行运算、分析、处理,由于负载都是按线路的极数进行规划安装,这样在实际施工安装中会出现大量的信号线,增加了成本,并且容易出现线路错接的情况,施工工作量大,检修较为不便。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公开了一些物联网交通监控模块,通过模块化装配连接,从而达到方便布线、扩展、控制和维修的目的。但现有的监控模块往往电路板为整体集成,其面积较大,导致监控模块整体安装体积较大,扩展使用较为局限。为此,有待对现有的物联网交通监控模块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物联网交通智能监控模块,使其解决现有同类监控模块体型较大,导致安装受限,扩展使用较为不便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4]一种物联网交通智能监控模块,该模块包括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联网交通智能监控模块,该模块包括罩壳(14)、模块接线端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接线端子包括上层接线端子(1)和下层接线端子(6),且上层接线端子和下层接线端子均设置为对称的两排接线端子,所述电路板包括集成连接上层接线端子的上层电路板(2),集成连接下层接线端子的下层电路板(7),上层电路板与下层电路板之间设有至少一块处理电路板(5),下层电路板下方设有一块带输入接口(12)和输出接口(13)的主控电路板(8),上层电路板、处理电路板、下层电路板、主控电路板为平行层叠结构,各电路板之间均通过垂直于电路板的导电柱导电连接,且导电柱同时作为各电路板相互间的支撑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交通智能监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接线端子(1)、下层接线端子(6)的各排接线端子的接口数量相同,且上层接线端子的排与排之间呈对称的接口之间通过上层电路板(2)形成串联,下层电路板的各排接线端子的接口与对应相邻的上层接线端子的接口一一对应,且各对应接口之间均通过上层电路板与下层电路板之间连接对应数量的长导电柱(3)形成串联,即下层电路板通过两排长导电柱与上层电路板导电连接并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联网交通智能监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电路板(2)、下层电路板(7)对接的部分长导电柱(3)导接穿过所述处理电路板(5)并对处理电路板形成支撑,上层电路板与下层电路板之间的各处理电路板之间通过短导电柱(4)导接并支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交通智能监控模块,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一春,郑巨帅,严鹏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迪尔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