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低温余热利用与热泵
技术介绍
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进行余热利用具有比较好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其前提是热泵能够将热量自余热温度提升到用户需求的水平以上。提升热泵的供热温度、利用更低温度的余热资源和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率是人们努力的主要方向。为使吸收式热泵的供热温度和性能指数得到提高,人们先是通过研究得到了不同效数和不同级数的机组,采用增加供热端、增加供热流程等方法进行不同热泵流程的复合得到更为细致的效数和级数,它们对应着相应的性能指数。但是,这些单一效数或单一级数的机组大多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每一具体的单一效数或级数的机组只是当针对特定的情况下具有合适的工作参数和性能指数,比如一台单一的两级机组,其供热温度高但性能指数低。从机组内部流程来看,提高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供热温度的关键在于提高吸收器出口的溶液浓度,也就是要提高发生器出口的溶液浓度。将回热原理应用于溶液的发生-吸收过程,建立回热式发生-吸收体系,以此为基础并与不同效数、不同级数的热泵机组相结合,能够提高对应机组的供热温度;同时,采用回热也能够实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两端或多端供热,这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热式发生-吸收体系,是针对应用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由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3)、溶液热交换器(4)连通吸收器(2)、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4)连通发生器(1)、发生器(1)还分别有余热介质或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2)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外部连通所形成的发生-吸收体系,引入闪蒸器(5)、第二吸收器(6)、第二溶液泵(7)、第三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形成回热式发生-吸收体系--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3)、溶液热交换器(4)连通吸收器(2)改为发生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