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距拾取机构及搬运移载错位变距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移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距拾取机构及搬运移载错位变距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各种产品生产进入自动化无人作业模式,这样就要求自动化要有高效的生产作业方式;从光伏硅片到电子产品的多样性,使得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品质及生产效率问题,这就要求产品的生产工艺精细化、高效率生产,也就意味着产品的生产设备精细化;鉴于以上我们开发高效、精确定位、多产品同时生产动作的模块来搭配自动化生产设备,以此满足客户及市场需求。
[0003]对于一些特殊的产品,在进行两个或以上产品不同工序的同时加工时,相邻两个产品之间的距离有不同的要求,这样就需要对产品进行变距,传统的一般采用人工将产品放在不同的治具或采用不同间距的夹具分别将产品进行加工;有部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简单位置变化或姿态调整,但不能对相邻或指定两个产品的距离调节,且机构复杂,CT节拍长;因此,现有技术的相关机构不能满足当前需求,且人工的质量低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距拾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拾取机构包括旋转气缸(1)、动力槽板(2)、变距基板(3)、第一连杆(4)、第一随动杆(5)、第一拾取组件、第二连杆(6)、第二随动杆(7)和第二拾取组件;其中,动力槽板(2)的顶面中部固定连接至竖直设置的旋转气缸(1)的输出端;所述变距基板(3)设置在动力槽板(2)下方;所述第一连杆(4)、第一随动杆(5)、第二连杆(6)、第二随动杆(7)的内端顶部通过枢轴(8)连接至所述变距基板(3)的底部,外端底部通过枢轴(8)连接至第一拾取组件和第二拾取组件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6)上分别设置一个随动器(9),随动器(9)的随动轮嵌入动力槽板(2)开设的驱动槽内,以此驱动实现第一拾取组件和第二拾取组件的距离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距拾取机构,其特征在于:变距拾取机构还包括第一限位止挡组件(10)和第二限位止挡组件(11);所述第一限位止挡组件(10)和第二限位止挡组件(11)固定设置在变距基板(3)的外端,与所述动力槽板(2)的外端对应布置,以此限定变距调节终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距拾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拾取组件和第二拾取组件采用吸盘机构,包括吸盘板(12)、多个吸嘴单元(13)、真空发生器(14)、电磁阀(15)和气管组;吸盘板(12)的顶部通过两个枢轴(8)与对应的连杆和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伟,罗亮,邓督,王小炜,孙继忠,车志全,曹葵康,周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