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式无人机起降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9627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起降平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车载式无人机起降平台,包括起降平台,所述起降平台设置为半圆柱体,所述起降平台的外部设置有旋转盖,且旋转盖设置为与起降平台相同外形的半圆柱壳,所述旋转盖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起降平台和旋转盖的主轴,且起降平台和旋转盖均可绕主轴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加起降平台、第一轴承和主轴,将起降平台设置为半圆柱体,然后使起降平台和主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无论车厢的位置怎样倾斜,起降平台都会由于重力作用绕主轴旋转,使得起降平台始终与地面保持垂直状态,方便无人机在起降平台上进行更加安全的升降动作。行更加安全的升降动作。行更加安全的升降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式无人机起降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起降平台
,具体为车载式无人机起降平台。

技术介绍

[0002]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0003]经专利检索发现,公开号为CN216833396U的车载式无人机起降平台,该装置通过在车斗上设置能够滑动延伸出车外的盖板作为无人机的起降平台,设置支撑腿用于支撑,完成起降作业后拆下支撑腿将盖板再收回去,还能够减少车斗内的检修器材受到风吹日晒,具有简便和高效的特点,但是在野外无人机作业时,受野外环境限制,承载无人机升降平台的汽车难免会停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所以汽车所承载的无人机升降平台也会有所倾斜,无人机在倾斜平台上进行升降时便可能会出现损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车载式无人机起降平台,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本技术公开了车载式无人机起降平台,包括起降平台,所述起降平台设置为半圆柱体,所述起降平台的外部设置有旋转盖,且旋转盖设置为与起降平台相同外形的半圆柱壳,所述旋转盖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起降平台和旋转盖的主轴,且起降平台和旋转盖均可绕主轴旋转。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起降平台的内壁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轨,所述起降平台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内部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二滑轨的内部前后两侧设置有第二推杆。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主轴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轴承,且起降平台和主轴之间通过第一轴承旋转连接,所述主轴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轴承,且旋转盖和主轴之间通过第二轴承旋转连接。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主轴的一侧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平台,所述固定平台的上端部开设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的内部设置有可在第三滑轨内部滑动的横板。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起降平台位于固定平台的一侧开设有卡槽。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横板可正好插入卡槽,所述横板在第三滑轨内部滑动至旋转盖的上端时,横板正好贴合于旋转盖的上端部,所述卡槽在起降平台侧面的高度高于自然状态下旋转盖相对于起降平台的高度。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起降平台的上端部设置有无人机,所述旋转盖的外部设置有车
厢,且主轴的两端和车厢的左右两侧的内壁连接。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增加起降平台、第一轴承和主轴,将起降平台设置为半圆柱体,然后使起降平台和主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无论车厢的位置怎样倾斜,起降平台都会由于重力作用绕主轴旋转,使得起降平台始终与地面保持垂直状态,方便无人机在起降平台上进行更加安全的升降动作。
[0018]2、本技术通过增加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在无人机安全降落在起降平台上后,两组第一推杆同时在第一滑轨内滑动,两组第二推杆同时在第二滑轨内滑动,使得四组推杆夹住起降平台上的无人机,完成无人机的位置固定,起到保护无人机不会碰撞或者脱落而损坏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起降平台工作状态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中起降平台的立体机构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中的俯视图;
[0024]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起降平台;2、第一滑轨;3、第二滑轨;4、第一推杆;5、第二推杆;6、旋转盖;7、主轴;8、第一轴承;9、第二轴承;10、固定平台;11、第三滑轨;12、横板;13、卡槽;14、无人机;15、车厢。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7]实施例
[0028]本实施例的一种车载式无人机14起降平台,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起降平台1,起降平台1设置为半圆柱体,起降平台1的外部设置有旋转盖6,且旋转盖6设置为与起降平台1相同外形的半圆柱壳,旋转盖6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起降平台1和旋转盖6的主轴7,主轴7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轴承8,且起降平台1和主轴7之间通过第一轴承8旋转连接,主轴7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轴承9,且旋转盖6和主轴7之间通过第二轴承9旋转连接,起降平台1的上端部设置有无人机14,旋转盖6的外部设置有车厢15,且主轴7的两端和车厢15的左右两侧
的内壁连接,由于第一轴承8的外圈和起降平台1固定连接,第一轴承8的内圈和主轴7固定连接,所以起降平台1可绕主轴7自由旋转,同理,旋转盖6也可绕主轴7自由旋转,又因为主轴7的位置均设置在起降平台1和旋转盖6的上半部,而且起降平台1和旋转盖6均设置为半圆柱状,所以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无论车厢15的位置怎样倾斜,起降平台1和旋转盖6都会在重力作用下绕主轴7旋转,起降平台1和旋转盖6的上端面始终与地面呈垂直状态,这样方便无人机14在起降平台1上进行更加安全的升降动作。
[0029]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起降平台1的内壁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轨2,起降平台1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轨3,第一滑轨2的内部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一推杆4,第二滑轨3的内部前后两侧设置有第二推杆5,在无人机14安全降落在起降平台1上后,启动内置电机,两组第一推杆4同时在第一滑轨2内滑动,两组第二推杆5同时在第二滑轨3内滑动,使得四组推杆夹住起降平台1上的无人机14,进而让无人机14的在起降平台1上的位置固定,这样当汽车在野外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运输无人机14时,无人机14也不会脱落碰撞到周围设施而损坏。
[003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主轴7的一侧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平台10,固定平台10的上端部开设有第三滑轨11,第三滑轨11的内部设置有可在第三滑轨11内部滑动的横板12,起降平台1位于固定平台10的一侧开设有卡槽13,横板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载式无人机起降平台,包括起降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降平台(1)设置为半圆柱体,所述起降平台(1)的外部设置有旋转盖(6),且旋转盖(6)设置为与起降平台(1)相同外形的半圆柱壳,所述旋转盖(6)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起降平台(1)和旋转盖(6)的主轴(7),且起降平台(1)和旋转盖(6)均可绕主轴(7)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式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降平台(1)的内壁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轨(2),所述起降平台(1)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轨(3),所述第一滑轨(2)的内部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一推杆(4),所述第二滑轨(3)的内部前后两侧设置有第二推杆(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式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7)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轴承(8),且起降平台(1)和主轴(7)之间通过第一轴承(8)旋转连接,所述主轴(7)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轴承(9),且旋转盖(6)和主轴(7)之间通过第二轴承(9)旋转连接。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测航空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