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板支撑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935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板支撑件,涉及汽车维修技术领域。该顶板支撑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板,支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右表面设置有升降装置,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连接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底板,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移动装置,升降装置包括转动杆,转动杆转动套接在支撑块的内壁,转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手杆,转动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的齿牙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使得该装置能够更好的对顶板进行支撑作用,避免胶没有完全固定造成的脱落,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板支撑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维修
,特别涉及一种顶板支撑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汽车的内饰板多采用黏贴的方式固定在车身的内侧面上。这种通过黏贴方式固定在车身上的内饰板,在黏胶固化之前,需要在车身内安装内饰板支撑架,通过内饰板支撑架上的伸缩顶杆顶住内饰板,避免在黏胶固化之前发生内饰板脱落的问题。
[0003]目前的内饰板支撑架一方面结构复杂、体积大,需要占用车身内大量空间,这使得内饰板支撑架安装到车身内后,操作者将无法在车身内进行其他操作,而汽车内饰顶板的黏胶固化所需时间往往较长,这将极大影响车身的整体制作效率,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支撑顶板的支撑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顶板支撑件,能够解决支撑顶板的支撑件体积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顶板支撑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板,支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右表面设置有升降装置,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连接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底板,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移动装置。
[0006]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转动杆,转动杆转动套接在支撑块的内壁,转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手杆,转动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的齿牙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下端与套筒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内壁开设有螺纹,第二锥形齿轮与连接杆螺纹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表面,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两个转动块,两个转动块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的上表面均转动连接有支架板,四个支架板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相对应的滑板,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现有支柱。
[0009]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开设有相反的螺纹,螺纹杆转动贯穿出支撑板。
[0010]优选的,所述现有支柱与汽车内饰顶板相接触,四个固定块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四个连接板的下表面均与底板滑动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顶板支撑件,当需要支撑顶板时,手动转动手杆,手杆的转动带动转盘进行转动,转盘的转动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转动杆的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锥形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锥形齿轮的转动带动连接杆进行转动位移,连接杆的转动位移带动底板上下位移,使得底板位移到指定位置,进行支撑,通过螺纹的啮合连接,能够对底板的高度进行微调,使得该装置能够更好的对顶板进行支撑作用,避
免胶没有完全固定造成的脱落,提高了实用性。
[0013](2)、该顶板支撑件,当底板位移到指定位置时,连接外接电源,启动电机,电机的转动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螺纹杆的转动带动两个转动块进行转动位移,两个转动块的位移带动四个固定块进行位移,四个固定块的转动位移带动相对应的支架板进行位移,支架板的位移带动两个滑板进行位移,两个滑板的位移带动支柱进行位移,使得支柱位移到指定位置,对汽车顶板进行固定,通过滑板的位移使得支柱能够大面积的对汽车顶板固定的点位进行固定,减少了内饰板脱离顶板的几率,提高了稳定性,同时也减少了支撑件占用车内空间的位置,能够更好的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其他操作,加快了工作进度。
[0014](3)、该顶板支撑件,当固定块进行转动位移时,通过连接板与底板的滑动连接,避免转动块转动位移时进行跑偏,保障了转动块位移是的稳定性,增加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移动装置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平面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升降装置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底座;2、套筒;3、支板;4、支撑块;5、连接杆;6、底板;7、转动杆;8、转盘;9、手杆;10、第一锥形齿轮;11、第二锥形齿轮;12、电机;13、螺纹杆;14、支撑板;15、转动块;16、固定块;17、支架板;18、滑板;19、支柱;20、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4]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顶板支撑件,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2,套筒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板3,支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
支撑块4,支撑块4的右表面设置有升降装置,套筒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连接杆5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底板6,底板6的上表面设置有移动装置。
[0026]进一步地,升降装置包括转动杆7,转动杆7转动套接在支撑块4的内壁,转动杆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盘8,转盘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手杆9,转动杆7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0,第一锥形齿轮10的齿牙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1,第二锥形齿轮11下端与套筒2转动连接,第二锥形齿轮11的内壁开设有螺纹,第二锥形齿轮11与连接杆5螺纹连接。
[0027]进一步地,移动装置包括电机12,电机12固定连接在底板6的上表面,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3,螺纹杆13的外表面开设有相反的螺纹,底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4,螺纹杆13转动贯穿出支撑板14,螺纹杆13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两个转动块15,两个转动块15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16,两个固定块16的上表面均转动连接有支架板17,四个支架板17的上表面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板支撑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2),套筒(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板(3),支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4),支撑块(4)的右表面设置有升降装置,套筒(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连接杆(5)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底板(6),底板(6)的上表面设置有移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板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转动杆(7),转动杆(7)转动套接在支撑块(4)的内壁,转动杆(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盘(8),转盘(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手杆(9),转动杆(7)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0),第一锥形齿轮(10)的齿牙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1),第二锥形齿轮(11)下端与套筒(2)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板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1)的内壁开设有螺纹,第二锥形齿轮(11)与连接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吉时利民唐科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天之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