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维度协同电网规划系统及其方法,包括多维度协同平台和电网规划系统,多维度协同平台与电网规划系统之间通过物联网实现数据传输,多维度协同平台,用于收集变电站选址、变电站定容、线路选型、线路走廊优化、环境变化选择以及电网空间位置确定的相关数据,从而确定电网规划,电网规划系统,通过物联网接收多维度协同平台收集的数据,并根据接收的相关数据来实现电网规划。本发明专利技术相比于传统电网规划的变电站的选址、变电站定容、线路选型和线路走廊优化四个维度,增加了环境变化选择和电网空间位置,避免了由于环境的变化以及电网的增多而带来的电网规划影响,实现了多维度协同电网规划,有利于电网的铺设。有利于电网的铺设。有利于电网的铺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维度协同电网规划系统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网规划
,具体是一种多维度协同电网规划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网规划又称输电系统规划,以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为基础。电网规划确定在何时、何地投建何种类型的输电线路及其回路数,以达到规划周期内所需要的输电能力,在满足各项技术指标的前提下使输电系统的费用最小。
[0003]公告号为CN11133947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主配协同、多维度智能电网规划评价系统,该申请综合考虑主网、配网的多种评价指标,不但可以综合比较规划电网前后情况,还可以进一步评价和引导规划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电网规划方案的投资风险,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公告号为CN10311686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维度协同电网规划的方法,该申请综合考虑变电站选址、变电站定容、线路选型和线路走廊选择,建立考虑复杂环境影响的多维度协同电网规划模型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多维度协同电网规划的方法能够精确考虑环境因素对电网规划的影响,提高了线路建设成本的计算精度并降低了估算难度。
[0004]但是,传统的电网规划涉及变电站的选址、变电站定容、线路选型和线路走廊优化四个维度,而对于电网数量的增多,以及铺设电网环境的变化并没有考虑太多,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影响多维度协同电网的规划,不利于电网的铺设,因此,亟需一种多维度协同电网规划系统及其方法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维度协同电网规划系统及其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多维度协同电网规划系统及其方法,包括多维度协同平台和电网规划系统,多维度协同平台与电网规划系统之间通过物联网实现数据传输,多维度协同平台,用于收集变电站选址、变电站定容、线路选型、线路走廊优化、环境变化选择以及电网空间位置确定的相关数据,从而确定电网规划,电网规划系统,通过物联网接收多维度协同平台收集的数据,并根据接收的相关数据来实现电网规划。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多维度协同平台包括数据收集模块、数据通信模块、数据发送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是多维度协同平台的核心模块,使数据收集模块、数据通信模块以及数据发送模块正常工作,并且用于整个多维度协同平台以及电网规划系统的核心控制。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数据收集模块用于收集变电站选址、变电站定容、线路选型、线路走廊优化、环境变化选择以及电网空间位置确定的相关数据,并通过数据通
信模块实现多维度协同平台与电网规划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以及通过数据发送模块将收集到的变电站选址、变电站定容、线路选型、线路走廊优化、环境变化选择以及电网空间位置确定的相关数据发送至电网规划系统。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数据收集模块包括变电站选址数据收集单元、变电站定容数据收集单元、线路选型数据收集单元、线路走廊优化数据收集单元、环境变化选择数据收集单元以及电网空间位置数据收集单元。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变电站选址数据收集单元用于实现变电站选址的数据收集,变电站定容数据收集单元用于实现变电站定容的数据收集,线路选型数据收集单元用于实现线路选型的数据收集,线路走廊优化数据收集单元用于实现线路走廊优化的数据收集,环境变化选择数据收集单元用于实现环境变化选择的数据收集,电网空间位置数据收集单元用于实现电网空间位置的数据收集。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电网规划系统包括数据接收模块、规划比对模块、规划选择模块、规划模拟模块、规划显示模块、规划存储模块以及数据库模块,并且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多维度协同平台所发送的变电站选址、变电站定容、线路选型、线路走廊优化、环境变化选择以及电网空间位置确定的相关数据。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规划比对模块用于将多维度协同平台接收的变电站选址、变电站定容、线路选型、线路走廊优化、环境变化选择以及电网空间位置确定的相关数据与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确定与相关数据所适合的电网规划,并且规划选择模块从数据库内选择比对合适的电网规划。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规划模拟模块将变电站选址、变电站定容、线路选型、线路走廊优化、环境变化选择以及电网空间位置确定进行数据、图像模型模拟,并通过规划显示模块进行数据、图像显示,使操作人员能够直观确定电网规划选择的正确与否,并且有利于现实中的电网规划操作。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规划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通过变电站选址、变电站定容、线路选型、线路走廊优化、环境变化选择以及电网空间位置所确定的新的电网规划,并将新的电网规划存储进数据库模块内,方便电网规划的直接取用,节约时间。
[0016]一种多维度协同电网规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步骤一:收集变电站选址、变电站定容、线路选型、线路走廊优化、环境变化选择以及电网空间位置确定的相关数据,从而确定电网规划;
[0018]步骤二:将接收的变电站选址、变电站定容、线路选型、线路走廊优化、环境变化选择以及电网空间位置确定的相关数据与数据库进行比对:
[0019]①
数据库中无相关数据所确定的电网规划:直接通过电网规划系统内的规划模拟模块进行数据、图像模型模拟,并通过规划显示模块进行数据、图像显示,从而确定电网规划;
[0020]②
数据库中有相关数据所确定的电网规划:直接从电网规划系统的数据库模块内调取与之匹配的电网规划,并通过规划显示模块直接进行电网规划显示。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维度协同平台和电网规划系统,通过多维度协同平台收集变电站选址、变电站定容、线路选型、线路走廊优化、环境变化选择以及电网空间位置确定的相
关数据,从而确定电网规划,并且通过电网规划系统接收多维度协同平台收集的数据,并根据接收的相关数据来实现电网规划,本专利技术相比于传统电网规划的变电站的选址、变电站定容、线路选型和线路走廊优化四个维度,增加了环境变化选择和电网空间位置,避免了由于环境的变化以及电网的增多而带来的电网规划影响,实现了多维度协同电网规划,有利于电网的铺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多维度协同电网规划系统及的逻辑图。
[0024]图2为多维度协同电网规划系统中多维度协同平台的系统框图。
[0025]图3为多维度协同电网规划系统中数据收集模块的系统框图。
[0026]图4为多维度协同电网规划系统中电网规划系统的系统框图。
[0027]图中:1
‑
多维度协同平台、2
‑
电网规划系统、3
‑
数据收集模块、4
‑
数据通信模块、5
‑
数据发送模块、6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维度协同电网规划系统,包括多维度协同平台(1)和电网规划系统(2),其特征在于,多维度协同平台(1)与电网规划系统(2)之间通过物联网实现数据传输;多维度协同平台(1),用于收集变电站选址、变电站定容、线路选型、线路走廊优化、环境变化选择以及电网空间位置确定的相关数据,从而确定电网规划;电网规划系统(2),通过物联网接收多维度协同平台收集的数据,并根据接收的相关数据来实现电网规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协同电网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维度协同平台(1)包括数据收集模块(3)、数据通信模块(4)、数据发送模块(5)以及控制模块(6),控制模块(6)是多维度协同平台(1)的核心模块,使数据收集模块(3)、数据通信模块(4)以及数据发送模块(5)正常工作,并且用于整个多维度协同平台(1)以及电网规划系统(2)的核心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维度协同电网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收集模块(3)用于收集变电站选址、变电站定容、线路选型、线路走廊优化、环境变化选择以及电网空间位置确定的相关数据,并通过数据通信模块(4)实现多维度协同平台(1)与电网规划系统(2)之间的数据通信,以及通过数据发送模块(5)将收集到的变电站选址、变电站定容、线路选型、线路走廊优化、环境变化选择以及电网空间位置确定的相关数据发送至电网规划系统(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维度协同电网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收集模块(3)包括变电站选址数据收集单元(7)、变电站定容数据收集单元(8)、线路选型数据收集单元(9)、线路走廊优化数据收集单元(10)、环境变化选择数据收集单元(11)以及电网空间位置数据收集单元(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维度协同电网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站选址数据收集单元(7)用于实现变电站选址的数据收集,变电站定容数据收集单元(8)用于实现变电站定容的数据收集,线路选型数据收集单元(9)用于实现线路选型的数据收集,线路走廊优化数据收集单元(10)用于实现线路走廊优化的数据收集,环境变化选择数据收集单元(11)用于实现环境变化选择的数据收集,电网空间位置数据收集单元(12)用于实现电网空间位置的数据收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协同电网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电网规划系统(2)包括数据接收模块(13)、规划比对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伟,王晶,赵树军,熊天军,刘义江,阎鹏飞,金晓明,赵天翊,张正文,马隽,陶陈彬,李志雷,陈振华,康伟娇,李树荣,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