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882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发声单元,包括振膜组件和多个音圈,所述音圈的顶面与所述振膜组件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音圈相互靠近的侧边的外壁面相连。多音圈发声单元中,相邻的两个音圈相互靠近的侧边的外壁面连接固定,使得发声单元中的多个音圈构成一整体式结构,令相邻的音圈相互牵引,从而有效改善发声单元在振动时,各音圈振动不同步现象,进而改善发声单元失真、频响低、滚振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发声单元的音质,提升了发声单元的声学性能。提升了发声单元的声学性能。提升了发声单元的声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声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转换器
,特别涉及发声单元。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电声换能器所应用的振膜,尤其指位于出音孔位置处的振膜,为了获得振动效果而带动空气振动以获得更显著的音量、音质效果,振膜设置了折环部,通过折环部形成的弯曲曲面形成的弹性形变作用而增强了振膜的振动作用。
[0003]为进一步提升磁钢的利用率,提供更强的驱动力,进而提升发声单元的灵敏度,增加响度,市面上出现了多音圈并排的方案,然而,在多音圈发声单元中,每个音圈对应的驱动力会受结构差异以及制程工艺影响,还有整个振动系统存在一些非对称的模态,这致使多音圈发声单元容易出现音圈振动不同步的问题,从而导致失真、频响低、滚振等影响发声单元音质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音圈同步性好的多音圈发声单元。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发声单元,包括:
[0006]振膜组件;
[0007]多个音圈,所述音圈的顶面与所述振膜组件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音圈相互靠近的侧边的外壁面相连。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多音圈发声单元中,相邻的两个音圈相互靠近的侧边的外壁面连接固定,使得发声单元中的多个音圈构成一整体式结构,令相邻的音圈相互牵引,从而有效改善发声单元在振动时,各音圈振动不同步现象,进而改善发声单元失真、频响低、滚振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发声单元的音质,提升了发声单元的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发声单元的爆炸图;
[001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发声单元的剖视图;
[0012]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发声单元的局部区域的剖视图;
[001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另一种结构的发声单元的局部区域的剖视图;
[001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发声单元的局部区域的剖视图;
[001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发声单元的局部区域的剖视图;
[0017]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发声单元的局部区域的剖视图;
[0018]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的发声单元的局部区域的剖视图;
[0019]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七的发声单元的局部区域的剖视图;
[0020]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八的发声单元的局部区域的剖视图;
[0021]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九的发声单元的局部区域的剖视图。
[0022]附图标号说明:
[0023]1、盆架;
[0024]2、磁路组件;21、避让槽;
[0025]3、振膜组件;31、环状内固定部;32、环状折环部;33、环状外固定部;34、加强筋;35、球顶
[0026]4、音圈;
[0027]5、腔结构;
[0028]6、胶水;
[0029]7、阶梯互补结构;
[0030]8、凹凸互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4]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35]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和/或”为例,包括方案,或方案,或和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6]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7]实施例一
[0038]请参照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为:发声单元,可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AR/VR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中。
[0039]所述发声单元包括盆架1和分别设于所述盆架1上的振动组件与磁路组件2,所述振动组件包括振膜组件3和连接在所述振膜组件3上的多个音圈4,所述振膜组件3连接所述盆架1;所述磁路组件2形成有供所述音圈4活动的磁间隙;详细来说,所述音圈4的顶面与所述振膜组件3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音圈4相互靠近的侧边的外壁面相连。
[0040]本实施例中,所述振膜组件3包括球顶35以及连接所述球顶35与所述盆架1的音膜,具体来说,所述音膜包括由内向外依次相连的环状内固定部31、环状折环部32及环状外固定部33,所述球顶35连接在所述环状内固定部31上并封闭所述环状内固定部31的中空区域的顶部,所述环状外固定部33连接所述盆架1。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膜组件3仅具有所述音膜而不具有所述球顶也是可行的。
[0041]为提高振膜组件3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改善音圈4振动不同步现象,可选的,所述音膜还包括加强筋34,所述加强筋34位于所述环状内固定部31的中空区域内,所述加强筋3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环状内固定部31,相邻的两个所述音圈4相互靠近的侧边的顶面连接同一所述加强筋34。为便于加工制造,所述加强筋34与所述环状内固定部31为一体加工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0042]可选的,所述磁路组件2具有用于避让所述加强筋34的避让槽21,所述避让槽21的设置可以让所述加强筋34设置得更宽一下,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所述音圈4与所述加强筋34的连接固定,还能够更大程度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振膜组件;多个音圈,所述音圈的顶面与所述振膜组件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音圈相互靠近的侧边的外壁面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音圈之间通过胶结构相连,和/或,所述音圈由漆包线绕制成型,相邻的两个所述音圈通过所述漆包线表面的自粘层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音圈的结合面处形成有凹凸互补结构或阶梯互补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音圈的结合面处形成有腔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腔结构内填充有胶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腔结构的全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嘉平董庆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维仕声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