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反应堆蒸汽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869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电厂反应堆蒸汽发生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蒸汽发生器、至少一个隔间和安全壳,每一蒸汽发生器设置在一隔间内,隔间包括至少一个保护件,保护件内填充有加强保护件强度的混凝土,每一隔间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直板墙体和一个弧形墙体,弧形墙体设置在两直板墙体之间并与两直板墙体连接,蒸汽发生器用于产生蒸汽,保护件用于为蒸汽发生器提供保护和支撑,安全壳用于防止辐射扩散。本装置的各个模块组装完成后再进行运输及安装在核电厂反应堆厂房的地面上,然后再向保护件灌注混凝土来提高隔间强度,简化施工工序,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了高空作业和人工作业,节约了现场人力成本,同时也保证了安全,最终节省了成本。最终节省了成本。最终节省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电厂反应堆蒸汽发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电厂反应堆建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电厂反应堆蒸汽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核电厂反应堆蒸汽发生装置用于产生核电厂所需的蒸汽,其中本装置还包括隔间结构,此结构为核电厂反应堆厂房内部蒸汽发生器的防护和支撑结构,包括3个相对独立的土建结构。原结构方案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即使用钢筋做骨架,再使用混凝土进行浇筑后建造而成,主要施工工序包括:钢筋绑扎

支模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养护

拆模,隔间结构处于核电厂反应堆厂房建造关键路径,其建造工期影响了反应堆厂房的建造工期,其施工工序复杂、施工周期长、高空作业风险大、现场投入人力多,导致反应堆厂房施工周期长,影响设备的投入运行,同时也增加核电厂的建造财务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核电厂反应堆蒸汽发生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核电厂反应堆蒸汽发生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蒸汽发生器、至少一个隔间、安全壳和水池,每一所述蒸汽发生器设置在一所述隔间内,所述隔间包括至少一个保护件,所述保护件内填充有加强所述保护件强度的混凝土,每一所述隔间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直板墙体和一个弧形墙体,弧形墙体设置在两直板墙体之间并与两直板墙体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与所述水池通过管道连接;
[0005]所述蒸汽发生器用于产生蒸汽;
[0006]所述保护件用于为所述蒸汽发生器提供保护和支撑;
[0007]所述安全壳用于防止辐射扩散。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水池,所述水池与所述蒸汽发生器通过管道连接,以向所述蒸汽发生器供水。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保护件包括两块保护钢板,所述保护钢板竖向间隔设置,以供加强所述保护件(21)强度的混凝土灌入间隔内。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间还包括加固件,所述加固件设置在所述保护件上,以加固所述保护件。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固件包括加劲肋,所述加劲肋沿所述保护钢板竖向设置。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固件还包括栓钉,所述栓钉设置在所述保护件上。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间还包括连接件,以连接所述保护钢板。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对拉型钢,每一所述对拉型钢一端连接一所述加劲肋,另一端连接另一所述加劲肋,以连接两所述保护钢板。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全壳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蒸汽发生器、所述隔间和所述水池设置在所述内壳围设成的空间内,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内壳外圈,以进一步避免辐射
扩散。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直板墙体由至少一个竖向模块拼装而成,每一所述弧形墙体由至少一个横向模块拼装而成。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间与核电厂反应堆厂房的地面插筋式锚固连接,以避免所述隔间在灌注混凝土时发生倾覆。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间还与核电厂反应堆厂房的地面埋件式锚固连接,以进一步避免所述隔间在灌注混凝土时发生倾覆。
[0019]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装置与原有装置相比,采用模块化设计,隔间的各个模块组装完成后再进行运输及安装在核电厂反应堆厂房的地面上,然后再向隔间的保护件灌注混凝土来提高隔间强度,简化施工工序,缩短了施工周期,在此过程中无需再进行钢筋绑扎、支模等操作,这也进一步减少了高空作业和人工作业,节约了现场人力成本,同时也保证了安全,最终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核电厂反应堆蒸汽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核电厂反应堆蒸汽发生装置的隔间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核电厂反应堆蒸汽发生装置的隔间的剖面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核电厂反应堆蒸汽发生装置的隔间与地面连接的剖面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核电厂反应堆蒸汽发生装置的隔间与地面连接的另一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7]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
[0028]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专利技术的描述。
[0029]图1至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核电厂反应堆蒸汽发生装置,该装置可用
于产生核反应需要的蒸汽,同时也能避免辐射扩散出核电厂反应堆蒸汽发生装置,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的蒸汽发生器1、一个或多个的隔间2和安全壳3,每一个蒸汽发生器1设置在一个隔间2内,隔间2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至少一个保护件21,保护件21内填充有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与保护件21形成一个整体,以此提高保护件21的强度,保护件21用于为蒸汽发生器1提供保护和支撑,以此来保护蒸汽发生器1,防止蒸汽发生器1被破坏,蒸汽发生器1用于产生供反应堆使用的蒸汽。
[0030]具体地,每一个隔间2包括两个直板墙体和一个弧形墙体,两个直板墙体间隔设置,弧形墙体设置在间隔内,一端与一直板墙体连接,另一端与另一直板墙体连接,以此形成三面封闭、一面开口的结构,供蒸汽发生器1放入并为蒸汽发生器1提供保护和支撑,与此同时,每一个直板墙体由一个或多个竖向模块拼装而成,每一个弧形墙体由一个或多个横向模块拼装而成,模块化设计使得隔间的建造过程更加简单,拼装成一个整体后通过吊装工具吊运至核电厂反应堆厂房内,完成核电厂反应堆蒸汽发生装置的安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厂反应堆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蒸汽发生器(1)、至少一个隔间(2)和安全壳(3),每一所述蒸汽发生器(1)设置在一所述隔间(2)内,所述隔间(2)包括至少一个保护件(21),所述保护件(21)内填充有加强所述保护件(21)强度的混凝土,每一所述隔间(2)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直板墙体和一个弧形墙体,弧形墙体设置在两直板墙体之间并与两直板墙体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1)用于产生蒸汽;所述保护件(21)用于为所述蒸汽发生器(1)提供保护和支撑;所述安全壳(3)用于防止辐射扩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反应堆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水池(4),所述水池(4)与所述蒸汽发生器(1)通过管道连接,以向所述蒸汽发生器(1)供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厂反应堆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保护件(21)包括两块保护钢板(211),所述保护钢板(211)竖向间隔设置,以供加强所述保护件(21)强度的混凝土灌入间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电厂反应堆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间(2)还包括加固件(22),所述加固件(22)设置在所述保护件(21)上,以加固所述保护件(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电厂反应堆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22)包括加劲肋(221),所述加劲肋(221)沿所述保护钢板(211)竖向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电厂反应堆蒸汽发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伟许海涛王雪峰董占发白明鑫丁志新刘瑜梁鹏伟沈刚徐乃生杜晓东李轶鲁勤武齐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