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仪控管道布置选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988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仪控管道布置选型方法,该选型方法中仪控管道包括至少一段待确定管线、以及在待确定管线上设置的至少两个待确定支架,该方法包括:获取待确定管线的工艺管线参数;根据管线参数得到初设跨距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仪控管道布置选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仪控管道领域,尤其涉及仪控管道布置选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仪控管道布置设计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属于设计后端,同时受到上游设计及现场工程实际安装情况影响,因此不同电厂仪控管道布置存在较大差异。在待选型的仪控管道布置设计路径限值多,数量大时,传统的仪控管道布置选型在进行仪控管道布置选型时工作量大,同时,造成了在仪控管道选型过程中进行安全性分析时,工作量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仪控管道布置选型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仪控管道布置选型方法,仪控管道包括至少一段待确定管线、以及在待确定管线上设置的至少两个待确定支架,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获取所述待确定管线的工艺管线参数;
[0006]S2:根据所述工艺管线参数得到初设跨距L
v

[0007]S3:判断所述初设跨距L
v
是否符合设定约束规则,若是,则确定该初设跨距L
v
为设定跨距,并根据所述设定跨距设定所述待确定支架的放置位置;若否,则调整所述待确定支架的位置或者增加所述待确定支架以调整所述初设跨距L
v
,直至符合所述设定约束规则。
[0008]优选地,所述设定约束规则包括最小跨距L
min
、最大跨距L
max
;所述最小跨距L
min
为0.25倍的所述最大跨距L
max

[0009]在所述步骤S3中,包括:判断所述初设跨距L
v
是否符合所述最小跨距L
min
<所述初设跨距L
v
<所述最大跨距L
max
;若是,则判断为符合所述设定约束规则;若否,则判断为不符合所述设定约束规则。
[0010]优选地,所述工艺管线参数包括管线类型、支架类型;所述管线类型包括水平直管、竖直直管、单弯管、Z型弯管a、以及Z型弯管b;所述支架类型包括导向支架、三向约束固定支架;
[0011]所述步骤S2包括:根据所述工艺管线参数确定所述管线类型,获取对应的所述初设跨距L
v

[0012]优选地,所述最大跨距L
max
包括水平直管L
max
、竖直直管L
max
;所述水平直管L
max
取跨距l
a
、跨距l
b
、以及跨距l
c
的最小值,其中,所述跨距l
a
取公式1中的最大值、所述跨距l
b
取公式2中的最大值、所述跨距l
c
取公式3中的最大值;所述竖直直管L
max
取跨距l
d
,其中,所述跨距l
d
取公式4中的最大值;
[0013]所述跨距l
a
通过公式1计算过程确定:
[0014][0015]所述跨距l
b
通过公式2计算过程确定:
[0016][0017]所述跨距l
c
通过公式3计算过程确定:
[0018][0019]所述跨距l
d
通过公式4计算过程确定:
[0020][0021]式中:S
h
为设计温度下管道材料的基本需用应力,w为管道抗弯截面系数,q为管道线重与介质线重之和,a
xy
为加速度,a
z
为加速度,x为管道中任意一点到左侧支撑点的距离,l
b
为待确定管线在自重下应力小于等于10Mpa情况下的最大跨距L
max
,E弹性模量,I管道截面惯性矩,D为管径,g为重力加速度。
[0022]优选地,所述待确定管线包括水平段、竖直段以及将所述水平段和所述竖直段连接的弯头;
[0023]所述设定约束规则包括:最小管腿长度,所述最小管腿长度为离所述弯头最近的所述待确定支架到所述弯头的距离;所述最小管腿长度通过公式5计算;
[0024]所述公式5为:
[0025][0026]式中:

T为温度变化量,α为线热胀系数,S
c
为室温(冷态)下材料的基本许用应力,i为应力增强系数,f为在设备使用寿期内,循环工作条件下等效全温度循环的总循环为N的应力范围减弱系数,L
m
为对应所述竖直直管上离弯头最近的所述三向约束固定支架到弯头的距离,L
i
为对应的所述水平直管上最小管腿长度的距离。
[0027]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2中,根据所述工艺管线参数,得到所述管线类型为所述水平直管,所述初设跨距L
v
为两个所述待确定支架之间的距离;
[0028]在所述步骤S3中包括:获取所述水平直管L
max
,所述水平直管L
max
为对应的所述最大跨距L
max

[0029]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2中,根据所述工艺管线参数,得到所述管线类型为所述竖直直管,所述初设跨距L
v
为两个所述待确定支架之间的距离;
[0030]在所述步骤S3中包括:获取所述竖直直管L
max
,所述竖直直管L
max
为对应的所述最大跨距L
max

[0031]优选地,所述管线类型为所述单弯管时,所述步骤S2包括:
[0032]S21:根据所述工艺管线参数,得到所述管线类型为所述单弯管;所述单弯管包括一所述水平段、一所述竖直段、以及一所述弯头;所述待确定支架包括在所述水平段上设置离所述弯头最近的第一支架、在所述竖直段上设置离所述弯头最近的第二支架;
[0033]S22:获取最小管腿长度L4、最小管腿长度L5;所述最小管腿长度L4为所述第一支架到所述弯头的距离;所述最小管腿长度L5为所述第二支架到所述弯头的距离;
[0034]S23:获取所述初设跨距L
v
,所述初设跨距L
v
为所述最小管腿长度L4和所述最小管腿长度L5之和。
[0035]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22中包括:判断所述最小管腿长度L4、所述最小管腿长度L5是否均大于等于150mm,且所述最小管腿长度L4或所述最小管腿长度L5小于400mm,若是,确定所述最小管腿长度L4与所述最小管腿长度L5;若否,重新调整所述待确定支架位置以调整所述最小管腿长度L4与所述最小管腿长度L5,直至满足约束。
[0036]优选地,所述管线类型为Z型弯管a时,所述步骤S2包括:
[0037]S21:根据所述工艺管线参数,得到所述管线类型为Z型弯管a;所述Z型弯管a包括两所述水平段、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仪控管道布置选型方法,所述仪控管道包括至少一段待确定管线、以及在所述待确定管线上设置的至少两个待确定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所述待确定管线的工艺管线参数;S2:根据所述工艺管线参数得到初设跨距L
v
;S3:判断所述初设跨距L
v
是否符合设定约束规则,若是,则确定该初设跨距L
v
为设定跨距,并根据所述设定跨距设定所述待确定支架的放置位置;若否,则调整所述待确定支架的位置或者增加所述待确定支架以调整所述初设跨距Lv,直至符合所述设定约束规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仪控管道布置选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约束规则包括最小跨距L
min
、最大跨距L
max
;所述最小跨距L
min
为0.25倍的所述最大跨距L
max
;在所述步骤S3中,包括:判断所述初设跨距L
v
是否符合所述最小跨距L
min
<所述初设跨距L
v
<所述最大跨距L
max
;若是,则判断为符合所述设定约束规则;若否,则判断为不符合所述设定约束规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仪控管道布置选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管线参数包括管线类型、支架类型;所述管线类型包括水平直管、竖直直管、单弯管、Z型弯管a、以及Z型弯管b;所述支架类型包括导向支架、三向约束固定支架;所述步骤S2包括:根据所述工艺管线参数确定所述管线类型,获取对应的所述初设跨距L
v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仪控管道布置选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跨距L
max
包括水平直管L
max
、竖直直管L
max
;所述水平直管L
max
取跨距l
a
、跨距l
b
、以及跨距l
c
的最小值,其中,所述跨距l
a
取公式1中的最大值、所述跨距l
b
取公式2中的最大值、所述跨距l
c
取公式3中的最大值;所述竖直直管L
max
取跨距l
d
,其中,所述跨距l
d
取公式4中的最大值;所述跨距l
a
通过公式1计算过程确定:所述跨距l
b
通过公式2计算过程确定:所述跨距l
c
通过公式3计算过程确定:所述跨距l
d
通过公式4计算过程确定:式中:S
h
为设计温度下管道材料的基本需用应力,w为管道抗弯截面系数,q为管道线重与介质线重之和,a
xy
为加速度,a
z
为加速度,x为管道中任意一点到左侧支撑点的距离,l
b
为待确定管线在自重下应力小于等于10Mpa情况下的最大跨距L
max
,E弹性模量,I管道截面惯
性矩,D为管径,g为重力加速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仪控管道布置选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确定管线包括水平段、竖直段以及将所述水平段和所述竖直段连接的弯头;所述设定约束规则包括:最小管腿长度,所述最小管腿长度为离所述弯头最近的所述待确定支架到所述弯头的距离;所述最小管腿长度通过公式5计算;所述公式5为:式中:

T为温度变化量,α为线热胀系数,S
c
为室温(冷态)下材料的基本许用应力,i为应力增强系数,f为在设备使用寿期内,循环工作条件下等效全温度循环的总循环为N的应力范围减弱系数,L
m
为对应所述竖直直管上离弯头最近的所述三向约束固定支架到弯头的距离,L
i
为对应的所述水平直管上最小管腿长度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仪控管道布置选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根据所述工艺管线参数,得到所述管线类型为所述水平直管,所述初设跨距L
v
为两个所述待确定支架之间的距离;在所述步骤S3中包括:获取所述水平直管L
max
,所述水平直管L
max
为对应的所述最大跨距L
max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仪控管道布置选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根据所述工艺管线参数,得到所述管线类型为所述竖直直管,所述初设跨距L
v
为两个所述待确定支架之间的距离;在所述步骤S3中包括:获取所述竖直直管L
max
,所述竖直直管L
max
为对应的所述最大跨距L
max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仪控管道布置选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类型为所述单弯管时,所述步骤S2包括:S21:根据所述工艺管线参数,得到所述管线类型为所述单弯管;所述单弯管包括一所述水平段、一所述竖直段、以及一所述弯头;所述待确定支架包括在所述水平段上设置离所述弯头最近的第一支架、在所述竖直段上设置离所述弯头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孟夫刘美平刘浪李兴华陈继光李春锦彭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