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育种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水稻育种方法。技术背景目前,常规水稻育种方法仅局限在稻属的种间、籼粳亚种间或地理生态远 缘品种间,其杂交后代育性偏低,疼艺性状疯狂分离, 一般需要7—8代;甚至10余代,才能得到育性正常,性状稳定的优良新品种。即使兼性无融合生殖育种,依然局限在稻属的种间,亚种间,杂交转移后代,多数株系长期分离,育 性低,其中仅有少数株系呈现低频率早世代稳定。而世界育种的另一前沿,是 生物工程,分子克隆和航天诱变,等离子束辐射诱变,化学诱变,结合组织培 养技术,虽能获得少数有益突变基因,改良农艺性状且早世代稳定。但遗传基 因组群容量狭窄,性状改良不多,增产水平较低,不能满足高效聚集大量有益 基因组群,大幅度提高单产,改良综合农艺性状优势的需求。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开创了水稻有性杂交育种技术,使水稻单产提高了 15-20%,实 现了水稻育种第二次绿色革命,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前籼粳亚种间杂交为主流的杂交优势利用对有益基因的开发,仍然局限在AA 型染色体组之间。基因型表现出较高程度的同源性,优势水平上升缓慢,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特异性一系稻育种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用广谱广亲和性水稻品种作父本或母本进行杂交,选育出广谱广亲和性新品种012; 步骤二、用品种012作父本与来源于Ⅱ优多系一号单株作母本与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超级稻2号作父本杂交获得的C品系水稻品种进行杂交,获得品种012C; 步骤三、用品种012C作母本与非AA型异源多倍体野生稻进行杂交,获得杂交后代,在杂交后代中选取白绒毛种子突变株; 步骤四、用白绒毛种子作父本,与栽培稻做母本,进行杂交,或者用白绒毛种子作母本,与稻属的种,以及禾本科各属的种胚及胚乳发育正常的物种进行远缘杂交,或者与禾亚科具有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异性一系稻育种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用广谱广亲和性水稻品种作父本或母本进行杂交,选育出广谱广亲和性新品种012;步骤二、用品种012作父本与来源于II优多系一号单株作母本与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超级稻2号作父本杂交获得的C品系水稻品种进行杂交,获得品种012C步骤三、用品种012C作母本与非AA型异源多倍体野生稻进行杂交,获得杂交后代,在杂交后代中选取白绒毛种子突变株;步骤四、用白绒毛种子作父本,与栽培稻做母本,进行杂交,或者用白绒毛种子作母本,与稻属的种,以及禾本科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