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虚拟路口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847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5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虚拟路口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以提高路口生成效率。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待生成路口对应的至少两条路口曲线和各自关联的路中曲线,基于路口曲线各自与关联的路中曲线的曲线交点,获得路口曲线对应的路口端点集,基于路口端点集所在的道路曲线对应的道路宽度,按照道路曲线的设定方向移动路口端点集中的各路口端点,分别获得各路口端点各自对应的两个路口边缘点;基于获得的各路口边缘点之间的路口连线,获得路口区域,并填充路口区域获得待生成路口。由于本申请只需要获取道路曲线上的路口曲线与路中曲线,经过运算得到待生成路口,相比于手工制作路口的方式,能够提高路口生成效率。路口生成效率。路口生成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虚拟路口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计算机
,尤其涉及一种虚拟路口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游戏行业的快速发展,游戏玩家对游戏品质的需求逐步提升,开放大世界游戏场景逐渐成为当今游戏领域的主流。伴随着游戏场景的逐步增大,随之增加的还有游戏中的道路路网的复杂度,道路路网中往往存在着各种不同宽度、方位的道路,在构建道路路网的过程中,还需要生成大量的交叉道路形成的路口。
[0003]相关技术中,主要是通过游戏开发人员手动拼接道路曲线,对形成的交叉路口进行倒角等操作,制作虚拟路口的几何体。
[0004]但是,人工制作的方式难以保证路口的统一、平滑,影响视觉效果,游戏玩家在制作的虚拟路口中游览时,难以获得与真实路口场景相似的体验,从而影响游戏玩家的实际操作效果,进而降低了游戏品质。
[0005]进一步地,由于道路路网往往规模庞大且需要频繁修改,一旦涉及修改,所有相关的虚拟路口都需要人工逐一调整,生成路口效率低。
[0006]因此,如何提高路口的生成效率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虚拟路口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以提高路口生成效率。
[000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虚拟路口生成方法,包括:获取待生成路口对应的至少两条路口曲线,以及所述至少两条路口曲线各自关联的路中曲线,其中,所述路口曲线与关联的路中曲线属于同一道路曲线;基于所述至少两条路口曲线各自与关联的路中曲线的曲线交点,分别获得所述至少两条路口曲线各自对应的路口端点集,所述路口端点用于组成所述待生成路口;针对所述至少两个路口端点集,分别执行以下操作:基于一个路口端点集所在的道路曲线对应的道路宽度,按照所述道路曲线的设定方向移动所述一个路口端点集中的各路口端点,分别获得所述各路口端点各自对应的两个路口边缘点;基于获得的各路口边缘点之间的路口连线,获得路口区域,并对所述路口区域进行填充,获得所述待生成路口。
[000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虚拟路口生成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生成路口对应的至少两条路口曲线,以及所述至少两条路口曲线各自关联的路中曲线,其中,所述路口曲线与关联的路中曲线属于同一道路曲线;组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两条路口曲线各自与关联的路中曲线的曲线交点,分别获得所述至少两条路口曲线各自对应的路口端点集,所述路口端点用于组成所述待生
成路口;移动单元,用于针对所述至少两个路口端点集,分别执行以下操作:基于一个路口端点集所在的道路曲线对应的道路宽度,按照所述道路曲线的设定方向移动所述一个路口端点集中的各路口端点,分别获得所述各路口端点各自对应的两个路口边缘点;连接单元,用于基于获得的各路口边缘点之间的路口连线,获得路口区域,并对所述路口区域进行填充,获得所述待生成路口。
[0010]可选的,所述路口连线为第一类型连线,所述第一类型连线连接的两个路口边缘点对应不同的路口端点,且所述两个路口边缘点在第一多边形上的位置相邻,所述第一多边形的各顶点分别为所述各路口边缘点;则所述连接单元具体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类型连线对应的两个路口边缘点,获得初始连线;基于所述两个路口边缘点各自对应的路口端点的切线上的控制点,调整所述初始连线的形状,获得所述第一类型连线,其中,每个所述控制点所在的切线与对应的路口端点所在的道路曲线,在所述对应的路口端点处相切。
[0011]可选的,所述两个路口边缘点分别为边缘起点和边缘终点,所述边缘起点对应路口起始端点,所述边缘终点对应路口终末端点;则所述连接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路口起始端点对应的道路宽度,按照所述路口起始端点的切线的设定方向,移动基于所述路口起始端点确定的射线,获得起点射线,并基于所述路口终末端点对应的道路宽度,按照所述路口终末端点的切线的设定方向,移动基于所述路口终末端点确定的射线,获得终点射线;将所述起点射线和所述终点射线分别投影至所述待生成路口的投影平面,获得起点投影线和终点投影线,所述投影平面垂直于所述待生成路口的路面方向;将所述起点投影线与所述终点投影线之间的投影交点,在所述起点射线上对应的点作为过渡起点,在所述终点射线上对应的点作为过渡终点,并基于所述边缘起点、所述过渡起点、所述过渡终点和所述边缘终点,获得所述第一类型连线。
[0012]可选的,所述两个路口边缘点包括边缘起点和边缘终点,所述边缘起点对应路口起始端点,所述边缘终点对应路口终末端点;则所述连接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路口起始端点和所述路口终末端点,对所述路口起始端点对应的控制起点、所述路口终末端点对应的控制终点的位置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控制起点和调整后的控制终点;则所述基于所述两个路口边缘点各自对应的路口端点的切线上的控制点,调整所述初始连线的形状,获得所述第一类型连线,包括:基于所述调整后的控制起点和所述调整后的控制终点,调整所述初始连线的形状,获得所述第一类型连线。
[0013]可选的,所述路口起始端点与所述调整后的控制起点之间的距离、所述调整后的控制起点与所述调整后的控制终点之间的距离,和所述调整后的控制终点与所述路口终末端点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调整后的控制起点与所述路口起始端点的连线,与所述路口起始端点的切线
的点积大于预设阈值,且所述调整后的控制终点与所述路口终末端点的连线,与所述路口终末端点的切线的点积大于所述预设阈值。
[0014]可选的,所述连接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边缘起点和所述边缘终点,对所述过渡起点和所述过渡终点的位置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过渡起点和调整后的过渡终点,其中,所述边缘起点与所述调整后的过渡起点之间的距离、所述调整后的过渡起点与所述调整后的过渡终点之间的距离,和所述调整后的过渡终点与所述过渡终点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调整后的过渡起点与所述边缘起点的连线,与所述边缘起点的切线的点积大于预设阈值,且所述调整后的过渡终点与所述边缘终点的连线,与所述边缘终点的切线的点积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所述基于所述边缘起点、所述过渡起点、所述过渡终点和所述边缘终点,获得所述第一类型连线,包括:基于所述边缘起点、所述调整后的过渡起点、所述调整后的过渡终点和所述边缘终点,获得所述第一类型连线。
[0015]可选的,所述连接单元还用于:针对所述两个路口边缘点,分别执行以下操作:获取一个路口边缘点对应的目标投影切线,与各投影切线中除所述目标投影切线以外的投影切线的交点,以及所述目标投影切线与第二多边形的各边中的参考边的交点;其中,所述各投影切线为各路口端点各自的切线在所述待生成路口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所述投影平面垂直于所述待生成路口的路面方向,所述第二多边形的各顶点为所述各路口端点在所述投影平面上的投影,所述参考边为:所述各边中,除目标路口端点在所述投影平面上的投影所在的边以外的边,所述目标路口端点为所述一个路口边缘点对应的路口端点;基于各交点与目标投影点之间的距离,获得所述一个路口边缘点对应的控制点,所述目标投影点为所述目标路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虚拟路口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生成路口对应的至少两条路口曲线,以及所述至少两条路口曲线各自关联的路中曲线,其中,所述路口曲线与关联的路中曲线属于同一道路曲线;基于所述至少两条路口曲线各自与关联的路中曲线的曲线交点,分别获得所述至少两条路口曲线各自对应的路口端点集,所述路口端点用于组成所述待生成路口;针对所述至少两个路口端点集,分别执行以下操作:基于一个路口端点集所在的道路曲线对应的道路宽度,按照所述道路曲线的设定方向移动所述一个路口端点集中的各路口端点,分别获得所述各路口端点各自对应的两个路口边缘点;基于获得的各路口边缘点之间的路口连线,获得路口区域,并对所述路口区域进行填充,获得所述待生成路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口连线为第一类型连线,所述第一类型连线连接的两个路口边缘点对应不同的路口端点,且所述两个路口边缘点在第一多边形上的位置相邻,所述第一多边形的各顶点分别为所述各路口边缘点;则通过以下方式获得所述第一类型连线:连接所述第一类型连线对应的两个路口边缘点,获得初始连线;基于所述两个路口边缘点各自对应的路口端点的切线上的控制点,调整所述初始连线的形状,获得所述第一类型连线,其中,每个所述控制点所在的切线与对应的路口端点所在的道路曲线,在所述对应的路口端点处相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路口边缘点分别为边缘起点和边缘终点,所述边缘起点对应路口起始端点,所述边缘终点对应路口终末端点;则所述基于所述两个路口边缘点各自对应的路口端点的切线上的控制点,调整所述初始连线的形状,获得所述第一类型连线,包括:基于所述路口起始端点对应的道路宽度,按照所述路口起始端点的切线的设定方向,移动基于所述路口起始端点确定的射线,获得起点射线,并基于所述路口终末端点对应的道路宽度,按照所述路口终末端点的切线的设定方向,移动基于所述路口终末端点确定的射线,获得终点射线;将所述起点射线和所述终点射线分别投影至所述待生成路口的投影平面,获得起点投影线和终点投影线,所述投影平面垂直于所述待生成路口的路面方向;将所述起点投影线与所述终点投影线之间的投影交点,在所述起点射线上对应的点作为过渡起点,在所述终点射线上对应的点作为过渡终点,并基于所述边缘起点、所述过渡起点、所述过渡终点和所述边缘终点,获得所述第一类型连线。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路口边缘点包括边缘起点和边缘终点,所述边缘起点对应路口起始端点,所述边缘终点对应路口终末端点;则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路口起始端点和所述路口终末端点,对所述路口起始端点对应的控制起点、所述路口终末端点对应的控制终点的位置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控制起点和调整后的控制终点;则所述基于所述两个路口边缘点各自对应的路口端点的切线上的控制点,调整所述初始连线的形状,获得所述第一类型连线,包括:
基于所述调整后的控制起点和所述调整后的控制终点,调整所述初始连线的形状,获得所述第一类型连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口起始端点与所述调整后的控制起点之间的距离、所述调整后的控制起点与所述调整后的控制终点之间的距离,和所述调整后的控制终点与所述路口终末端点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调整后的控制起点与所述路口起始端点的连线,与所述路口起始端点的切线的点积大于预设阈值,且所述调整后的控制终点与所述路口终末端点的连线,与所述路口终末端点的切线的点积大于所述预设阈值。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边缘起点、所述过渡起点、所述过渡终点和所述边缘终点,获得所述第一类型连线之前,还包括:基于所述边缘起点和所述边缘终点,对所述过渡起点和所述过渡终点的位置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过渡起点和调整后的过渡终点,其中,所述边缘起点与所述调整后的过渡起点之间的距离、所述调整后的过渡起点与所述调整后的过渡终点之间的距离,和所述调整后的过渡终点与所述过渡终点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调整后的过渡起点与所述边缘起点的连线,与所述边缘起点的切线的点积大于预设阈值,且所述调整后的过渡终点与所述边缘终点的连线,与所述边缘终点的切线的点积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所述基于所述边缘起点、所述过渡起点、所述过渡终点和所述边缘终点,获得所述第一类型连线,包括:基于所述边缘起点、所述调整后的过渡起点、所述调整后的过渡终点和所述边缘终点,获得所述第一类型连线。7.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获得所述两个路口边缘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广赫
申请(专利权)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