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螺栓结构的滑动式线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847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螺栓结构的滑动式线岔,所述线岔包括直股接触结构和斜股接触结构;所述直股接触结构包括左夹板、右夹板,所述左夹板、右夹板通过拼接可在直股接触线上实现滑动;所述斜股接触结构包括下夹板、上夹板,所述下夹板、上夹板通过拼接可在斜股接触线上实现滑动;所述下夹板的底部与所述直股接触结构插装连接,可实现所述线岔的直股接触结构与斜股接触结构之间的连接,从而对直股接触线与斜股接触线在上、下方向上实现限位;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轻量化结构,降低了线岔装置重量,降低线岔体积所占空间;采用无螺栓结构,简化加工工艺、降低生产制造成本;适用于任何型号道岔;避免线岔与线材磨损,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螺栓结构的滑动式线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尤其涉及无螺栓结构的滑动式线岔。

技术介绍

[0002]道岔是一种在铁路工程中使机车从一股道驶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在我国主要铁路线路上通常采用9、12、18号道岔,其中18号道岔为高速铁路常用道岔。线岔装置用于道岔上方固定两支接触线,以实现不同股道间转换的连续供电,主要分为圆管型限制导杆(YG型)及T形截面型限制导杆(T型)两类,长度为1770 mm ~2500mm,高度约50mm,重量为5 kg ~8kg;为消除交叉线岔自身结构缺陷、降低接触线截面磨耗,无交叉线岔在我国高铁开始广泛使用,是接触网系统中较为复杂、技术要求较高的单元;传统的无交叉布置采用固定式线岔,线岔体积与重量均较高,且同一装置难以满足对不同型号道岔的适配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无螺栓结构的滑动式线岔,所述线岔包括直股接触结构和斜股接触结构;所述直股接触结构包括左夹板、右夹板,所述左夹板、右夹板通过拼接可在直股接触线上实现滑动;所述斜股接触结构包括下夹板、上夹板,所述下夹板、上夹板通过拼接可在斜股接触线上实现滑动;所述下夹板的底部与所述直股接触结构插装连接,可实现所述线岔的直股接触结构与斜股接触结构之间的连接,从而对直股接触线与斜股接触线在上、下方向上实现限位。
[0004]还包括下尼龙滑块、上尼龙滑块,所述下尼龙滑块安装在所述下夹板内,所述上尼龙滑块安装在上夹板内,所述斜股接触线穿过上尼龙滑块、下尼龙滑块在轴向上形成的通道,使得斜股接触结构在斜股接触线实现滑动。
[0005]所述上夹板、下夹板的两侧均设置带销轴孔的平耳,所述上夹板、下夹板的带销轴孔的平耳在布置上相互交错,通过开口销穿过销轴孔实现上夹板、下夹板的拼接。
[0006]所述左夹板、右夹板通过“T”形凸起与滑道在轴向上实现滑动式拼接。
[0007]所述左夹板、右夹板拼接后的直股接触结构的底部形成滑槽,所述滑槽与直股接触线配合实现直股接触结构在直股接触线上的滑动。
[0008]所述直股接触结构的底部形成的滑槽的表面为四氟乙烯材质。
[0009]所述下夹板下方设置圆柱形旋转轴结构,左夹板、右夹板拼接后上方形成豁口,与下夹板的旋转轴结构实现插装连接;所述下夹板的旋转轴结构的底端设置限位块,所述豁口的侧壁上形成卡槽,所述限位块通过卡槽进入豁口,所述豁口的侧壁上还设有与所述卡槽连通的环形凹槽,限位块能沿凹槽旋转,并被所述凹槽限位不能脱出所述豁口。
[0010]所述上夹板、下夹板在轴向上的两侧均形成锥形斜面;其功能在于冰雪天气条件下,通过线岔的滑动刮除接触线上的积冰。
[0011]所述豁口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使得能与所述旋转轴结构配合。
[0012]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轻量化结构;传统L型、T型线岔重量为5 kg ~8kg,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线岔装置重量约为0.2kg,降低线岔装置重量降低约97%;2.本专利技术降低装置体积所占空间;传统L型、T型线岔长度为1770~2500mm,高度约50mm,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线岔装置体积约30mm*50mm*50mm;3.本专利技术采用无螺栓结构;传统L型、T型线岔均设置螺栓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线岔装置采用无螺栓结构,简化加工工艺、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减少装置零件数量,避免螺栓结构预紧力计算等问题,同时降低由螺栓失效等产生的维护更换成本;4.本专利技术适用于任何型号道岔;装置上下部分可转动,通过上下部分相对夹角的调整,满足对不同型号道岔的适配性,解决无交叉布置存在的问题;5.本专利技术避免装置与线材磨损;直股接触线的接触面为四氟乙烯材质,具有较好的润滑性和稳定性,同时具有电绝缘性,提升装置的安全性;斜股接触线的接触面采用尼龙滑块润滑,表面光滑,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附图说明
[0013]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螺栓结构的滑动式线岔的实施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螺栓结构的滑动式线岔与直股接触线连接部分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螺栓结构的滑动式线岔的尼龙滑块安装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螺栓结构的滑动式线岔的上夹板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螺栓结构的滑动式线岔的下夹板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螺栓结构的滑动式线岔的左夹板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螺栓结构的滑动式线岔的右夹板结构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螺栓结构的滑动式线岔的左、右夹板装配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 或其等同物) 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专利技术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001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7]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无螺栓结构的滑动式线岔,所述线岔包括直股接触结构和斜股接触结构;所述直股接触结构包括左夹板1、右夹板2,所述左夹板1、右夹板2通过拼接可在直股接触线3上实现滑动;所述斜股接触结构包括下夹板4、上夹板8,所述下夹板4、上夹板8通过拼接可在斜股接触线6上实现滑动;所述下夹板4的底部与所述直股接触结构插装连接,可实现所述线岔的直股接触结构与斜股接触结构之间的相对转动。
[0018]还包括下尼龙滑块5、上尼龙滑块7,所述下尼龙滑块5安装在所述下夹板4内,所述上尼龙滑块7安装在上夹板8内,所述斜股接触线6穿过上尼龙滑块7、下尼龙滑块5在轴向上形成的通道,使得斜股接触结构在斜股接触线6实现滑动。
[0019]所述上夹板8、下夹板4的两侧均设置带销轴孔的平耳,所述上夹板8、下夹板4的带销轴孔的平耳在布置上相互交错,通过开口销9穿过销轴孔实现上夹板8、下夹板4的拼接。
[0020]所述左夹板1、右夹板2通过“T”形凸起与滑道在轴向上实现滑动式拼接。
[0021]所述左夹板1、右夹板2拼接后的直股接触结构的底部形成滑槽,所述滑槽与直股接触线配合实现直股接触结构在直股接触线上的滑动。
[0022]所述直股接触结构的底部形成的滑槽的表面为四氟乙烯材质。
[0023]所述下夹板下方设置圆柱形旋转轴结构,左夹板1、右夹板2拼接后上方形成豁口,与下夹板的旋转轴结构实现插装连接;所述下夹板的旋转轴结构的底端设置限位块,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无螺栓结构的滑动式线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岔包括直股接触结构和斜股接触结构;所述直股接触结构包括左夹板(1)、右夹板(2),所述左夹板(1)、右夹板(2)通过拼接可在直股接触线(3)上实现滑动;所述斜股接触结构包括下夹板(4)、上夹板(8),所述下夹板(4)、上夹板(8)通过拼接可在斜股接触线(6)上实现滑动;所述下夹板(4)的底部与所述直股接触结构插装连接,可实现所述线岔的直股接触结构与斜股接触结构之间的连接,从而对直股接触线(3)与斜股接触线(6)在上、下方向上实现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螺栓结构的滑动式线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尼龙滑块(5)、上尼龙滑块(7),所述下尼龙滑块(5)安装在所述下夹板(4)内,所述上尼龙滑块(7)安装在上夹板(8)内,所述斜股接触线(6)穿过上尼龙滑块(7)、下尼龙滑块(5)在轴向上形成的通道,使得斜股接触结构在斜股接触线(6)实现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螺栓结构的滑动式线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板下方设置圆柱形旋转轴结构,左夹板(1)、右夹板(2)拼接后上方形成豁口,与下夹板的旋转轴结构实现插装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无螺栓结构的滑动式线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板的旋转轴结构的底端设置限位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健何常红韩凌青古晓东王国梁李佳骏陈伟张琦李少鹏王圣昆赵琨邓洪李波郭雅婕周敏宋敏李业强魏博韩柱先周晓靖李洪生李方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