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海文专利>正文

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及移动接触网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4083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及移动接触网,包括高度可变支撑机构和支持机构,所述支持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高度可变支撑机构上;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的顶部与轨面之间的间距可变。移动接触网中若干高度可变支撑机构增长其顶部与轨面之间的间距,支持机构中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高度上升;若干高度可变支撑机构缩短其顶部与轨面之间的间距,支持机构中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高度下降。可以将整个支持机构下降不高于货运列车最高处的高度,这样在龙门吊吊装货物的时候,特别是移动接触网移动离火车车厢比较近的时候,可以有效的避免货物或者装卸工具碰撞到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为货物装卸提供了安全保障。为货物装卸提供了安全保障。为货物装卸提供了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及移动接触网


[0001]本技术属于移动接触网
,具体涉及一种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及移动接触网。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接触网中接触线和承力索不能完全的移动到铁路侧边,吊装作业的时候,需要从货场移动到移动火车上,龙门吊需要经过移动接触网的上方才能吊装到火车上,此时,移动接触网远高于车厢的高度,龙门吊吊装的货物通过移动接触网时,有安全隐患。在有些情况下,移动接触网的立柱与轨道比较近,移动接触网移动到非工作位,离火车车厢比较近,装卸货物时,容易碰到移动接触网上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包括高度可变支撑机构和支持机构,还包括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其中
[0005]所述承力索和/或接触线设置在支持机构上;所述支持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高度可变支撑机构上;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的顶部与轨面之间的间距可变。
[0006]进一步的,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顶部与轨面之间的间距增长或者变短,使得所述支持机构中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高度上升或者下降。
[0007]进一步的,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带动整体的所述支持机构下降后,接触线和/或承力索的水平高度能够不高于货运列车最高处的水平高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持机构下降后,接触线和/或承力索的水平高度不高于货运列车最高处的水平高度;
[0009]进一步的,可升降式支持机构下降后,接触线和/或承力索能够不高于地面或者人工建筑基坑的上表面。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持机构上升后,接触线和/或承力索的最高水平高度在6.45米左右。或者在6.45米以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的顶部与轨面之间的间距可变,采用的设置机构为: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包括伸缩式支撑机构,所述伸缩式支撑机构伸长带动支持机构上升,所述伸缩式支撑机构回缩带动支持机构下降。
[0012]进一步的,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包括伸缩式立柱,所述伸缩式立柱伸长带动支持机构上升,所述伸缩式立柱回缩带动支持机构下降。
[0013]进一步的,所述伸缩式立柱的驱动设置方式为:
[0014]包括一个以上的推动机构;以及多级可升降立柱;
[0015]利用一个以上的推动机构驱动多级可升降立柱上升或者下降。
[0016]进一步的,包括至少一级推动机构,利用至少一级推动机构推动多级可升降支撑立柱上升或下降。
[0017]进一步的,所述伸缩式立柱的驱动设置方式为:
[0018]包括第一推动机构和第二推动机构;所述第一推动机构的输出方向与第二推动机构的输出方向相反;
[0019]还包括第一级立柱、第二级立柱和第三极立柱;其中
[0020]所述第一推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级立柱铰接,第一推机构的筒体直接或者间接的与第二级立柱铰接;第二推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三级立柱铰接。
[00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二推动机构采用液压推杆、电动推杆或者气动推杆中的一种。
[0022]进一步的,地面开设有基坑,所述伸缩式立柱设置在基坑中。
[0023]进一步的,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的顶部与轨面之间的间距可变,采用的设置机构为: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包括多级升降机构,所述多级升降机构上升或者下降,带动直接或者间接设置的支持机构上升或者下降。
[0024]进一步的,多级升降机构的设置方式:
[0025]多级升降机构中的下端部设置在地面以下或者人工建筑基坑内;
[0026]多级升降机构中至少一级设置在地面以下或者人工建筑基坑内;或者
[0027]多级升降机构中至少最下面一级中的部分本体设置在地面以下或者人工建筑基坑内。
[0028]进一步的,多级升降机构下降后,接触线和/或承力索能够不高于地面或者不高于人工建筑基坑上表面。
[0029]进一步的,所述多级升降机构包括多级升降气缸、多级伸缩油缸、电动升降杆或者液压升降杆中的一种。
[0030]进一步的,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的顶部与轨面之间的间距可变,采用的设置机构为: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与底座活动连接,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具有竖直状态和倾倒状态。
[0031]进一步的,还包括推拉机构,所述推拉机构用于推动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处于竖直状态,或者所述推拉机构用于拉动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放倒处于倾倒状态。
[0032]进一步的,所述推拉机构采用电动推动机构、电驱动机构、气动推动机构或者液压推动机构。
[0033]进一步的,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的顶部与轨面之间的间距可变,采用的设置机构为:
[0034]包括位于地面之下设置容纳空间,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被驱动能够在容纳空间中上升或者下降,实现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的顶部与轨面之间的间距可变。
[0035]进一步的,还包括升降驱动机构,
[0036]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下降容纳进入容纳空间,使得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顶部与轨面之间的间距变短,带动支持机构下降。
[0037]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上升,得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顶部与轨面之间的间距增长,带动支持机构上升。
[0038]进一步的,包括电机、电动推动装置或液压推动装置;采用所述电机、所述电动推动装置或者所述液压推动装置驱动高度可变支撑机构上升或者下降。
[0039]进一步的,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采用支撑立杆,所述支撑立杆能设置在容纳空间中,所述支撑立杆上升,使得支撑立杆顶部与轨面之间的间距增长,带动支持机构上升;
[0040]所述支撑立杆上升下降,使得支撑立杆顶部与轨面之间的间距变短,带动支持机构下降。
[0041]进一步的,包括电机、电动推动装置、电动驱动或液压推动装置;采用所述电机、所述电动推动装置或者所述液压推动装置驱动支撑立杆上升或者下降。
[0042]进一步的,还包括移动机构,所述支持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移动机构上,所述移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支持机构在可变支撑机构上移动。
[0043]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支持机构在可变支撑机构上移动的驱动方式采用如下设置结构:
[0044]第一种:采用电机、电动推杆,液压推杆或者气动推杆驱动所述移动机构带动所述支持机构在可变支撑机构上移动;
[0045]第二种:采用齿条和齿轮啮合的方式驱动所述移动机构带动所述支持机构在可变支撑机构上移动;
[0046]第三种:包括丝杆,移动机构设置在丝杆上,所述丝杆转动带动所述移动机构移动;
[0047]第四种:包括电机和链条,所述电机驱动链条转动带动移动机构移动。
[0048]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度可变支撑机构和支持机构,还包括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其中所述承力索和/或接触线设置在支持机构上;所述支持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高度可变支撑机构上;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的顶部与轨面之间的间距可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顶部与轨面之间的间距增长或者变短,使得所述支持机构中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高度上升或者下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机构下降后,接触线和/或承力索的水平高度不高于货运列车最高处的水平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持机构下降后,接触线和/或承力索能够不高于地面或者人工建筑基坑的上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的顶部与轨面之间的间距可变,采用的设置机构为: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包括伸缩式支撑机构,所述伸缩式支撑机构伸长带动支持机构上升,所述伸缩式支撑机构回缩带动支持机构下降。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的顶部与轨面之间的间距可变,采用的设置机构为: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包括伸缩式立柱,所述伸缩式立柱伸长带动支持机构上升,所述伸缩式立柱回缩带动支持机构下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式立柱的驱动设置方式为:包括一个以上的推动机构;以及多级可升降立柱;利用一个以上的推动机构驱动多级可升降立柱上升或者下降。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级推动机构,利用至少一级推动机构推动多级可升降支撑立柱上升或下降。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式立柱的驱动设置方式为:包括第一推动机构和第二推动机构;所述第一推动机构的输出方向与第二推动机构的输出方向相反;还包括第一级立柱、第二级立柱和第三极立柱;其中所述第一推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级立柱铰接,第一推机构的筒体直接或者间接的与第二级立柱铰接;第二推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三级立柱铰接。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推动机构采用液压推杆、电动推杆、电动驱动或者气动推杆中的一种或者组合。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地面开设有基坑,所述伸缩式立柱设置在基坑中。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的顶部与轨面之间的间距可变,采用的设置机构为: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
构包括多级升降机构,所述多级升降机构上升或者下降,带动直接或者间接设置的支持机构上升或者下降。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级升降机构的设置方式:多级升降机构中的下端部设置在地面以下或者人工建筑基坑内;多级升降机构中至少一级设置在地面以下或者人工建筑基坑内;或者多级升降机构中至少最下面一级中的部分本体设置在地面以下或者人工建筑基坑内。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级升降机构下降后,接触线和/或承力索能够不高于地面或者不高于人工建筑基坑上表面。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气缸、伸缩油缸、电动升降杆或者液压升降杆中的一种。1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的顶部与轨面之间的间距可变,采用的设置机构为: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与底座活动连接,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具有竖直状态和倾倒状态。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拉机构,所述推拉机构用于推动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处于竖直状态,或者所述推拉机构拉动所述高度可变支撑机构放倒处于倾倒状态。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升降式移动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机构至少采用电动推动机构、电驱动机构、气动推动机构或者液压推动机构。1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7至9任一项或者13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文尚前博范彩虹牛国毅张钰
申请(专利权)人:于海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