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行器,涉及环行器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包括:磁屏蔽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磁屏蔽外壳内的永磁体、第一金属腔体、中心导体、旋磁体基片、介质腔体、磁路补偿片和第二金属腔体等。其采用单面永磁体对旋磁铁氧体进行磁化,并在旋磁铁氧体基片的另一侧加磁路补偿片,使得旋磁铁氧体基片内部获得较强的均匀场,从而在保证不影响环行器的性能且大幅增加器件的平面尺寸的前提下,降低器件高度。通过在叠设在上方的网格电感的接地端设置有带状金属连接线,通过调节带状金属连接线的长度,使得三个端口的反射系数基本相同,从而保证环行器的性能。证环行器的性能。证环行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行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行器设计与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环行器。
技术介绍
[0002]环行器是有数个端的非可逆器件,由于环行器采用了旋磁材料制成的旋磁体,旋磁体能够在外加微波磁场与恒定直流磁场共同作用下,产生旋磁特性,使在旋磁体中传播的电磁波发生极化的旋转,从而实现单向传输高频信号能量,比如:从1端口输入信号,信号只能从2端口输出,同样地,从2端口输入的信号只能从3端口输出,以此类推,故称作环行器。
[0003]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环行器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求环行器的体积小,工序简单,同时能够适应高度集成化的要求;例如,环行器通常采用两块旋磁铁氧体基片的对称带状线结构,为进一步实现小型化,可采用高饱和磁化强度的铁氧体材料基片和高内场能够减小环行器的平面尺寸,但由于高内场需要永磁体提供较强的直流磁场,使器件高度较高,约为4mm;因此,目前的环行器设计方案难以在保证不影响环行器的性能且大幅增加器件的平面尺寸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器件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小型的环行器,能够在不影响环行器的性能且大幅增加器件的平面尺寸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器件高度。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环行器,其包括:磁屏蔽外壳,以及容纳于所述磁屏蔽外壳内的永磁体、金属腔体、中心导体、旋磁体基片、介质腔体、磁路补偿片和接地金属腔体;其中,
[0007]所述介质腔体夹设在所述第一金属腔体和所述第二金属腔体之间,所述永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腔体的容纳孔内,所述磁路补偿片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腔体的容纳孔内;
[0008]所述中心导体包覆于所述旋磁体基片的表面,并与所述旋磁体共同设置在所述介质腔体的容纳孔内;而且,由所述中心导体形成的非互易结的各个端口分别连接一个端口连接件,并将端口连接件作为输入/输出端口伸入所述磁屏蔽外壳对应的端口开窗内。
[000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导体包括圆盘部和三个网格电感;而且,所述圆盘部与所述旋磁体基片的一面相贴合,所述三个网格电感分别由所述圆盘部的边缘沿所述旋磁体基片的侧面弯折至所述旋磁体基片的另一面,并互呈120
°
夹角地交错叠设于所述旋磁体基片上,且所述三个网格电感的端部均伸出所述旋磁体基片。
[001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三个网格电感中叠设在下方的网格电感与所述旋磁体基片紧贴设置,叠设在中间的网格电感与叠设在下方的网格电感以及叠设在上方的网格电感之间分别设置有一层绝缘介质。
[001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叠设在上方的网格电感的接地端设置有带状金属连接
线,用以通过调节所述带状金属连接线的长度,使由所述三个网格电感构成的非互易结的三个端口的反射系数基本相同。
[001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带状金属连接线的一端电连接至叠设在上方的网格电感的接地端,其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金属腔体;而且,所述带状金属连接线的中间部分弯折地设置于所述介质腔体的容纳孔与所述旋磁体基片之间的间隙内。
[001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三个网格电感的端部分别连接一个端口电容;且所述端口电容设置于所述介质腔体的容纳孔与所述旋磁体基片之间的间隙内。
[001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端口电容的一个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二金属腔体,另一个电极电连接至网格电感端部形成的端口连接导体。
[001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端口连接导体包括圆环部和由圆环部向外延伸的金属连接脚;其中,所述金属连接脚与所述端口电容的电极相电连接,所述圆环部与所述端口连接件相电连接。
[001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介质腔体与所述第一金属腔体相贴合一面设置有连通其容纳孔的三个凹槽,其与所述第二金属腔体贴合的一面在所述三个凹槽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三个凸台;其中,所述三个凹槽用于分别嵌入由所述三个网格电感构成的非互易结的三个端口,所述凹槽的底部开设有将其对应的所述凸台贯通的通孔,所述端口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凹槽底部的通孔内,并与对应的所述凸台共同伸入所述磁屏蔽外壳对应的端口开窗内。
[001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腔体设置有三个用于避让所述凸台的避让口。
[001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磁屏蔽外壳包括可交错扣合在一起的上U形金属盖板和下U形金属盖板;而且,所述上U形金属盖板与所述下U形金属盖板通过卡槽配合实现卡紧。
[001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下U形金属盖板设置所述端口开窗。
[002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介质腔体采用陶瓷材料制成,并在所述介质腔体内设置接地LC电路。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环行器,采用单面永磁体对旋磁铁氧体进行磁化,并在旋磁铁氧体基片的另一侧加磁路补偿片,使得旋磁铁氧体基片内部获得较强的均匀场,从而在保证不影响环行器的性能且大幅增加器件的平面尺寸的前提下,降低器件高度。
[0023]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环行器,由于中心导体的三个网格电感与旋磁铁氧体基片的接触状态不同,使三个网格电感的填充系数不相同的,进而导致三个端口反射系数不一致,通过在叠设在上方的网格电感的接地端设置有带状金属连接线,通过调节带状金属连接线的长度,使得三个端口的反射系数基本相同,从而保证环行器的性能。
[0024]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环行器,在网格电感的端部设计端口连接导体,既能实现输入输出端口的连接,又能实现与端口电容的连接;同时,将端口电容设置于介质腔体的容纳孔与旋磁体基片之间的间隙内,并将端口电容的一个电极电连接至接地金属腔体上,能够进一步解决当前制造环行器时,因采用立体焊接端口电容而导致其极易受到环境应力,尤其是温度应力的作用,造成焊点处电容电极产生局部脱落,使端口电容值降低,致使环行器的工作频率产生漂移;严重时造成端口电容破裂,造成环行器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环行器的磁屏蔽外壳、第一金属腔体、介质腔体及第二金属腔体的分解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环行器的永磁体、中心导体、旋磁基片及磁路补偿片的分解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环行器的装配外形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环行器的中心导体与旋磁基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环行器的介质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环行器的第二金属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环行器的中心导体、旋磁基片、介质腔体及第二金属腔体的装配结构俯视图;
[0032]图8为图4所示的中心导体与旋磁基片的装配结构上增加带状金属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磁屏蔽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磁屏蔽外壳内的永磁体、第一金属腔体、中心导体、旋磁体基片、介质腔体、磁路补偿片和第二金属腔体;其中,所述介质腔体夹设在所述第一金属腔体和所述第二金属腔体之间,所述永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腔体的容纳孔内,所述磁路补偿片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腔体的容纳孔内;所述中心导体包覆于所述旋磁体基片的表面,并与所述旋磁体共同设置在所述介质腔体的容纳孔内;而且,由所述中心导体形成的非互易结的各个端口分别连接一个端口连接件,并将端口连接件作为输入/输出端口伸入所述磁屏蔽外壳对应的端口开窗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体包括圆盘部和三个网格电感;而且,所述圆盘部与所述旋磁体基片的一面相贴合,所述三个网格电感分别由所述圆盘部的边缘沿所述旋磁体基片的侧面弯折至所述旋磁体基片的另一面,并互呈120
°
夹角地交错叠设于所述旋磁体基片上,且所述三个网格电感的端部均伸出所述旋磁体基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网格电感中叠设在下方的网格电感与所述旋磁体基片紧贴设置,叠设在中间的网格电感与叠设在下方的网格电感以及叠设在上方的网格电感之间分别设置有一层绝缘介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行器,其特征在于,叠设在上方的网格电感的接地端设置有带状金属连接线,用以通过调节所述带状金属连接线的长度,使由所述三个网格电感构成的非互易结的三个端口的反射系数基本相同。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环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金属连接线的一端电连接至叠设在上方的网格电感的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克宏,满吉令,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八九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