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机器人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839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机器人小车,包括车体及其顶部固定连接的机箱,所述机箱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传动箱,且传动箱的左上角固定连接有转向箱,所述转向箱的内部横向贯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盒,所述转动盒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识别器;所述传动箱内腔的右侧纵向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该智能机器人小车,通过在可水平转动的转向箱内设置可纵向转动的转动盒,使转动盒一侧连接的识别器可实现水平和纵向的不同角度转动,扩大了识别器的识别范围,且利用分体传动组件可实现一个电机独立驱动不同方向转动的功能,节省了设备成本,并减小了设备体积和重量。并减小了设备体积和重量。并减小了设备体积和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机器人小车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智能机器人小车。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小车由于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在一个环境里自动的运作,不需要人为的管理,同时还可以用来实时显示时间、速度、里程,具有自动寻迹、寻光、避障功能,可程控行驶速度、准确定位停车,远程传输图像等特性,广受开发者喜欢。智能小车可以分为三部分,包括传感器部分、控制器部分及执行器部分。控制器部分:接收传感器部分传递过来的信号,并根据事前写入的决策系统,来决定机器人对外部信号的反应,将控制信号发给执行器部分。执行器部分:驱动机器人做出各种行为,包括发出各种信号的部分,并且可以根据控制器部分的信号调整自己的状态。对机器人小车来说,最基本的就是轮子。传感器部分:机器人用来读取各种外部信号的传感器,以及控制机器人行动的各种开关。
[0003]现有的智能小车在进行使用时,存在智能视觉识别设备只能进行小区域范围内事物进行识别,使得智能小车的识别范围较小,不利于提高装置的实用性,限制了智能小车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机器人小车,解决了现有智能机器人的智能视觉识别设备只能进行小区域范围内事物进行识别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机器人小车,包括车体及其顶部固定连接的机箱,所述机箱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传动箱,且传动箱的左上角固定连接有转向箱,所述转向箱的内部横向贯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盒,所述转动盒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识别器。
[0006]所述传动箱内腔的右侧纵向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顶端与第一转轴右端通过一对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转向箱底部与第二转轴底端通过分体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分体传动组件分别驱动转向箱和第二转轴水平转动。
[0007]优选的,所述分体传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转向箱底部的上套筒以及传动箱底部贯穿转动连接的下套筒,所述下套筒的外部转动套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二转轴底端的外部固定套设有第二皮带轮,且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下套筒的内腔为棱柱形且滑动连接有活塞,且活塞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上套筒、下套筒和第一皮带轮的内部均开设有与滑杆相适配的滑槽。
[0009]优选的,所述下套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充气支柱,且充气支柱的底端与机箱内表面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机箱内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电机和双向气泵,且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对第二锥齿轮与充气支柱啮合传动。
[0010]优选的,所述双向气泵的左端连通有气管,所述气管的左端通过转动套设在充气支柱外部的转动连接件与充气支柱内腔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且位于转动盒的左侧滑动套设有边缘贴合转向箱内壁的定位板,且定位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磁铁盘,且电磁铁盘的右侧与转动盒的左侧开设有可相互卡合的齿槽,所述转动盒左侧为磁性结构。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机器人小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智能机器人小车,通过在可水平转动的转向箱内设置可纵向转动的转动盒,使转动盒一侧连接的识别器可实现水平和纵向的不同角度转动,扩大了识别器的识别范围,且利用分体传动组件可实现一个电机独立驱动不同方向转动的功能,节省了设备成本,并减小了设备体积和重量。
[0015](2)、该智能机器人小车,通过在转动盒一侧设置定位板和电磁铁盘,电磁铁盘通电生磁后可吸附在转动盒侧面,并利用齿槽相互卡合,而设置定位板可限制电磁铁盘随同转动盒转动,进而达到限制转动盒角度的效果,在调节好识别器俯仰角度后,可避免因自重导致角度变化的问题,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分体传动组件的主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转向箱的侧剖视图。
[0020]图中:1

车体、2

机箱、3

传动箱、4

转向箱、5

第一转轴、6

转动盒、7

识别器、8

第二转轴、9

分体传动组件、91

上套筒、92

下套筒、93

第一皮带轮、94

第二皮带轮、95

皮带、96

活塞、97

滑杆、98

滑槽、10

第一锥齿轮、11

充气支柱、12

电机、13

双向气泵、14

第二锥齿轮、15

气管、16

转动连接件、17

定位板、18

电磁铁盘、19

齿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机器人小车,包括车体1及其顶部固定连接的机箱2,机箱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传动箱3,且传动箱3的左上角固定连接有转向箱4,转向箱4的内部横向贯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5,且第一转轴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盒6,转动盒6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识别器7,第一转轴5的表面且位于转动盒6的左侧滑动套设有边缘贴合转向箱4内壁的定位板17,且定位板1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磁铁盘18,且电磁铁盘18的右侧与转动盒6的左侧开设有可相互卡合的齿槽19,转动盒6左侧为磁性结构。通过在转动盒6一侧设置定位板17和电磁铁盘18,电磁铁盘18通电生磁后可吸附在转动盒6侧面,并利用齿槽19相互卡合,而设置定位板17可限制电磁铁盘18随同转动盒6转动,进而达到限制转动盒6角度的效果,在调节好识别器7俯仰角度后,可避免因自重导致角度变化的问题,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0023]传动箱3内腔的右侧纵向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8,第二转轴8的顶端与第一转轴5右端通过一对第一锥齿轮10啮合传动,转向箱4底部与第二转轴8底端通过分体传动组件9传动连接,分体传动组件9分别驱动转向箱4和第二转轴8水平转动。通过在可水平转动的转向箱4内设置可纵向转动的转动盒6,使转动盒6一侧连接的识别器7可实现水平和纵向的不同角度转动,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机器人小车,包括车体(1)及其顶部固定连接的机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传动箱(3),且传动箱(3)的左上角固定连接有转向箱(4),所述转向箱(4)的内部横向贯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5),且第一转轴(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盒(6),所述转动盒(6)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识别器(7);所述传动箱(3)内腔的右侧纵向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8),所述第二转轴(8)的顶端与第一转轴(5)右端通过一对第一锥齿轮(10)啮合传动,所述转向箱(4)底部与第二转轴(8)底端通过分体传动组件(9)传动连接,所述分体传动组件(9)分别驱动转向箱(4)和第二转轴(8)水平转动;所述第一转轴(5)的表面且位于转动盒(6)的左侧滑动套设有边缘贴合转向箱(4)内壁的定位板(17),且定位板(1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磁铁盘(18),且电磁铁盘(18)的右侧与转动盒(6)的左侧开设有可相互卡合的齿槽(19),所述转动盒(6)左侧为磁性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传动组件(9)包括固定连接在转向箱(4)底部的上套筒(91)以及传动箱(3)底部贯穿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忠年都杰唐存谦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都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