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枢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8105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位于基座与通气作用组件之间,并使两者得以相对枢转且气源供输不中断的通气枢接装置,其包含有:一固定件,至少有一个通气口的气道,并组设于所述基座;一环状气槽,与所述固定件同轴设置,可相对固定件沿枢轴枢转,并与固定件间形成至少一个对应连通所述气道;至少一个枢转件,连通所述环状气槽及所述通气作用组件的出口。由此,即使通气作用组件需做超过360°的枢转,也不会使来自固定件的气源输出与输入间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枢接装置,尤其是一种可供360度枢转的通气枢接装置
技术介绍
各种精密工业领域内,无论制造、检测的机台设备,在机构制造、检 测中施加气体正负压力,诸如以负压控制吸放电路组件、电路基板、玻璃 基板,或以正压为电路组件进行表面清洁,均已被广泛运用。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枢接装置的管线配置立体示意图,图中底座14上方负载了 平台12,平台12因设计功能需做一定角度的枢转,且因机构运作需要, 平台12的一侧配置气管16,气管16可提供双向的气源支持,包含正压供 气与负压排气,以供平台12运用。若图1的平台12开始枢转,如图2为公知枢接装置枢转受限的立体示 意图,当底座14位置固定,平台12开始沿旋转方向D旋转时,气管16 将位移至虚线标绘的气管位置16',亦即气管16将跟随平台12枢转造成位 移。即便刻意采用软质材料制作气管16,或延长气管16的长度以使气管 16适应平台12枢转,当平台12作小角衝顷、逆时针方向的枢转时,或许 不造成对气管16的影响,若平台12枢转超过一定角度,甚至因设计需求 需做360°的枢转,气管16将达不到平台12的运动需求,甚至造成纠结 或中断,显而易见,平台12将受制于气管16而无法完成要求的大角度枢 转动作。又或者为适应平台12的枢转,可能需在平台12与基座14间增设一个 中间构件,例如轴承等,整个枢转机构部件又将增多,零件成本、装配、维护又增添更多问题。因此,如果能提供一种通气枢接装置,无须设置轴承,无须刻意延伸 气管长度、改变气管材质,甚至根本无需限制枢转角度,却可使气源支持 连续供应,完成气体抽取/排放的动作,应为最佳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提供一种枢转角度完全不受限且气源可 排/吸顺畅,不因枢转而中断的通气枢接装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精实,成本合宜,几无故障疑 虑,工作绝对可靠的通气枢接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配置轴承,装配与维护成本 大幅降低的通气枢接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搭配气源连续支持外,可增加 电源匹配枢转供应的通气枢接装置。因此,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通气枢接装置,供连接基座及沿一个枢轴相对该 基座枢转的通气作用组件,该装置包含 一组具有至少一个通气口的气道、 组设于该基座的固定件; 一组与该固定件同轴设置、可相对该固定件沿该 枢轴枢转、并与该固定件间形成有至少一个对应连通上述气道的环状气槽, 及有至少一个连通上述环状气槽及上述通气作用组件的出口的枢转件。经由本专利技术的概念,以固定件、枢转件与形成于两者间的环状气槽的 配置,将三者的容置空间连成一体却又巧妙地分隔对应,分别形成于不同 高程的环状气槽,更可分别串联固定件与枢转件的特定气道与出口 ,且无 任何复杂的机构组合,即可达成无任何枢转限制的通气枢接装置。附图简要说明图1是公知枢接装置的管线配置立体示意图;图2是公知枢接装置枢转受限的立体示意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拆分立体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应用剖面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拆分立体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应用剖面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2...平台14…底座 16...气管 16'…气管位置 D...旋转方向 2、 2'…通气枢接装置3…基座22、 22'…固定件 222、 222,...通气口 224、 224'...气道 226...环状气槽 228、 246'…油沟24、 24,…枢转件 242、 242,...出口 244,...凹槽26...水银式电气滑环262...线路4...通气作用组件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和 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参考相关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拆分立体图,通气枢接装 置2包含固定件22与枢转件24,固定件22包括通气口 222、连接通气口 222的气道224与环状气槽226;枢转件24则包括出口 242,气流于各构 件中的走向稍后将以剖面图说明。请参考图4的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应用剖面图,本专利技术通气枢接装置2, 供连接基座3及沿基座3枢转的通气作用组件4,通气枢接装置2包含具 有通气口 222的气道224并组设基座3的固定件22。通气枢接装置2包含与固定件22同轴设置、可相对固定件22枢转、 并与固定件22间形成对应连通前述气道224的环状气槽226、及形成带有 连通环状气槽226及通气作用组件4的出口 242的枢转件24。如图4所示,环状气槽226形成于固定件22邻近枢转件24的外侧;当设计需求为自固定件22向通气作用组件4供气时,气体可由通气口 222 进入,通过气道224前往环状气槽226,因环状气槽226为环状设置,无 论枢转件24枢转角度为何,气体可由环状气槽226通往出口 242,对通气 作用组件4进行气体供气。当供气需求可能转换为抽气需求时,本专利技术于实际操作中同样可达成 功效,其间仅为容气空间正负压的转换而已;另以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当然可 增加环状气槽226所形成的道数,以对应固定件22另一组的通气口与气道 配合枢转件的出口,而各环状气槽226彼此间隔,不会互相干扰,独立进 行各指定的气体抽吸。为使枢转件24配置于固定件22上枢转更加顺畅,于各环状气槽226 间,固定件22外侧更形成油沟228,以提升固定件22与枢转件24彼此的 润滑与气密程度。油沟228可与环状气槽226间隔配置,如图4所示即为三道环状气槽 226搭配三道油沟228,如此配置至少可供三组独立气道运送;此为本专利技术 的一实施例,依专利技术的概念,本
技术人员当然可进一步变化环状 气槽226与油沟228的数量和间隔配置方式。通气枢接装置可如图4所示,搭配设置一组水银式电气滑环26,水银 式电气滑环26的特性为枢转角度不限,且枢转同时可稳定传送电源或电信 号,水银式电气滑环26设置于通气枢接装置2的内部或局部设置于通气枢 接装置2(图未示),线路262—端电连接基座3,另一端电连接通气作用组 件4,即可同步支持气、电供应。环状气槽的配置可进一步变化,如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拆分立 体图,通气枢接装置2'包含固定件22'与枢转件24',固定件22'更包括通 气口 222,与气道224',枢转件24,则包括出口 242,、凹槽244,与油沟246'; 第一实施例的环状气槽在本实施例以凹槽244'形态形成于枢转件24'内侧,油沟246'则与凹槽244,间隔配置形成。仍以剖面图说明第二实施例的内容,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应用 剖面图,通气枢接装置2'组设于基座3,另一端衔接通气作用组件4,通气 枢接装置2'包含固定件22'与枢转件24';固定件22'包括通气口 222'与气 道224',枢转件24,则进一步包括凹槽244,、油沟246,与出口 242'。如图6所示,第二实施例的配置与第一实施例最大不同点在于凹槽 244'是形成于枢转件24'的内顿!J,但功能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
者亦可选用如第二实施例的配置,固定件22'的通气口 222'与气道224'连 接枢转件24'的凹槽244'与出口 242',如此配置, 一样可达成指定气体通 路的目的。油沟246'于第二实例中,也担负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气枢接装置,供连接基座及沿枢轴相对该基座枢转的通气作用组件,该装置包含: 一固定件,该固定件有一组具有至少一个通气口的气道、并组设于该基座上; 一枢转件,该枢转件与该固定件同轴设置、可相对该固定件沿该枢轴枢转、并与该固定件 间形成有至少一个对应连通上述气道的环状气槽、及形成有至少一个连通上述环状气槽及上述通气作用组件的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汉声苏彦璋吴惠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茂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