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绝缘子及注射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8035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绝缘子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复合绝缘子及注射成型工艺,其中,一种复合绝缘子,包括芯棒;护套,套设在所述芯棒外侧;伞裙,套设在所述护套外,所述伞裙沿所述护套设置有若干个;包括端部金属,转动设置在所述芯棒的两端;齿轮套,设置在所述护套的下端,所述齿轮套与所述护套同轴设置;驱动齿轮,转动设置在支座上,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齿轮套啮合;及清理组件,设置在所述驱动齿轮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复合绝缘子表面会沉积有很多灰尘,发生闪络放电现象的问题。发生闪络放电现象的问题。发生闪络放电现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绝缘子及注射成型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绝缘子
,具体的,涉及一种复合绝缘子及注射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复合绝缘子是用于架空输送线路中的一种绝缘控件,通常用在电线杆上;复合绝缘子是由至少两种绝缘材料及金属附件构成的一种新型绝缘子。采用抗拉强度极高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引拨棒作为绝缘子芯棒,以承受机械负荷,负荷通过端部金具传递到芯棒上。芯棒外部有护套(硅胶材料)和伞裙(硅胶材料),保护芯棒免受大气侵蚀,并提供所需的爬电距离。由于芯棒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以及伞裙的硅胶材料的性能。使复合绝缘子在机械强度、耐污闪性能等方面都优于传统的瓷绝缘子。
[0003]复合绝缘子由芯棒、护套(或无护套)、伞裙和端部金属附件四部分组成。早期的复合绝缘子结构简单,利用伞裙套筒内径与芯棒外径的差异,扩张套筒。将单个伞裙逐个挤套在芯棒上,芯棒与伞套的界面用介电的粘性类脂材料密封。
[0004]现有技术中,复合绝缘子安装后,一段时间后,表面会沉积有很多灰尘等污染物,从而发生闪络放电现象,为了减少作业人员爬高清理发生事故,现有的复合绝缘子的清理是在绝缘子外侧安装一个转动的海绵进行绝缘子清理,但是海绵长时间在日光下暴晒会发生粉化,影响清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复合绝缘子及注射成型工艺,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复合绝缘子表面会沉积有很多灰尘,发生闪络放电现象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绝缘子,包括芯棒;护套,套设在所述芯棒外侧;伞裙,套设在所述护套外,所述伞裙沿所述护套设置有若干个;还包括端部金属,转动设置在所述芯棒的两端;齿轮套,设置在所述护套的下端,所述齿轮套与所述护套同轴设置;驱动齿轮,转动设置在支座上,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齿轮套啮合;及清理组件,设置在所述驱动齿轮上。
[0007]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清理组件包括转动丝杆,转动设置在所述支座上,且所述转动丝杆通过槽轮和拨杆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所述拨杆设置在所述驱动齿轮上,所述槽轮与所述转动丝杆同轴连接,所述拨杆用于带动所述槽轮转动;丝母滑块,升降滑动在所述转动丝杆上;
清理杆,移动设置在所述丝母滑块上,所述清理杆上设置有海绵层;第一线性驱动件,缸体端铰接在所述丝母滑块上,伸缩端与所述清理杆的上端铰接;及第二线性驱动件,缸体端固定在所述丝母滑块上,伸缩端与所述清理杆的下端铰接。
[0008]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清理组件还包括连接架,设置在所述丝母滑块上;第一抱合片及第二抱合片,对应设置在所述连接架上,所述第一抱合片及所述第二抱合片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清理杆收回或伸出所述容置腔;滑动杆,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抱合片或所述第二抱合片上,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架上,所述滑动杆设置有若干个;及弹簧,套设在所述滑动杆的外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抱合片或所述第二抱合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架连接,所述弹簧设置有若干个,所干个所述弹簧与若干个所述滑动杆一一对应。
[0009]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线性驱动件及所述第二线性驱动件的伸缩端用于穿过所述第一抱合片及所述第二抱合片,所述清理杆的上端及下端设置有卡杆,所述卡杆与所述第一线性驱动件及所述第二线性驱动件的伸缩端铰接,所述第一抱合片及所述第二抱合片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杆适配。
[0010]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抱合片及所述第二抱合片均包括抱合部,截面为弧形结构;及进出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进出部分别位于所述抱合部的两端,所述进出部的截面为弧形结构,所述进出部的弧口与所述抱合部的弧口方向相反。
[0011]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护套上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的截面为“T”型,所述伞裙上有凸环,所述凸环位于所述环槽内。
[0012]一种用于制造复合绝缘子的注射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原材料:芯棒、护套硅橡胶、伞裙硅橡胶;S2、芯棒处理:对芯棒进行打磨清理、涂胶和干燥;S3、一次复合:将准备好的护套硅橡胶采用挤出机包裹在芯棒表面并硫化成型出护套;S4、二次复合:将硫化好护套的芯棒放进注射模具中,在其表面包裹伞裙硅橡胶,并硫化成型出伞裙;S5、冷却:在室温中放置,进行自然冷却,得到半成品;S6、安装:将端部金属与冷却后的半成品进行连接。
[0013]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护套硅橡胶为硬质橡胶,所述伞裙硅橡胶为软质硅橡胶。
[0014]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中端部金属相对于芯棒转动设置,即使得该复合绝缘子在将高压线进行支撑后,芯棒、护套及伞裙形成的绝缘子主体可转动,而不影响对高压线的支撑作用,保证了复合绝缘子的使用;齿轮套套设在护套的下端,在将复合绝缘子进行安装后,在支座上转
动设置驱动齿轮,微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啮合齿轮套转动,从而使得齿轮套带动绝缘子主体转动,使得转动的绝缘子主体与清理组件接触,完成清理组件对该复合绝缘子的表面清理,从而保持复合绝缘子的伞裙的表面干净整洁,避免发生闪络放点现象,同时,无需工作人员进行高空清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0015]2、本专利技术中由于伞裙硅橡胶的组分与护套硅橡胶的组分不同,两者成型后的硬度不同,在表面粘接成型易产生裂纹和缝隙,因此在护套表面的环槽及伞裙成型的凸环之间相互卡接,增大了伞裙与护套的粘接硫化面积,同时其为“T”自行,也避免了伞套与护套之间产生断裂间隙等。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隐藏部分连接架)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清理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清理杆收纳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复合绝缘子的示意图;图中:10、芯棒,20、护套,21、环槽,30、伞裙,31、凸环,40、端部金属,50、齿轮套,60、驱动齿轮,70、清理组件,71、转动丝杆,72、丝母滑块,73、清理杆,731、海绵层,732、卡杆,741、第一线性驱动件,742、第二线性驱动件,75、连接架,761、第一抱合片,762、第二抱合片,763、容置腔,764、卡槽,765、抱合部,766、进出部, 77、滑动杆,78、弹簧,81、槽轮,82、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复合绝缘子,包括芯棒10;护套20,套设在所述芯棒10外侧;伞裙30,套设在所述护套20外,所述伞裙30沿所述护套20设置有若干个;还包括端部金属40,转动设置在所述芯棒10的两端;齿轮套50,设置在所述护套20的下端,所述齿轮套50与所述护套20同轴设置;驱动齿轮60,转动设置在支座上,所述驱动齿轮60与所述齿轮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绝缘子,包括芯棒(10);护套(20),套设在所述芯棒(10)外侧;伞裙(30),套设在所述护套(20)外,所述伞裙(30)沿所述护套(20)设置有若干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部金属(40),转动设置在所述芯棒(10)的两端;齿轮套(50),设置在所述护套(20)的下端,所述齿轮套(50)与所述护套(20)同轴设置;驱动齿轮(60),转动设置在支座上,所述驱动齿轮(60)与所述齿轮套(50)啮合;及清理组件(70),设置在所述驱动齿轮(60)上;所述清理组件(70)包括转动丝杆(71),转动设置在所述支座上,且所述转动丝杆(71)通过槽轮(81)和拨杆(82)与所述驱动齿轮(60)连接,所述拨杆(82)设置在所述驱动齿轮(60)上,所述槽轮(81)与所述转动丝杆(71)同轴连接,所述拨杆(82)用于带动所述槽轮(81)转动;丝母滑块(72),升降滑动在所述转动丝杆(71)上;清理杆(73),移动设置在所述丝母滑块(72)上,所述清理杆(73)上设置有海绵层(731);第一线性驱动件(741),缸体端铰接在所述丝母滑块(72)上,伸缩端与所述清理杆(73)的上端铰接;及第二线性驱动件(742),缸体端固定在所述丝母滑块(72)上,伸缩端与所述清理杆(73)的下端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组件(70)还包括连接架(75),设置在所述丝母滑块(72)上;第一抱合片(761)及第二抱合片(762),对应设置在所述连接架(75)上,所述第一抱合片(761)及所述第二抱合片(762)之间形成容置腔(763),所述清理杆(73)收回或伸出所述容置腔(763);滑动杆(77),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抱合片(761)或所述第二抱合片(762)上,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架(75)上,所述滑动杆(77)设置有若干个;及弹簧(78),套设在所述滑动杆(77)的外侧,所述弹簧(7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抱合片(761)或所述第二抱合片(76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架(75)连接,所述弹簧(7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超
申请(专利权)人:双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