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照明装置和机动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7873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3A、3B、3C、3D、3E)。所述散热器包括:承载板(30A、30B、30C、30D、30E),其被构造成用于承载待散热的电子部件;以及至少一个散热翅片(32a、32b;32Ba、32Bb;32Ca、32Cb;32Da、32Db;32Ea、32Eb),其被构造成从所述承载板向所述承载板(30A、30B、30C、30D、30E)外延伸。所述至少一个散热翅片被配置为用于形成大致沿着第一方向(G)延伸的至少一个空气流动通道(33a、33b、33c、33d、33e;33B、33C、33D、33E),所述第一方向(G)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载板(30A、30B、30C、30D、30E)的板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包括这种散热器的照明装置、以及采用这种散热器和/或照明装置的机动车辆。辆。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器、照明装置和机动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包括这种散热器的照明装置、以及采用这种散热器和/或照明装置的机动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机动车辆的照明装置中通常设置有散热器。图1是一种现有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03]如图1所示,照明装置1主要包括电路板2和散热器3。在电路板2上开设有定位/固定孔21a、21b并且安装有多个电子部件22。散热器3的一侧具有相对平坦的承载面,并且在该承载面上设置有定位/固定柱31a、31b。通过定位/固定柱31a、31b与定位/固定孔21a、21b的相互配合,将电路板2固定在散热器3上,并且使电路板2紧密地贴合在散热器3上,以允许电路板2上的发热器件(例如,电子部件22)发出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器3中。在散热器3的另一侧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32。散热器3由诸如铝坯料或铜坯料通过熔铸工艺或压铸工艺铸造而成。
[0004]由于散热器结构和制造工艺的限制,这种散热器3存在如下缺点:材料的用量较大,制造成本较高,散热效果一般。
[0005]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潜在的其他技术问题而提出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承载板,其被构造成用于承载待散热的电子部件;以及至少一个散热翅片,其被构造成从所述承载板向所述承载板外延伸。所述至少一个散热翅片被配置为用于形成大致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空气流动通道,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载板的板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0007]可选地,所述散热翅片被构造成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壁面与所述承载板之间形成所述空气流动通道。可选地,所述散热翅片被构造成具有两个以上的弯折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弯折部的壁面之间也形成所述空气流动通道。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散热翅片包括以弯折的方式对向延伸的两个散热翅片,所述两个散热翅片包括相对的两个壁面,在所述相对的两个壁面之间也形成所述空气流动通道。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散热翅片包括两个对向延伸的散热翅片,所述两个对向延伸的散热翅片被构造成在所述承载板的外部平直或者呈弧度地延伸,以在所述两个对向延伸的散热翅片与所述承载板之间形成所述空气流动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承载板之间、和/或在相邻的散热翅片之间、和/或在所述散热翅片自身弯折后彼此相邻的壁面之间形成空气流动通道,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0008]优选地,所述承载板与所述至少一个散热翅片是一体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
案,能够通过诸如钣金等工艺形成散热器。这样,能够节约散热器的材料用量,简化散热器的制造工艺,并且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0009]优选地,所述承载板是金属承载板,所述金属承载板被构造成直接安装所述电子部件,以提高对电子部件的散热效率。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是重力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所述空气流动通道中产生烟囱效应,由此加快空气流动通道中的空气流速,从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根据前一方面所述的散热器,以及由所述散热器承载的电子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机动车辆。所述机动车辆包括根据前一方面所述的散热器和/或照明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本技术应用于机动车辆及其照明装置。
附图说明
[0012]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在下文中基于示例性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构件。应当理解的是,附图仅是示意性的,附图中的构件的尺寸和比例不一定精确。
[0013]图1是现有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14]图2和图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0015]图4是图2和图3所示的照明装置的端视图。
[0016]图5至图8是根据示例性变型例的散热器的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图2和图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0018]如图2至图4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A包括电路板2和散热器3A。散热器3A包括承载板30A和至少一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散热翅片32a、32b。散热翅片32a、32b被构造成从承载板30A向承载板30A外延伸。承载板30A与散热翅片32a、32b是一体构件,例如,可以通过对诸如铝板或铜板等金属板执行钣金成型等工艺来形成散热器3A的承载板30A和散热翅片32a、32b。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熔铸工艺或压铸工艺铸造成的散热器,能够节约散热器的材料用量,简化散热器的制造工艺,并且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0019]在一种示例中,承载板30A被构造成用于承载电路板2,并且使电路板2紧密地贴合/固定在承载板30A的板面上,以允许电路板2上的发热器件(例如,电子部件22)发出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器3中。
[0020]在另一种示例中,电子部件22可以直接安装在承载板30A上。该承载板是金属承载板,更具体地可以是IMS基板,即绝缘金属基板,这种金属承载板的散热效率更高。
[0021]散热翅片32a、32b被配置为用于形成大致沿着第一方向G延伸的至少一个空气流动通道33a、33b、33c、33d、33e,在此,每个空气流动通道通过使得至少两个表面(散热翅片的壁面或者承载板30A的板面)相对布置而形成,例如,但不限于,可以仅由两个相对的表面而形成,或者由两对相对的表面共同形成,或者由两个相对的表面以及连接这两个相对表面的表面共同形成。第一方向G大致平行于承载板30A的板面。这样,能够在空气流动通道中产生烟囱效应,使得空气大致沿着如图3中的箭头R1、R2、R3、R4、R5所示的方向流动,从而提
高了散热器3A的散热效率以及散热效果。
[0022]优选地,第一方向G是重力方向,由此加快空气流动通道中的空气流速,从而提高散热器的热对流效率和热扩散效率。
[0023]图4是图2和图3所示的照明装置的端视图。
[0024]如图4所示,散热翅片被构造成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是弯折的或弯曲的,使得每一个散热翅片均被构造成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
[0025]具体地,散热翅片32a具有例如四个弯折部341a、342a、343a、344a,散热翅片32b具有四个弯折部341b、342b、343b、344b。这些弯折部的壁面和承载板30A形成多个空气流动通道,例如弯折部344a和弯折部343a的共同壁面36a与承载板30A之间形成的空气流动通道33f,弯折部343b和弯折部344b的共同壁面36b与承载板30A之间形成的空气流动通道33g。另外,相邻的两个弯折部的壁面之间可以形成空气流动通道,例如由相邻的弯折部342a和341a的壁面形成的空气流动通道33a,由相邻的弯折部344a和343a的壁面形成的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3A、3B、3C、3D、3E),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承载板(30A、30B、30C、30D、30E),其被构造成用于承载待散热的电子部件;以及至少一个散热翅片(32a、32b;32Ba、32Bb;32Ca、32Cb;32Da、32Db;32Ea、32Eb),其被构造成从所述承载板向所述承载板(30A、30B、30C、30D、30E)外延伸,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散热翅片被配置为用于形成大致沿着第一方向(G)延伸的至少一个空气流动通道(33a、33b、33c、33d、33e;33B、33C、33D、33E),所述第一方向(G)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载板(30A、30B、30C、30D、30E)的板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被构造成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341a、342a、343a、344a;341b、342b、343b、344b),所述弯折部的壁面与所述承载板之间形成所述空气流动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被构造成具有两个以上的弯折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弯折部的壁面之间也形成所述空气流动通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华勇孙艳包世坤李驿林王忠铭秦永畅
申请(专利权)人:市光法雷奥佛山汽车照明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