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784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对应于输送织物的辊轴设置,该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连接于箱体的吸气机构,箱体具有一向其内部凹陷的弧形侧壁,弧形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吸尘口,所述弧形侧壁包裹于所述辊轴的绕设所述织物的一侧并与辊轴相间隔设置,从而在辊轴的包角位置进行半包裹式除尘,织物可紧贴辊轴,不会被除异物装置的吸力导致与吸尘口摩擦而产生内杂进而损伤织物,保证织物与吸风口非接触平稳运行;同时弧形侧壁所形成的半包裹式吸尘口与织物可以无限接近,使除异物装置可以与辊轴上的织物包裹更好、更接近,从而能够快速高效除去织物表面的杂物,除表面异物效率更高。除表面异物效率更高。除表面异物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除异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玻璃纤维等织物、薄膜表面宽幅等的非接触除异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覆铜板用预浸料是采用玻璃纤维织物(玻璃布)浸渍环氧等树脂烘干成半固化片,所用原材料玻璃布是一种玻璃纤维编织物,在其编织、开纤、后处理等制程过程中,表层会粘附玻璃毛丝及环境异物,这些毛丝和异物,不仅直接影响预浸料的表观,最终还影响层压覆铜板的绝缘性,特别是薄型覆铜板。因此,需要在浸胶前对玻璃布进行除尘。
[0003]目前,普遍采用箱式或板式除尘装置对玻璃布进行除尘。箱式除尘装置如图1所示,玻璃布200`穿过负压箱体100`,通过箱体100`内形成的负压吸走玻璃布200`两面的异物。板式除尘装置如图2所示,设有上下相对的上负压腔100`、下负压腔100`,当玻璃布200`经过上负压腔100`、下负压腔100`之间时,两者将玻璃布200`两面的异物吸走。
[0004]但是上述两种结构设计都存在不足。首先,两种结构的毛丝吸附和杂质除尘效率均较低,导致除尘除异物效果达不到质量需求。其次,板式除尘装置的负压腔100`正对玻璃布200`的两面为网状细孔,而玻璃丝通常为细长条状,因此,当玻璃丝被吸起后,全附在负压腔100`的表面,无法被吸走,影响除异物效果;再者,当生产的是薄型玻璃布200`时,玻璃布200`的张力小,玻璃布200`经过板式除尘装置时会被吸附在吸嘴上,导致一直摩擦吸嘴而产生内杂及损伤玻璃布200`。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增大玻璃布表层吸附力,同时实现玻璃布与吸尘吸嘴不接触摩擦,达到提升玻璃布去除表层玻璃毛丝及异物效率的除异物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大玻璃布表层吸附力,同时实现玻璃布与吸尘吸嘴不接触摩擦,达到提升玻璃布去除表层玻璃毛丝及异物效率的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对应于输送织物的辊轴设置,所述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箱体的吸气机构,所述箱体具有一向其内部凹陷的弧形侧壁,所述弧形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吸尘口,所述弧形侧壁包裹于所述辊轴的绕设所述织物的一侧并与所述辊轴相间隔设置。
[0008]较佳地,所述吸尘口呈长条形结构,因此织物上的丝状物可以通过吸尘口被顺利吸走,提高除尘效果。
[0009]较佳地,所述弧形侧壁上还开设有多个吹气口,沿所述辊轴的径向方向,所述吹气口、所述吸尘口交替设置,所述吹气口连接吹气机构,通过所述吹气口向所述辊轴吹气。通过两边的吹气口向织物吹风,同时中间的吸尘口吸尘的方式,除表面异物效率更高。
[0010]较佳地,所述弧形侧壁与所述辊轴之间的间距为5

10mm,使弧形侧壁与辊轴之间无限接近,提高除去杂物的效率。
[0011]较佳地,所述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还包括气动开合控制机构,所述气动开合控制机构与所述箱体相连,所述气动开合控制机构驱动所述箱体相对于所述辊轴打开或闭合,当所述箱体相对于所述辊轴打开时供所述织物的接头通过。这样,当检测到织物的接头时,气动开合控制机构驱动所述箱体相对于辊轴自动打开,让织物上的接头可以顺利通过,不影响除尘效果。
[0012]较佳地,所述气动开合控制机构包括驱动器、固定底板、导轨及开合滑块,所述固定底板设于所述辊轴的下方,所述导轨安装于所述固定底板,所述开合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并连接所述箱体,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箱体并驱动其相对于所述辊轴打开或闭合。
[0013]较佳地,所述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还包括除静电机构,所述除静电机构沿所述织物的移动方向设于所述箱体的前端,通过所述除静电机构对所述织物除静电。在织物进入除异物装置之前,通过除静电机构提前消除织物静电,从而减少异物静电吸附,提高除异物效率。
[0014]较佳地,所述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还包括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内设有多级过滤单元,所述过滤机构连接于所述吸气机构与所述吹气机构之间,所述吸气机构输出的气体经过所述过滤机构过滤后输送至所述吹气机构。通过过滤机构对吸气机构输出的气体进行内循环多级过滤,可以实现风量循环利用,更加节能。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其箱体具有一向其内部凹陷的弧形侧壁,所述弧形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吸尘口,所述弧形侧壁包裹于所述辊轴的绕设织物的一侧并与所述辊轴相间隔设置,即,在辊轴的包角位置进行半包裹式除尘,首先,织物可紧贴辊轴,不会被除异物装置的吸力导致与吸尘口摩擦而产生内杂进而损伤织物,保证织物与吸风口非接触平稳运行;其次,所述弧形侧壁所形成的半包裹式吸尘口与织物可以无限接近,使除异物装置可以与辊轴上的织物包裹更好、更接近,从而能够快速高效除去织物表面的杂物,除表面异物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技术中箱式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现有技术中板式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之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的整体安装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的箱体与辊轴的剖视图。
[0020]图5是图4中箱体的弧形侧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的箱体与辊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的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与辊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本技术之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与过滤机构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
件。需说明的是,本技术所涉及到的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或/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所描述到的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5]先结合图3

图6、图8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100,对应于输送织物的辊轴200设置,织物输送设备为本领域的常规结构,不再详细说明。所述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100包括箱体110以及连接于箱体110的吸气管路120,箱体110具有一向其内部凹陷的弧形侧壁111,所述弧形侧壁111上开设有多个吸尘口112,并且吸尘口112呈长条形结构,参看图5所示。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100安装后,所述弧形侧壁111包裹于辊轴200的绕设织物300的一侧并与辊轴200相间隔设置。
[0026]本技术中的织物300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对应于输送织物的辊轴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箱体的吸气机构,所述箱体具有一向其内部凹陷的弧形侧壁,所述弧形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吸尘口,所述弧形侧壁包裹于所述辊轴的绕设所述织物的一侧并与所述辊轴相间隔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口呈长条形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侧壁上还开设有多个吹气口,沿所述辊轴的径向方向,所述吹气口、所述吸尘口交替设置,所述吹气口连接吹气机构,通过所述吹气口向所述辊轴吹气。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侧壁与所述辊轴之间的间距为5

10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非接触除异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动开合控制机构,所述气动开合控制机构与所述箱体相连,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平贺美华陈建锋周久红王勤朱昌能李杰孙慧远丁攀飞廖锦聪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生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