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智慧停车规划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6835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智慧停车规划方法及系统,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连接车联网系统,基于目标城市的第一规划区域分别进行道路车辆数据以及多个停车管理系统的停车数据采集,得到标识第一规划区域的车辆动态指数、标识第一规划区域的多个车辆静态指数,由多个车辆静态指数进行计算,得到停车静态指数,将车辆动态指数和停车静态指数进行比对,获取指数比对结果后,得到第一规划指数生成停车规划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统计停车车辆的规划不足,使得最终造成车辆停车无序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城市停车的合理化精准规划,进而提高城市停车的有序性。进而提高城市停车的有序性。进而提高城市停车的有序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智慧停车规划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城市智慧停车规划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人工采集手段的局限,传统停车需求特征分析往往以一天的调查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并默认一天的调查数据可以代表停车场的需求,于是将由此获得的停车需求特征指标作为停车需求预测、配建指标制定、以及停车管理的重要依据。由于数据的粒度和广度很难达到研究的深度要求,导致所获得的停车特征信息比较粗糙。
[0003]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统计停车车辆的规划不足,使得最终造成车辆停车无序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城市停车的合理化精准规划,进而提高城市停车的有序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城市智慧停车规划方法,用于针对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统计停车车辆的规划不足,使得最终造成车辆停车无序的技术问题。
[0005]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城市智慧停车规划方法及系统。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城市智慧停车规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城市的第一规划区域;连接所述车联网系统,基于所述第一规划区域进行道路车辆数据采集,得到标识所述第一规划区域的车辆动态指数;连接所述第一规划区域的多个停车管理系统进行停车数据采集,得到标识所述第一规划区域的多个车辆静态指数,其中,所述多个车辆静态指数与所述多个停车管理系统一一对应;根据所述多个车辆静态指数进行计算,得到停车静态指数;根据所述车辆动态指数和所述停车静态指数进行比对,获取指数比对结果;按照所述指数比对结果,获取第一规划指数,以所述第一规划指数,生成停车规划方案。
[0007]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城市智慧停车规划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规划区域模块,所述规划区域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城市的第一规划区域;动态指数模块,所述动态指数模块用于连接所述车联网系统,基于所述第一规划区域进行道路车辆数据采集,得到标识所述第一规划区域的车辆动态指数;静态指数模块,所述静态指数模块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规划区域的多个停车管理系统进行停车数据采集,得到标识所述第一规划区域的多个车辆静态指数,其中,所述多个车辆静态指数与所述多个停车管理系统一一对应;计算模块,所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车辆静态指数进行计算,得到停车静态指数;比对模块,所述比对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辆动态指数和所述停车静态指数进行比对,获取指数比对结果;方案生成模块,所述方案生成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指数比对结果,获取第一规划指数,以所述第一规划指数,生成停车规划方案。
[0008]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城市智慧停车规划方法,涉及智能控制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人工统计停车车辆的规划不足,使得最终造成车辆停车无序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城市停车的合理化精准规划,进而提高城市停车的有序性。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城市智慧停车规划方法流程示意图;
[0010]图2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城市智慧停车规划方法中车辆动态指数输出流程示意图;
[0011]图3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城市智慧停车规划方法中停车静态指数流程示意图;
[0012]图4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城市智慧停车规划方法中第一规划区域流程示意图;
[0013]图5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城市智慧停车规划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规划区域模块1,动态指数模块2,静态指数模块3,计算模块4,比对模块5,方案生成模块6。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城市智慧停车规划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统计停车车辆的规划不足,使得最终造成车辆停车无序的技术问题。
[0016]实施例一
[0017]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城市智慧停车规划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智慧停车管理系统与车联网系统通信连接,该方法包括:
[0018]步骤S100:获取目标城市的第一规划区域;
[0019]具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智慧停车规划方法应用于智慧停车管理系统,该智慧停车管理系统与车联网系统通信连接,该车联网系统用于进行道路车辆的参数采集。
[0020]随着目标城市内的车辆日益增多,车辆在需要停车时就需要一固定区域,为避免乱停乱放影响城市交通及城市道路,因此需要对车辆停泊区域进行规划,将对城市进行车辆停泊区域的适应性筛选后,得到多个规划区域,取其任意一规划区域作为第一规划区域,为后期生成停车规划方案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0021]步骤S200:连接所述车联网系统,基于所述第一规划区域进行道路车辆数据采集,得到标识所述第一规划区域的车辆动态指数;
[0022]具体而言,将智慧停车管理系统与车联网系统进行通信连接,该车联网系统可以在以上所获第一规划区域的基础上,通过图像采集装置对第一规划区域中的道路上的全部车辆进行数据采集,并对第一规划区域内正在行驶的车辆进行标识,即图像采集装置每间隔5s对道路上的车辆进行实时采集,以此判断当前道路车辆是否为动态车辆,若为动态车辆则在对其进行标识后,获得标识后的第一规划区域的车辆动态指数,即第一规划区域内正在行驶的全部车辆,进而为生成停车规划方案做保障。
[0023]步骤S300:连接所述第一规划区域的多个停车管理系统进行停车数据采集,得到标识所述第一规划区域的多个车辆静态指数,其中,所述多个车辆静态指数与所述多个停车管理系统一一对应;
[0024]具体而言,同时智慧停车管理系统还与第一规划区域的多个停车管理系统相连接,从而通过多个停车管理系统对第一规划区域内的停车数据进行采集,且个车辆静态指数与多个停车管理系统为一一对应的关系,其车辆静态指数是指图像采集装置每间隔5s对道路上的车辆进行实时采集,以此判断当前道路车辆是否为静态车辆,若为静态车辆则在
对其进行标识后,获得标识后的第一规划区域的车辆静态指数,即通过车联网系统中对所标识的第一规划区域内车辆静态指数所对应的多个停车管理系统中的停车数据进行提取,从而获得标识后的第一规划区域的车辆静态指数,为后续生成停车规划方案夯实基础。
[0025]步骤S400:根据所述多个车辆静态指数进行计算,得到停车静态指数;
[0026]具体而言,通过与第一规划区域的多个停车管理系统相连接,对第一规划区域中的停车数据进行采集,其第一规划区域中的停车数据可以包含第一规划区域的车辆车位饱和率以及第一规划区域的车辆停车的流动率,车辆车位的饱和率是指第一规划区域内的车位上停车的数量除以第一规划区域内的所有车位的数量所得,车辆停车流动率是指在一固定时间内停车位上的车辆变动与车辆总数的比率,进一步的,对车辆车位的饱和率与车辆停车流动率进行车辆的静态指数分析,即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车辆车位的饱和率与车辆停车流动率的变动对多个车辆静态指数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从而对应得到停车静态指数,对生成停车规划方案有着推进的作用。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智慧停车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所述智慧停车管理系统与车联网系统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城市的第一规划区域;连接所述车联网系统,基于所述第一规划区域进行道路车辆数据采集,得到标识所述第一规划区域的车辆动态指数;连接所述第一规划区域的多个停车管理系统进行停车数据采集,得到标识所述第一规划区域的多个车辆静态指数,其中,所述多个车辆静态指数与所述多个停车管理系统一一对应;根据所述多个车辆静态指数进行计算,得到停车静态指数;根据所述车辆动态指数和所述停车静态指数进行比对,获取指数比对结果;按照所述指数比对结果,获取第一规划指数,以所述第一规划指数,生成停车规划方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规划区域进行道路车辆数据采集,得到标识所述第一规划区域的车辆动态指数,方法包括:对所述第一规划区域进行道路车辆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得到道路车辆数据集;根据所述道路车辆数据集,得到实时道路车辆密度、实时道路车辆属性以及实时道路车辆流量;根据所述实时道路车辆密度、所述实时道路车辆属性以及所述实时道路车辆流量输入动态指数分析模型中,根据所述动态指数分析模型,输出所述车辆动态指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道路车辆训练样本数据集,其中,所述车辆训练样本数据集包括样本道路车辆密度、样本道路车辆属性以及样本道路车辆流量;将所述训练样本数据集输入权重分配层中进行权重分配,获取权重分配结果,其中,所述权重分配层与所述动态指数分析模型的输入层连接;基于所述权重分配结果和所述训练样本数据集进行训练,搭建所述动态指数分析模型。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搭建所述动态指数分析模型之后,方法还包括:获取道路车辆训练测试数据集;将所述道路车辆训练测试数据集输入所述动态指数分析模型中进行测试,得到模型测试结果,其中,所述模型测试结果为测试正确样本数占测试总数量的比值;若所述模型测试结果中的比值小于预设比值,生成优化指令;以所述优化指令对所述动态指数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雯周贺林伟龙隆赵佳乐卢昊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海通市民一卡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