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670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分离器,涉及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包括筒体、出气管、进气管和回油管,所述出气管设在筒体的上方,且出气管下端延伸至筒体内,所述进气管设在筒体的一侧,且进气管的输出端延伸至筒体的内部,所述回油管设在筒体的下端,且回油管与筒体连通;所述进气管输出口下方位置处的所述筒体内部设有分流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进气管进气,使得气体斜向与筒体内壁碰撞进行第一步气油离心,随后气体接着向下,经过分流组件,利用第二固定板一定的阻隔作用,使得气体进入分流组件内部,从筛孔流通,在此过程中,气体碰撞导流板上的导流槽,将油甩出,油留下经过筛孔流至筒体底部,以此进行第二步离心,双重分离,效果更好。效果更好。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分离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油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空调系统中,油分离器,其作用是将制冷压缩机排出的高压蒸汽中的润滑油进行分离,以保证装置安全高效地运行,根据降低气流速度和改变气流方向的分油原理,使高压蒸汽中的油粒在重力作用下得以分离,一般气流速度在1m/s以下,就可将蒸汽中所含直径在0.2mm以上的油粒分离出来,通常使用的油分离器有洗涤式、离心式、填料式和过滤式四种;现有技术中,如授权公告号CN 216726213 U公开了“油分离器”,并具体公开了:将进气孔的轴线与筒体轴线不相交,可以使流体进入筒体时增加离心效果,进而能够促进流体气液分离,将进气孔的周缘处设置有环形翻边,在安装过程中,进气管的外壁与环形翻边进行接触,进气管的一端与筒体内部连通,如此可以提高进气管与筒体之间的接触面,上述技术和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通过进气端的斜向倾角改变来调整油分离的效果,这种结构主要依靠气体斜向进入与筒体内壁的碰撞,达到离心,做功有限,效果差,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油分离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双重分离,效果更好。
[0004]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出气管、进气管和回油管,所述出气管设在筒体的上方,且出气管下端延伸至筒体内,所述进气管设在筒体的一侧,且进气管的输出端延伸至筒体的内部,所述回油管设在筒体的下端,且回油管与筒体连通;所述进气管输出口下方位置处的所述筒体内部设有分流组件,所述出气管的下端贯穿分流组件,且分流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设在出气管下,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在筒体内侧,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边缘处设有导流板,且导流板内侧设有导流槽,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筛孔。
[000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流板倾斜设置,且导流板围绕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圆心等夹角设有多组,相邻两组所述导流板之间留有间隔,所述导流槽下方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漏孔。
[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出气管的下端高度低于所述进气管输出口的高度,所述进气管的输出口与所述出气管错开。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气管的输出口为斜向口,且斜向口倾斜的方向契合所述筒体内侧壁的弧度。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出气管的输出口安装有第一皮塞,所述回油管的输出口安装有第二皮塞,所述第一皮塞和第二皮塞可拆卸。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筒体外侧的上下端均设有安装板,且安装板通过氩弧点焊与筒体固定,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筒体采用旋压式工艺一体成型,所述出气管、进气管和回油管均通过氩弧点焊与筒体焊接固定。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筒体设有双层,且双层之间的夹层环绕设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设有多组,且多组所述加强肋之间交错设置。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筒体内部的下方活动设有浮圈,且浮圈设有多圈并相互连接,所述浮圈上方设有疏通针,且疏通针用于疏通筛孔。
[001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筒体内侧的下方设有导向槽,且导向槽至少设有三组,所述浮圈的外侧设有导向块,且导向块与导向槽活动适配。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进气管进气,使得气体斜向与筒体内壁碰撞进行第一步气油离心,由于出气管下端延伸至筒体内下方,所以气体接着向下,经过分流组件,利用第二固定板一定的阻隔作用,使得气体进入分流组件内部,从筛孔流通,在此过程中,气体碰撞导流板上的导流槽,将油甩出,油留下经过筛孔流至筒体底部,以此进行第二步离心,双重分离,效果更好。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固定板上筛孔用于气体的经过,有利于对气体进行筛分过滤,再进入出气管下端排出,提高气体分离出的质量。
[0016]3、本专利技术在需要疏通筛孔的时候,只需闭合回油管,在筒体内部分离沉淀下的油达到一定液位高度的时候,即可带动浮圈沿着导向槽向上,使得疏通针插入筛孔进行疏通,保证正常工作。
[0017]4、本专利技术在筒体内壁上内置加强肋,有利于提高筒体的强度,更加耐用。
[0018]5、本专利技术的筒体使用整体旋压式工艺一体成型,无需两段式焊接,并采用的是钢管切割的方式,也减少了钢板的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分流组件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斜向口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加强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浮圈示意图。
[0020]其中:1、筒体;2、出气管;3、进气管;4、回油管;5、第一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7、导流板;8、导流槽;9、筛孔;10、斜向口;11、第一皮塞;12、第二皮塞;13、安装板;14、加强肋;15、浮圈;16、疏通针;17、导向槽;18、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一
[0022]根据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油分离器,包括筒体1、出气管2、进气管3和回油管4,所述出气管2设在筒体1的上方,且出气管2下端延伸至筒体1内,所述进气管3设在筒体1的一侧,且进气管3的输出端延伸至筒体1的内部,所述回油管4设在筒体1的下端,且回油管4与筒体1连通;所述进气管3输出口下方位置处的所述筒体1内部设有分流组件,所述出气管2的下端贯穿分流组件,且分流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所述第一固定板5设在出气管2下,所述第二固定板6固定在筒体1内侧,所述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之间的边缘处设有导流板7,且导流板7内侧设有导流槽8,所述第二固定板6上设有筛孔9。使用时,通过进气管3进气,使得气体斜向与筒体1内壁碰撞进行第一步气油离心,由于出气管2下端延伸至筒体1内下方,所以气体接着向下,经过分流组件,利用第二固定板6一定的阻隔作用,使得气体进入分流组件内部,从筛孔9流通,在此过程中,气体碰撞导流板7上的导流槽8,将油甩出,油留下经过筛孔9流至筒体1底部,以此进行第二步离心,分离出的油可以通过回油管4排出,且整个流程中,气体通过第二固定板6上筛孔9进行筛分过滤,再进入出气管2下端排出,提高气体分离出的质量。
[0023]所述导流板7倾斜设置,且导流板7围绕所述第一固定板5的圆心等夹角设有多组,相邻两组所述导流板7之间留有间隔,所述导流槽8下方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固定板6上设有漏孔。使用时,气体向下,经过分流组件,利用第二固定板6一定的阻隔作用,使得气体通过间隔进入分流组件内部,从筛孔9流通,在此过程中,气体碰撞导流板7上的导流槽8,将油甩出,油留下经过筛孔9、漏孔流至筒体1底部。
[0024]所述出气管2的下端高度低于所述进气管3输出口的高度,所述进气管3的输出口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分离器,包括筒体(1)、出气管(2)、进气管(3)和回油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2)设在筒体(1)的上方,且出气管(2)下端延伸至筒体(1)内,所述进气管(3)设在筒体(1)的一侧,且进气管(3)的输出端延伸至筒体(1)的内部,所述回油管(4)设在筒体(1)的下端,且回油管(4)与筒体(1)连通;所述进气管(3)输出口下方位置处的所述筒体(1)内部设有分流组件,所述出气管(2)的下端贯穿分流组件,且分流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所述第一固定板(5)设在出气管(2)下,所述第二固定板(6)固定在筒体(1)内侧,所述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之间的边缘处设有导流板(7),且导流板(7)内侧设有导流槽(8),所述第二固定板(6)上设有筛孔(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7)倾斜设置,且导流板(7)围绕所述第一固定板(5)的圆心等夹角设有多组,相邻两组所述导流板(7)之间留有间隔,所述导流槽(8)下方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固定板(6)上设有漏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2)的下端高度低于所述进气管(3)输出口的高度,所述进气管(3)的输出口与所述出气管(2)错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3)的输出口为斜向口(10),且斜向口(10)倾斜的方向契合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竞后世伟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汉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