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心管接头及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646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管接头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偏心管接头及成型模具,包括内骨架及包覆在内骨架上的包覆层,所述内骨架包括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所述第一骨架和所述第二骨架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包覆层外侧与所述间隙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环形凹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管接头难以满足偏心使用状态下的连接的问题。接的问题。接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心管接头及成型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接头
,具体的,涉及一种偏心管接头及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管接头通常用于使两个相互关联的壳体部分实现连通,例如具有辅助机组的发动机组,将两个机组连通并将介质密封地实现连通。管接头通常包括坚硬材料制成的管状或套状的支撑体,支撑体在其两侧的端部上在外圆周和/或内圆周上设有由橡胶弹性材料制成的环形环绕的密封件。为了连通管接头两侧的部分,管接头以其端部被导入到待连接部分的相应孔中或插入到相应的管接头内。
[0003]现有技术中,管接头两侧连接的部件存在不同的使用工况,其中管接头两端连接的部分为偏心结构的不在少数,但是现有的管接头难以满足偏心的需求,即便能够偏心安装,其端部的密封性还是比较差,容易造成泄漏;并且在一些存在震动的连接场合,高度偏心的待连接设备,普通的管接头很难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实现偏心连接,因此基于上述问题,亟需一种新的管接头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偏心管接头及成型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接头难以满足偏心使用状态下的连接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偏心管接头,包括内骨架及包覆在内骨架上的包覆层,所述内骨架包括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所述第一骨架和所述第二骨架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包覆层外侧与所述间隙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环形凹槽。
[0006]所述环形凹槽为圆弧型环形槽。
[0007]所述第一骨架和所述第二骨架上均设置有增强结合孔,所述增强结合孔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增强结合孔间隔圆周设置在所述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上,所述包覆层穿过所述增强结合孔。
[0008]所述增强结合孔为六个,六个所述增强结合孔等间距圆周设置在所述第一骨架和所述第二骨架上,所述增强结合孔位于所述第一骨架和所述第二骨架靠近所述间隙的一端。
[0009]所述第一骨架上设置有第一厚壁段和第一薄壁段,所述第二骨架上设置有第二厚壁段和第二薄壁段,所述第一薄壁段和所述第二薄壁段之间设置有所述间隙,所述增强结合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薄壁段和所述第二薄壁段上,所述第一薄壁段和所述第二薄壁段的内外侧均设置有包覆层。
[0010]所述第一厚壁段和所述第二厚壁段均为外侧设置有所述包覆层,所述第一厚壁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厚壁段的内径。
[0011]所述包覆层的外侧的两端设置有环形凸起。
[0012]所述包覆层的两端设置有直位延伸段。
[0013]一种偏心管接头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座、模壳及模芯,所述模壳包括第一模壳和第二模壳,所述第一模壳和所述第二模壳之间为所述模芯,所述第二骨架和所述第一骨架由上之下依次套设在所述模芯上,所述上模座与所述第一模壳、所述第二模壳和所述模芯形成成型空间,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注塑口,所述注塑口与所述成型空间连通。
[0014]所述模芯上设置有上段芯体和下段芯体,所述上段芯体和所述下段芯体之间具有凸肩,所述第一厚壁段的内径与所述上段芯体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薄壁段和所述第二薄壁段的内径均大于所述下段芯体的直径,所述第二厚壁段的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下段芯体的直径。
[0015]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偏心管接头,管接头的结构形式为在内部坚硬材料制成的支撑体也就是内骨架外面设置有包覆层,包覆层将内骨架包裹起来,一方面使整体的管接头具有一定的强度,另外外部的包覆层也提高了耐腐蚀性和密封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内骨架进行改进,改进为分体式结构,具体而言分为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在一定程度上管接头的强度依然满足要求,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满足偏心甚至高偏心度的使用需求,在包覆层上正对着间隙的位置,设置有环形凹槽,当管接头发生形变时,一方面环形凹槽处为形变提供了变形位置引导,避免对其他位置造成损伤压迫,另外一方面,环形凹槽处相对减薄了包覆层的厚度,便于形成形变,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管接头,采取分体式接头更有助于偏心变位,环形凹槽与现有技术中等厚度的包覆层相比,减少了包覆层之间由于形变导致的相互挤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包覆层,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接头难以满足偏心使用状态下的连接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轴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骨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管接头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成型模具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内骨架,2、包覆层,3、第一骨架,4、第二骨架,5、间隙,6、环形凹槽,7、增强结合孔,8、第一厚壁段,9、第一薄壁段,10、第二厚壁段,11、第二薄壁段,12、环形凸起,13、直位延伸段,14、上模座,15、模芯,16、第一模壳,17、第二模壳,18、注塑口,19、上段芯体,20、下段芯体。
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偏心管接头,包括内骨架1及包覆在内骨架1上的包覆层2,所述内骨架1包括第一骨架3和第二骨架4,所述第一骨架3和所述第二骨架4之间设置有间隙5,所述包覆层2外侧与所述间隙5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环形凹槽6。
[0021]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偏心管接头,管接头的结构形式为在内部坚硬材料制成的支撑体也就是内骨架1外面设置有包覆层2,包覆层2将内骨架1包裹起来,一方面使整体的管接头具有一定的强度,另外外部的包覆层2也提高了耐腐蚀性和密封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内骨架1进行改进,改进为分体式结构,具体而言分为第一骨架3和第二骨架4,在一定程度上管接头的强度依然满足要求,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满足偏心甚至高偏心度的使用需求,在包覆层2上正对着间隙5的位置,设置有环形凹槽6,当管接头发生形变时,一方面环形凹槽6处为形变提供了变形位置引导,避免对其他位置造成损伤压迫,另外一方面,环形凹槽6处相对减薄了包覆层2的厚度,便于形成形变,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管接头,采取分体式接头更有助于偏心变位,环形凹槽6与现有技术中等厚度的包覆层2相比,减少了包覆层2之间由于形变导致的相互挤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包覆层2,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接头难以满足偏心使用状态下的连接的问题。
[0022]所述环形凹槽6为圆弧型环形槽。
[0023]本实施例中,环形凹槽6采取圆弧形的凹槽,一方面便于成型加工,另外一方面弧形的凹槽,发生偏心变位时更能够发散包覆层2内部的作用力,减小对包覆层2材料的损伤。
[0024]所述第一骨架3和所述第二骨架4上均设置有增强结合孔7,所述增强结合孔7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增强结合孔7间隔圆周设置在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心管接头,包括内骨架(11)及包覆在内骨架(11)上的包覆层(2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骨架(11)包括第一骨架(33)和第二骨架(44),所述第一骨架(33)和所述第二骨架(44)之间设置有间隙(55),所述包覆层(22)外侧与所述间隙(55)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环形凹槽(6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66)为圆弧型环形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心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架(33)和所述第二骨架(44)上均设置有增强结合孔(77),所述增强结合孔(77)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增强结合孔(77)间隔圆周设置在所述第一骨架(33)和第二骨架(44)上,所述包覆层(22)穿过所述增强结合孔(7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心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结合孔(77)为六个,六个所述增强结合孔(77)等间距圆周设置在所述第一骨架(33)和所述第二骨架(44)上,所述增强结合孔(77)位于所述第一骨架(33)和所述第二骨架(44)靠近所述间隙(55)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心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架(33)上设置有第一厚壁段(88)和第一薄壁段(99),所述第二骨架(44)上设置有第二厚壁段(1010)和第二薄壁段(1111),所述第一薄壁段(99)和所述第二薄壁段(1111)之间设置有所述间隙(55),所述增强结合孔(77)设置在所述第一薄壁段(99)和所述第二薄壁段(1111)上,所述第一薄壁段(99)和所述第二薄壁段(1111)的内外侧均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越谢少宇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天健龙维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