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转子式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6287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转子式马达,包含一壳座、一定子、一转子、一永久磁铁及一阻隔片。该定子容置于该壳座的一容置空间内,且该定子设有一穿孔;该转子设有一转动轴,并利用轴承使该转动轴可转动的容置于该定子的穿孔内;该永久磁铁设置于该转动轴的外周面,且位于该轴承的一侧,该永久磁铁与该定子相对位;该阻隔片设置于该永久磁铁与该轴承之间,借此防止杂质落入该轴承与该转动轴之间的间隙或该轴承内部,避免影响该转子的运转顺畅度,并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内转子式马达,尤其是一种具防止杂质落入轴承与转动轴之间 的结合缝隙或轴承内部的功能的内转子式马达。
技术介绍
现有内转子式马达9,请参照图1所示,其大致包含一壳座91、一定子92、一转子 93及一永久磁铁94。该壳座91具有一容置空间910,该定子92设置于该容置空间910内; 该定子92的轴心位置具有一穿孔921,该穿孔921贯穿连通该定子92的顶面及底面;该转 子93设有一转动轴931,该转动轴931利用二轴承95可转动的穿设定位于该穿孔921内; 该永久磁铁94套设于该转动轴931的外周面,而容置于该穿孔921内,该永久磁铁94恰位 于该二轴承95之间。当该现有内转子式马达9进行工作时,输入一电流进入该定子92,以驱动该永久 磁铁94带动该转子93旋转工作。又,该永久磁铁94与该定子92之间留有一间隙,以避免 该转子93转动时,该永久磁铁94与该定子92相碰撞,而导致毁损。一般而言,现有马达构件大多为复杂形状的元件,其可能利用粉末冶金方式一体 成型该类构件(例如定子92的铁芯或永久磁铁94等);只是,马达运转时往往长时间处于 持续震动及旋转的恶劣环境下,如此该类构件容易因为上述恶劣环境条件而产生粉末状杂 质的掉落,加上使用于该现有内转子式马达9的轴承95大都选用滚珠轴承,进而导致该杂 质可能随着重力及震动落入而堆积在该轴承95与该转动轴931之间的结合缝隙或轴承内 部,阻碍该转动轴931与轴承95间的旋转工作,更可能因此影响该转子93的旋转顺畅度, 甚至缩短马达的使用寿命。基于上述原因,现有内转子式马达确实有加以改善的必要。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转子式马达,主要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防止杂质落入轴承与转动轴之 间的结合缝隙或轴承内部,以延长马达整体使用寿命并维持工作的顺畅度。为达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借助该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 效包含有—种内转子式马达,包含一壳座、一定子、一转子、一永久磁铁及一阻隔片。该定子 容置于该壳座的一容置空间内,且该定子设有一穿孔;该转子设有一转动轴,并利用轴承使 该转动轴可转动的容置于该定子的穿孔内;该永久磁铁设置于该转动轴的外周面,且位于 该轴承的一侧,该永久磁铁与该定子相对位;该阻隔片设置于该永久磁铁与该轴承之间。借助设置该阻隔片于该永久磁铁及轴承之间,以防止该永久磁铁或其他构件落下 的粉末或其他杂质直接落入该轴承与该转动轴之间的空隙或轴承内部,避免影响该转动轴 与该轴承间的旋转工作,进而维持马达运转的顺畅度,且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 现有内转子式马达的组合剖视图。图2 本专利技术内转子式马达的转子结合构造的剖视示意图。图3 本专利技术内转子式马达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 本专利技术内转子式马达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5 本专利技术内转子式马达的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及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转动轴 2轴承 3永久磁铁 4阻隔片5内转子式马达 51壳座510容置空间 511轴孔52定子521穿孔53转子531转动轴54永久磁铁55阻隔片 56轴承561内环562外环563滚珠9内转子式马达 91壳座910容置空间 92定子921穿孔93转子931转动轴94永久磁铁 95轴承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专利技术的较 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2所示,其揭示内转子式马达的转子结合构造,其中转子的一转动轴1是 利用二轴承2可转动的设置于马达内部;一永久磁铁3则设置于该转动轴1的外周面,且位 于该二轴承2之间。本专利技术的主要设计特点为设置一阻隔片4于该永久磁铁3与该轴承2之间,以防止杂质落入而堆积于该轴承2与该转动轴1间的结合缝隙或轴承2内部,而影响该转动轴 1旋转的顺畅度。更详言之,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依前面揭示的技术概念直接应用于一内转子式马达5的 实际结构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形式,其中请参照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内转子式马达5包含一壳座51、一定子52、 一转子53、一永久磁铁54及二阻隔片55。请参照图4所示,该壳座51具有一容置空间510及二轴孔511,该二轴孔511分别 设于该壳座51的顶部及底部,且与该容置空间510相连通。该定子52设置于该容置空间 510内,该定子52的轴心位置具有一穿孔521,该穿孔521贯穿连通该定子52的顶面及底 面;该转子53的轴心位置设有一转动轴531,该永久磁铁54及阻隔片55则套设定位于该 转动轴531的外周面,该二阻隔片55分别位于该永久磁铁54的顶侧及底侧。另外,该阻隔 片55选自一垫片或一金属环片,较佳为导磁材料制成的环片。当该定子52结合于该容置空间510内时,该定子52的穿孔521恰与该壳座51的 二轴孔511相对位连通,并借助二轴承56将该转动轴531可转动的定位于该穿孔521内; 又,设置于该转动轴531外周面的永久磁铁54也容置于该穿孔521内,该永久磁铁54恰位 于该二轴承56之间,且该永久磁铁54与该定子之间留有一间隙。本实施例的轴承56选用 滚珠轴承,该轴承56主要是由一内环561及一外环562夹持数个滚珠563所构成,该转动轴531与该内环561相结合。请参照图5所示,借助该阻隔片55结合该转动轴531的外周面,并覆盖于该轴承 56的内环561与该转动轴531间的结合缝隙的一侧,其中该阻隔片55的外径较佳为超过该 内环561的外径,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内转子式马达5长时间运转后,马达内部构件(例如永久 磁铁54)所掉落的粉末或灰尘等杂质受到该阻隔片55的阻挡,而不会落入而堆积于该结合 缝隙,或经由该内环561及外环562间的缝隙落入该轴承56内部,以避免杂质阻碍该转动 轴531的旋转顺畅度,并可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又,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该阻隔片55的数目相同于该轴承56的数目,且该阻隔片55覆盖该内环561的端面,以有效阻挡杂质进入该内环561与该转动轴531间的结合缝隙 或该轴承56内部;然而,使用者也可依照实际使用状态,例如该内转子式马达5于直立状 态下,仅在该永久磁铁54与该下方的轴承56之间设置单一阻隔片55,且该阻隔片55也仅 需靠近该轴承56的内环561端面,同样具有阻挡杂质且维持该转动轴531旋转顺畅度的效 果。因此,该阻隔片55的数量变更或相对该轴承56间的距离远近调整,均为本专利技术所保护 的技术范畴。权利要求一种内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壳座,具有一个容置空间;一个定子,设于该容置空间内,该定子设有一个穿孔;一个转子,设有一个转动轴,该转子利用轴承使该转动轴可转动的容置于该定子的穿孔内;一个永久磁铁,设置于该转动轴的外周面,且位于该轴承的一侧,该永久磁铁的位置与该定子相对;及阻隔片,设置于该永久磁铁与该轴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阻隔片设置于该转动轴的外 周面,且该阻隔片覆盖该轴承的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阻隔片设置于该转动轴的外 周面,且该阻隔片位于靠近该轴承端面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该轴承选用滚珠轴承,该轴 承由一个内环及一个外环夹持一个滚珠所构成,该阻隔片的外径大于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壳座,具有一个容置空间;一个定子,设于该容置空间内,该定子设有一个穿孔;一个转子,设有一个转动轴,该转子利用轴承使该转动轴可转动的容置于该定子的穿孔内;一个永久磁铁,设置于该转动轴的外周面,且位于该轴承的一侧,该永久磁铁的位置与该定子相对;及阻隔片,设置于该永久磁铁与该轴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银树尹佐国刘嘉峻
申请(专利权)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