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991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52
本公开涉及一种座椅结构及车辆。该座椅结构包括:坐垫组件,可移动设置于车辆的车身底板;靠背组件,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坐垫组件;联动调节组件,分设于所述坐垫组件与所述靠背组件,并调节所述坐垫组件的位置以及所述靠背组件的倾斜角度,所述联动调节组件电连接至所述车辆的中控系统;以及控制组件,包括控制面板以及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设置于所述控制面板,并电连接所述中控系统。座椅结构采用控制组件与联动调节组件电连接到车辆的中控系统,实现坐垫组件位置的调节以及靠背组件所处的角度的调节,使得坐垫组件以及靠背组件所处的位置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实现乘坐个性化的舒适和享受。和享受。和享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椅结构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出行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座椅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主驾座椅仅能实现靠背角度、坐垫倾角单独调节,保证驾驶员乘坐的舒适性。而对于网约车乘客而言,通常网约车乘客中有占很大比例乘坐在后排右侧,有些会选择副驾驶。
[0003]但是,目前市场上开发的车型并没有单独针对网约车乘客开发的座椅,常规车辆设计忽略了网约车乘客特有的诉求。即目前的车辆的后排座椅的位置无法调节,坐垫的位置、靠背所处的角度无法满足网约车乘客乘坐的舒适性需求,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网约车的后排座椅位置及角度无法调节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位置以及躯干角度调节的座椅结构及车辆。
[0005]一种座椅结构,包括:
[0006]坐垫组件,可移动设置于车辆的车身底板;
[0007]靠背组件,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坐垫组件;
[0008]联动调节组件,分设于所述坐垫组件与所述靠背组件,并调节所述坐垫组件的位置以及所述靠背组件的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垫组件,可移动设置于车辆的车身底板;靠背组件,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坐垫组件;联动调节组件,分设于所述坐垫组件与所述靠背组件,并调节所述坐垫组件的位置以及所述靠背组件的倾斜角度,所述联动调节组件电连接至所述车辆的中控系统;以及控制组件,包括控制面板以及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设置于所述控制面板,并电连接所述中控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中控系统电连接的第一动力源以及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一动力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坐垫组件,并驱动所述坐垫组件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动力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靠背组件,并驱动所述靠背组件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调节组件还包括导向部件,所述导向部件包括第一导向件与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设置于所述坐垫组件,所述第二导向件设置于所述车身底板,所述第一导向件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件,并对所述坐垫组件的移动进行导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按键包括与所述中控系统电连接的第一联动按键与第二联动按键,所述第一联动按键控制所述第一动力源驱动所述坐垫组件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移动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动力源带动所述靠背组件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二联动按键控制所述第二动力源驱动所述坐垫组件朝向所述车辆的后方移动以及控制所述动力源带动所述靠背组件逆时针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按键还包括舒享复位键,所述舒享复位键设置于所述控制面板,并电连接所述中控系统。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组件在前后移动第一预设距离后,所述中控系统控制所述靠背组件转动,并且,所述靠背组件转动的最大角度范围为第一预设角度;所述第一预设距离的范围为20mm~80mm,所述第一预设角度的范围为2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飞唐佳毅梁翰清王曦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桔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