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液位检测的电瓶加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5722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瓶加液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液位检测的电瓶加液装置,在安装部上滑动设置防护体,在加液过程中,将防护体的一端抵靠在电瓶的加液口上,通过下压安装部,使得安装部相对防护体靠拢移动,从而使得检测管和加液管顶开各自对应的遮挡件,暴露出加液管和检测管,以对电瓶进行加液和电瓶内液位进行检测,保证电瓶内电解液稳定注液,避免加液过程中电解液发生外溢。当电瓶完成加液后,提起安装部,使得安装部相对防护体远离移动,直至检测管和加液管均脱离与遮挡件接触。此时,遮挡件在弹性的作用下,重新封闭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的一端,这样能避免被带出的电解液滴落在电瓶上而引起腐蚀的现象。液滴落在电瓶上而引起腐蚀的现象。液滴落在电瓶上而引起腐蚀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液位检测的电瓶加液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瓶加液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液位检测的电瓶加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瓶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瓶也得到广泛应用,比如:应用在各种交通工具中,如高铁、动车等。电瓶内部通常储备有电解液,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的液位会下降,若电解液得不到及时补充,会导致电瓶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会引发用电安全事故。为此,当高铁或动力列车运行规定里程数后,需定期对电瓶进行检测维护作用。
[0003]目前交通领域使用的氧化钠电瓶在使用2年后,就需要为其进行氧化钠液体进行补充以恢复其消耗电能。氧化钠属于碱性,对人及材质均具有腐蚀性,所以人为维护添加氧化钠电瓶补充时非常危险。另,电瓶外壳是一种特殊耐碱性材质,不透明,造成维护人员无法识别氧化电瓶到底缺多少液体,需要补充多少,给维护操作带来极大困难。为此,现有文献中提出一种储电池电解液的自动检测加注设备(申请号为202121095561.6),加注设备包括电解液加液管、压力传导管和液位传感器,利用压力传导管和液位传感器检测所述电解液容纳腔内的电解液含量,获取储电池内的液位,以判断出电解液所加入量。
[0004]然而,电解液加液管和压力传导管在加液完成后,通常是直接从电瓶中抽出,这样导致粘附在加液管和压力传导管上的液体被带出,很容易滴落在电瓶设备表面,从而导致电瓶设备容易被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上述背景,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液位检测的电瓶加液装置,能有效获取加液液位信息,避免加液过程中电解液外溢;同时,在加液完成后,能避免被带出的电解液滴落在电瓶上而引起腐蚀的现象。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具有液位检测的电瓶加液装置,包括:控制机构,通过抽液管用于与电解液源连通;加液组件,包括安装部、加液管、检测管和防护体,所述加液管与所述检测管间隔设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加液管与所述检测管均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所述防护体滑动套设于所述安装部上,并沿所述安装部的高度方向移动,所述防护体上间隔设有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所述加液管与所述检测管分别对应穿设于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中,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的一端均弹性转动设有遮挡件;当所述防护体相对所述安装部靠拢移动时,所述加液管与所述检测管分别能顶开对应的所述遮挡件;当所述防护体相对所述安装部远离移动时,所述加液管与所述检测管脱离与各自对应的所述遮挡件,以使所述遮挡件封闭所述第一穿孔或所述第二穿孔的一端。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的一端均设有凹槽,各所述遮挡件通过第一弹性件转动设于所述凹槽的内壁,且所述遮挡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封闭在所述第一
穿孔或所述第二穿孔的一端。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扭簧。
[0010]进一步地,所述加液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防护体与所述安装部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驱使所述防护体相对所述安装部远离移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内设有滑腔,所述防护体套设于所述滑腔内,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安装部朝向所述滑腔一端与所述防护体之间。
[0012]进一步地,所述滑腔的内壁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安装部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防护体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导向块。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
[0014]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上设有调节孔,所述检测管穿设于所述调节孔中,所述安装部上活动设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用于沿所述安装部的高度方向调节所述检测管的位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的一侧面设有开口,所述调节件转动设于所述开口内,所述调节件周向设有第一齿,所述检测管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与所述第一齿啮合的第二齿。
[001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机箱及设于所述机箱内的控制器与隔离泵,所述加液管与所述隔离泵连通,所述检测管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17]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在安装部上滑动设置防护体,在加液过程中,将防护体的一端抵靠在电瓶的加液口上,通过下压安装部,使得安装部相对防护体靠拢移动,从而使得检测管和加液管顶开各自对应的遮挡件,暴露出加液管和检测管,以对电瓶进行加液和电瓶内液位进行检测,保证电瓶内电解液稳定注液,避免加液过程中电解液发生外溢。当电瓶完成加液后,提起安装部,使得安装部相对防护体远离移动,直至检测管和加液管均脱离与遮挡件接触。此时,遮挡件在弹性的作用下,重新封闭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的一端,这样能避免被带出的电解液滴落在电瓶上而引起腐蚀的现象;
[0019](2)在防护体与安装部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在完成注液并提起加液组件后,利用第二弹性件自动弹开防护体。若检测管和加液管完全缩入防护体内时,遮挡件自动弹性封闭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使得加液组件完全脱离注液孔之前,遮挡件实现自动防护,避免粘附的电解液滴落在电瓶外表面上;
[0020](3)利用调节件,沿安装部的高度方向调节检测管,改变检测管伸出防护体外的长度,以便能检测到电瓶内当前的液位信息;同时,也能配合不同电瓶内的加液容量,提升加液装置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2]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加液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所述的处于加液过程中加液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中所述的处于加液完成后加液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号说明:
[0027]100、加液装置;110、控制机构;111、隔离泵;112、控制器;113、机箱;120、抽液管;130、加液组件;131、安装部;1311、滑腔;1312、导向槽;1313、开口;1314、调节孔;132、防护体;1321、导向块;1322、第一穿孔;1323、第二穿孔;1324、凹槽;133、第一弹性件;134、第二弹性件;135、遮挡件;136、第二齿;140、调节件;141、第一齿;150、导线;160、检测管;170、加液管。
[0028]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液位检测的电瓶加液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机构(110),通过抽液管(120)用于与电解液源连通;加液组件(130),包括安装部(131)、加液管(170)、检测管(160)和防护体(132),所述加液管(170)与所述检测管(160)间隔设于所述安装部(131)上,所述加液管(170)与所述检测管(160)均与所述控制机构(110)连接;所述防护体(132)滑动套设于所述安装部(131)上,并沿所述安装部(131)的高度方向移动,所述防护体(132)上间隔设有第一穿孔(1322)与第二穿孔(1323),所述加液管(170)与所述检测管(160)分别对应穿设于所述第一穿孔(1322)、所述第二穿孔(1323)中,所述第一穿孔(1322)与所述第二穿孔(1323)的一端均弹性转动设有遮挡件(135);当所述防护体(132)相对所述安装部(131)靠拢移动时,所述加液管(170)与所述检测管(160)分别能顶开对应的所述遮挡件(135);当所述防护体(132)相对所述安装部(131)远离移动时,所述加液管(170)与所述检测管(160)脱离与各自对应的所述遮挡件(135),以使所述遮挡件(135)封闭所述第一穿孔(1322)或所述第二穿孔(1323)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液位检测的电瓶加液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孔(1322)与所述第二穿孔(1323)的一端均设有凹槽(1324),各所述遮挡件(135)通过第一弹性件(133)转动设于所述凹槽(1324)的内壁,且所述遮挡件(135)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133)封闭在所述第一穿孔(1322)或所述第二穿孔(1323)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液位检测的电瓶加液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133)为扭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液位检测的电瓶加液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液组件(13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34),所述第二弹性件(134)连接于所述防护体(1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善义孙德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德林科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