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408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7
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端盖组件包括顶盖,顶盖包括相背的外表面和内表面,顶盖开设有注液孔,注液孔贯穿外表面和内表面;注液孔包括在周向上相连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具有夹角,或者,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的夹角为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储能
,具体涉及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二次电池(Rechargeable battery)又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二次电池的可循环利用特性使其逐渐成为用电设备的主要动力来源,随着二次电池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人们对其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电池循环性能的要求,而电池的注液量是保证电池循环性能的重要参数,注液量过少会导致循环衰减过快,造成电池的使用寿命衰减过快。但过多的注液量又会造成电池胀液,破坏电池的整体结构。
[0003]在传统的二次电池如锂电池注液生产时,一般用人工注液方式,进行一对一的注液孔加注电解液,注液精度低、生产效率低、安全性差。虽然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真空倒吸式和正向注液式两种形式,但真空倒吸式注液方式对设备管路的密封性要求较高,且有可能造成外壳收缩变形;而正向注液方式也存在注液精度控制难度大,易造成外壳鼓包变形的技术问题。
[0004]以正向注液为例,注液时,二次电池内部气体无法通过注液孔排出,所以导致电池鼓包膨胀,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如何解决在注液时气体流动的问题成为了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安全性能的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0006]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端盖组件,用于储能装置,包括顶盖,所述顶盖包括相背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顶盖开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贯穿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内表面;所述注液孔包括在周向上相连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具有夹角,或者,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的夹角为180
°
且面型不同,其中,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的夹角是指在横截面中相接点的切线方向的夹角。
[0008]本申请通过在顶盖上开设注液孔,使得在储能装置的制造过程中,可以利用注液针通过注液孔向储能设备的内部注射电解液;并且,还设计注液孔在周向上具有相连接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具有夹角,以此使得注液孔的横截面形状为非圆形;以此使得在注液孔和注液针相配合时,注液孔具有至少部分空间未被注液针占据,而注液的过程中,储能装置内的产生的气体可以通过上述中未被占据的空间而排出,避免了注液过程中储能装置内部气压过大造成外壳鼓包变形的情况,二次电池注液可以不需要先预抽真空,在正常大气压下进行高速注液,降低了注液环境要求的同时,提升了注液效率。
[000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壁面相背离的两端均连接所述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相背离的两端分别与相连接的所述第二壁面具有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α1为10
°
≤α1≤160
°
,所述第二夹角α2为10
°
≤α1≤160
°
。本申请通过在顶盖上开设注液孔,使
得在储能装置的制造过程中,可以利用注液针通过注液孔向储能设备的内部注射电解液;并且,还设计注液孔在周向上具有相连接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具有夹角,以此使得注液孔的横截面形状为非圆形;以此使得在注液孔和注液针相配合时,注液孔具有至少空间未被注液针占据,而注液的过程中,储能装置内的产生的气体可以通过上述中未被占据的空间而排出,避免了注液过程中储能装置内部气压过大造成外壳鼓包变形的情况。
[00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呈环形阵列排布,所述第二壁面相背离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壁面。
[0011]通过设置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呈环形阵列排布的方式,使得注液孔可以为旋转对称结构,注液孔除了用于供注液针插入的区域外,可以具有多个供气体排出的区域,以此增加气体排出的效率;同时,旋转对称结构的注液孔也使得气体在各个位置排出的体量可以相同,使得注液针周围的气压均衡。
[00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壁面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壁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一壁面到呈环形阵列排布的旋转中心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壁面到呈环形阵列排布的旋转中心距离。
[0013]通过将两个第一壁面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两个第二壁面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且第一壁面到呈环形阵列排布的旋转中心距离大于第二壁面到呈环形阵列排布的旋转中心距离,使得注液孔的形状可以为圆角矩形,供注液针插入的空间变大,在第一方向上允许注液针能够具有误差,降低了注液时的操作精度。
[00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具有弹性变形能力,所述密封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形变程度大于所述密封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形变程度。
[0015]通过设置密封件在第一方向上的形变程度大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形变程度,使得密封件能够在第一方向上具有较大的过盈量,当注液孔在第一方向上的孔径较大时,可以提升密封件在第一方向上的密封效果。
[001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液孔还包括第三壁面,所述第三壁面连接所述第二壁面,所述第三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具有夹角,或者,所述第三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的夹角为180
°
且面型不同,其中,所述第三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的夹角是指在横截面中相接点的切线方向的夹角。通过在注液孔上设置第三壁面,并且第三壁面与第二壁面为夹角连接,以此使得三个相连接的壁面中至少可以存在一个与注液针的相贴合,有利于在注液针尺寸过大时,也能够确保注液孔于注液针的适配。
[001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壁面相背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壁面和所述第一壁面,并具有第三夹角和第四夹角,所述第三夹角β1为10
°
≤β2≤160
°
,所述第四夹角β2为10
°
≤β2≤160
°
。将上述中的第三夹角和第四夹角控制在设计的范围内,可以避所形成的用于排出气体的孔洞过大或过小,从而避免气体排出过慢或电解液飞溅的现象。
[001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壁面、所述第二壁面和所述第三壁面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壁面、所述第二壁面和所述第三壁面呈环形阵列排布。通过设置第一壁面、第二壁面和第三壁面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呈环形阵列排布的方式,使得注液孔可以为旋转
对称结构,注液孔除了用于供注液针插入的区域外,可以具有多个供气体排出的区域,以此增加气体排出的效率;同时,旋转对称结构的注液孔也使得气体在各个位置排出的体量可以相同,使得注液针周围的气压均衡。
[001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壁面、所述第二壁面和所述第三壁面之间均为平滑连接的曲面;多个所述第一壁面、多个所述第二壁面和多个所述第三壁面围合圆形的注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盖组件,用于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1),所述顶盖(11)包括相背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顶盖(11)开设有注液孔(111),所述注液孔(111)贯穿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内表面;所述注液孔(111)包括在周向上相连的第一壁面(1111)和第二壁面(1112),所述第一壁面(1111)与所述第二壁面(1112)具有夹角,或者,所述第一壁面(1111)与所述第二壁面(1112)的夹角为180
°
且面型不同,其中,所述第一壁面(1111)与所述第二壁面(1112)的夹角是指在横截面中相接点的切线方向的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面(1111)相背离的两端均连接所述第二壁面(1112),所述第一壁面(1111)相背离的两端分别与相连接的所述第二壁面(1112)具有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α1为10
°
≤α1≤160
°
,所述第二夹角α2为10
°
≤α2≤16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面(1111)和所述第二壁面(1112)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壁面(1111)和所述第二壁面(1112)呈环形阵列排布,所述第二壁面(1112)相背离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壁面(11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面(1111)和所述第二壁面(111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壁面(1111)在第一方向(S)上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壁面(1112)在所述第二方向(L)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S)和所述第二方向(L)相交;所述第一壁面(1111)到呈环形阵列排布的旋转中心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壁面(1112)到呈环形阵列排布的旋转中心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密封件(12),所述密封件(12)具有弹性变形能力,所述密封件(12)在所述第一方向(S)上的形变程度大于所述密封件(12)在所述第二方向(L)上的形变程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111)还包括第三壁面(1113),所述第三壁面(1113)连接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永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