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盖组件、电芯及大容量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30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5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盖组件、电芯及大容量电池,上盖组件包括极柱,极柱内沿其轴向设置有注液管,注液管一端设置注液口,另一端封闭,注液管的管体设置有出液口;封堵管套设在注液口的管体上;第一状态时,电解液通过注液口和出液口流入电芯壳体内;第二状态时,封堵管收缩并封堵出液口。通过在极柱内设置贯通的通道,并在通道内设置套设了封堵管的注液管的方式,电解液可以通过注液管上设置的注液口和出液口进入到电芯壳体内,在发生热失控时,封堵管收缩将出液口封堵,热失控烟气和废电芯的电解液无法通出液口和注液口反流,解决了发生热失控时,电解液储液舱内的电解液被污染的问题,且该方法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效果好。效果好。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盖组件、电芯及大容量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上盖组件、电芯及大容量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是一种比能量高,电压高,使用寿命长、对环境无危害、无记忆性的新型电池,传统结构的锂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锂电池内部热量会迅速累积,使得电池温度过高,对于极柱内有电解液注液通道的电池来说,当电池发生热失控时,电池热失控产生的烟气会通过电解液通道向外释放,当多个电池相连通时,若一个电池发生热失控,则热失控烟气会污染相连通的管路和其他电池,使得整个大容量电池报废,如何避免多个电池相互连通时坏电池对其他电池产生影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0003]专利CN 111341970 A公开了一种电池防爆结构,连接于单体电池的顶盖上,顶盖上开设有能够连通单体电池的内腔和密闭壳体的内腔的通孔,密闭壳体内远离通孔的一端设置有检测组件;封堵件和弹性件,当封堵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封堵件能够抵压于顶盖并封堵通孔,当封堵件在内腔内气体的推动下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检测组件能够向BMS发送信号以切断单体电池的充电或放电,弹性件被配置为能够去封堵件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该装置结构较为复杂。
[0004]专利CN210926145U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注液孔封堵结构,注液孔为曲线延伸的通孔,在注液孔内塞有将注液孔封堵住的塑料球和钢球。本专利先打入可变形的塑料球,在电池化成后排出气体,再打入钢球将注液孔密封。该结构操作复杂,并且没有解决电池热失控烟气的封堵问题。
技术内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包括极柱,所述极柱设置有贯通的通道,所述通道内沿所述极柱轴向设置有可导电的注液管,所述注液管一端设置注液口,另一端封闭,所述注液管的管体设置有出液口;
[0006]所述封堵管套设在所述注液管的管体上;
[0007]第一状态时,电解液通过所述注液口和出液口注入到电芯壳体内;
[0008]第二状态时,所述封堵管收缩,以封堵所述出液口。
[0009]进一步的,所述封堵管为热缩管,当环境温度超过阈值时所述封堵管收缩。
[0010]进一步的,所述注液管包括固定部和所述管体,所述固定部突出所述极柱表面,所述管体位于所述极柱内,所述注液口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且所述固定部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管体的直径,所述管体置于所述通道内,所述注液管通过所述固定部卡接在所述极柱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外周向设置有螺纹。
[0012]进一步的,所述注液管的管体外周向设置有凹凸纹路。
[0013]进一步的,所述注液口上设置有密封膜,以密封所述注液口;所述密封膜遇电解液
溶解或在外力作用下被打开。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电连接片,所述极柱、汇流盘、电连接片依次叠放并电连接,所述电连接片与电极组件电连接;
[0015]所述汇流盘设置有通孔,以使电解液通过所述通孔流入电芯壳体内;
[0016]在第一状态时,所述上盖组件与电极组件电连接;
[0017]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电连接片至少部分因高温发生熔断,断开与所述汇流盘的电连接,以使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上盖组件发生断路。
[0018]进一步的,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金属支撑片,所述金属支撑片为环形片,设置在所述极柱与所述汇流盘之间,以防止汇流盘发生形变。
[0019]进一步的,所述汇流盘设置有凹陷部,以容纳所述注液管的一端。
[0020]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片与所述汇流盘之间设置有热熔金属层,所述热熔金属层在环境温度超过阈值时熔化。
[002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芯,所述电芯包括电极组件、筒体、绝缘安装件和所述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由所述绝缘安装件沿所述极柱、汇流盘的边沿夹紧包覆后固定在所述电芯筒体上。
[002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容量电池,包括电解液储液舱,还包括若干所述电芯,所述电解液储液舱设置有若干注液嘴,所述电芯通过注液管与所述注液嘴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电解液储液舱内的电解液注入到所述电芯内。
[0023]进一步的,所述电解液储液舱为金属舱,与若干电芯固定安装后,充当所述大容量电池的正/负极。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极柱内设置贯通的通道,并在通道内设置套设了封堵管的注液管的方式,使若干电芯与电解液储液舱组成的大容量电池,在正常状态下时,电解液储液舱内的电解液可以通过注液管上设置的注液口和出液口进入到电芯壳体内,在发生热失控时,封堵管收缩将出液口封堵,热失控烟气和废电芯的电解液无法通出液口和注液口反流进入到电解液储液舱,解决了发生热失控时,电解液储液舱内的电解液被污染的问题,且该方法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效果好。
[0025]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上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上盖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29]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注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的爆炸示意图;
[0031]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大容量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
[0034]100

上盖组件
[0035]10

极柱
[0036]11

注液管
[0037]111

固定部
[0038]112

管体
[0039]12

注液口
[0040]13

出液口
[0041]14

封堵管
[0042]16

密封膜
[0043]17

泄爆口
[0044]18

电连接片
[0045]19

汇流盘
[0046]191

通孔
[0047]200

筒体
[0048]300

绝缘安装件
[0049]400

电解液储液舱
[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包括极柱,所述极柱设置有贯通的通道,所述通道内沿所述极柱轴向设置有可导电的注液管,所述注液管一端设置注液口,另一端封闭,所述注液管的管体设置有出液口;封堵管套设在所述注液管的管体上;第一状态时,电解液通过所述注液口和出液口注入到电芯壳体内;第二状态时,所述封堵管收缩,以封堵所述出液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管为热缩管,当环境温度超过阈值时所述封堵管收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包括固定部和所述管体,所述固定部突出所述极柱表面,所述管体位于所述极柱内,所述注液口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且所述固定部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管体的直径,所述管体置于所述通道内,所述注液管通过所述固定部卡接在所述极柱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外周向设置有螺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的管体外周向设置有凹凸纹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口上设置有密封膜,以密封所述注液口;所述密封膜遇电解液溶解或在外力作用下被打开。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电连接片,所述极柱、汇流盘、电连接片依次叠放并电连接,所述电连接片与电极组件电连接;所述汇流盘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彪雷政军刘毅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奥林波斯电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