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478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4
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包括顶盖,所述顶盖包括相背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顶盖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贯穿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交;或者,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离,且所述第一通孔到所述第二通孔的最短距离A为0mm<A≤2mm。以此使得其中一个通孔作为注液孔和注液针相配合时,储能装置内的气体可以通过另一个而排出,避免了注液过程中储能装置内部气压过大造成外壳鼓包变形的情况。大造成外壳鼓包变形的情况。大造成外壳鼓包变形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储能
,具体涉及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二次电池(Rechargeable battery)又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二次电池的可循环利用特性使其逐渐成为用电设备的主要动力来源,随着二次电池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人们对其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电池循环性能的要求,而电池的注液量是保证电池循环性能的重要参数,注液量过少会导致循环衰减过快,造成电池的使用寿命衰减过快。但过多的注液量又会造成电池胀液,破坏电池的整体结构。
[0003]在传统的二次电池如锂电池注液生产时,一般用人工注液方式,进行一对一的注液孔加注电解液,注液精度低、生产效率低、安全性差。虽然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真空倒吸式和正向注液式两种形式,但真空倒吸式注液方式对设备管路的密封性要求较高,且有可能造成外壳收缩变形;而正向注液方式也存在注液精度控制难度大,易造成外壳鼓包变形的技术问题。
[0004]以正向注液为例,注液时,二次电池内部气体无法通过注液孔排出,所以导致电池鼓包膨胀,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如何解决在注液时气体流动的问题成为了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安全性能的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0006]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端盖组件,用于储能装置,包括顶盖,所述顶盖包括相背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顶盖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贯穿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交;或者,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离,且所述第一通孔到所述第二通孔的最短距离A为0mm<A≤2mm。
[0008]本申请通过在顶盖上开设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得在储能装置的制造过程中,可以利用注液针通过其中一个通孔向储能装置的内部注射电解液;而其中一个通孔敞开使得储能装置内的产生的气体可以排出,避免了注液过程中储能装置内部气压过大造成外壳鼓包变形的情况。
[000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满足关系式:1≤R1/R2≤1.4,其中,R1为所述第一通孔的半径,R2为所述第二通孔的半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满足上述关系式的好处在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形状尺寸几乎相近,以此使得利用密封件封闭通孔时,可以实现盲插,从而提高插拔效率。当低于上述关系式的下限时,说明第一通孔的孔径过小,或第二通孔的孔径过大,以此必然出现通孔与通孔不适配的情况,容易造成溅液或者通孔损坏的情况;当超过上述关系式的上
限时,说明第一通孔的孔径过大,或第二通孔的孔径过小,也以此必然出现通孔与通孔不适配的情况。
[0010]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横截面为圆形,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交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满足关系式1<(R1+R2)/C1≤2。在满足上述关系式,可以使得第一通孔径和轴心距离在合适配比范围内,避免出现第一注液区和第二注液区的重合面积过大导致注液不通顺的情况。当低于上述关系式的下限时,说明第一注液区和第二注液区的重合面积过小,所需的精确度增大,导致制作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工艺难度上升,不易于提高良品率;当超过上述关系式的上限时,说明第一注液区和第二注液区的重合面积过大,当需要二次注液的情况下,在密封件被部分拔出后,会导致所剩余的通孔尺寸较小,从而影响注液针的插入,导致出现注液不通顺的情况。
[0011]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横截面为圆形,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离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满足关系式0.8≤(R1+R2)/C2≤0.95。满足上述关系式,可以使得第一通孔径和轴心距离在合适配比范围内,能够避免出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距过远的情况,同时,还可以确保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孔径在合适的范围内。当低于上述关系式的下限时,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距离过远,不利于密封件的安装和设计;当超过上述关系式的上限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距离过近,使得在注液过程中通孔之间的墙壁容易破裂,导致二者连通,对后期的密封性造成影响。
[00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第一壁面,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第二壁面,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交时,所述第一壁面连接所述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具有夹角α1为10
°
≤α1≤160
°
,或者,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的夹角为180
°
且面型不同,其中,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的夹角是指在横截面中相接点的切面方向的夹角。将上述中的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控制在设计的范围内,可以避所形成的用于排出气体的孔洞过大或过小。当上述中的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过大时,所形成的排出气体的孔洞过小,不利于在快速注液时将气体排出;当上述中的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过小时,所形成的排出气体的孔洞过大,容易造成电解液的飞溅。
[00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容置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密封部容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密封件可以为绝缘材质,具体可为弹性塑料材质,例如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材质。密封件的作用为在注液完成后可以容置并封闭通孔。所以,密封件的形状可以与通孔的轮廓形状相同,并且密封件的外壁可以与通孔的内周壁相贴合,以此保证端盖组件的密封性。
[00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满足关系式:1.2≤H1/H2≤2.2,其中,H1为所述第一密封部在所述顶盖厚度方向上的长度,H2为所述第二密封部在所述顶盖厚度方向上的长度。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满足上述关系式时,使得第一密封部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二密封部,其特点在于需要对储能装置进行二次补液时,可以不用将密封件完全取出,可以利用将第一密封部的至少部分留在第一通孔的方式,以封闭第一通孔,然后仅利用第二通孔进行注液。该设计的好处在于,在二次补液的过程中,外部水汽不会进入到储能装置内部。
[001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件具有弹性变形能力,所述第一密封部在所述第一通孔径向上的形变程度大于所述第二密封部在所述第二通孔径向上的形变程度。该设计的优
势在于,当密封件被部分取出时,仅通过第一密封部超出第二密封部的部分封堵第一通孔,由于第一密封部具有更大的过盈度,所以第一密封部所受到的第一通孔内壁的夹持更加牢固,使得密封件能够更加稳固。
[001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且所述连接部在所述顶盖厚度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在所述顶盖厚度方向上的投影面积的总和。当连接部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一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盖组件,用于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1),所述顶盖(11)包括相背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顶盖(11)开设有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所述第一通孔(111)和所述第二通孔(112)均贯穿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一通孔(111)和所述第二通孔(112)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一通孔(111)与所述第二通孔(112)相交;或者,所述第一通孔(111)与所述第二通孔(112)相离,且所述第一通孔(111)到所述第二通孔(112)的最短距离A为0mm<A≤2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1)和所述第二通孔(112)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通孔(111)和所述第二通孔(112)满足关系式:1≤R1/R2≤1.4,其中,R1为所述第一通孔(111)的半径,R2为所述第二通孔(112)的半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1)和所述第二通孔(112)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所述第一通孔(111)和所述第二通孔(112)相交时,所述第一通孔(111)和所述第二通孔(112)满足关系式:1<(R1+R2)/C1≤2,其中,R1为所述第一通孔(111)的半径,R2为所述第二通孔(112)的半径,C为所述第一通孔(111)的轴心到所述第二通孔(112)的轴心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1)和所述第二通孔(112)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所述第一通孔(111)和所述第二通孔(112)相离时,所述第一通孔(111)和所述第二通孔(112)满足关系式:0.8≤(R1+R2)/C2≤0.95,其中,R1为所述第一通孔(111)的半径,R2为所述第二通孔(112)的半径,C为所述第一通孔(111)的轴心到所述第二通孔(112)的轴心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1)包括第一壁面(1111),所述第二通孔(112)包括第二壁面(1121),所述第一通孔(111)与所述第二通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永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