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后备储物结构以及车辆,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该车辆后备储物结构,包括:两个后纵梁;两个吸能盒,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后纵梁;后防撞梁,连接于两个所述吸能盒;连接横梁,连接于两个所述后纵梁并沿X向与所述后防撞梁间隔设置;地板组件,在X向上设置于所述后防撞梁与所述连接横梁之间并连接于两个所述吸能盒和所述后防撞梁,以与两个所述吸能盒以及所述后防撞梁一起围成储物空间。通过将地板组件与两个吸能盒和后防撞梁连接围成储物空间,可以增大车辆内部的储物容量,解决了传统后防撞梁与吸能盒之间空间浪费的问题。费的问题。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后备储物结构以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后备储物结构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后防撞梁是与车体分立的部件,后防撞梁通常布置在成员舱外侧,其通过吸能盒与后纵梁连接,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体的损害,起到保护车辆的作用。目前,在后防撞梁与吸能盒和后纵梁之间的空间一般没有布设零部件,该空余的空间无法用作储物使用,造成了空间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后备储物结构以及车辆,以解决现有车辆后防撞梁与吸能盒和后纵梁之间的空间浪费等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后备储物结构,包括两个后纵梁、两个吸能盒、后防撞梁、连接横梁以及地板组件;
[0005]两个所述吸能盒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后纵梁,所述后防撞梁连接于两个所述吸能盒,所述连接横梁连接于两个所述后纵梁并沿X向与所述后防撞梁间隔设置;
[0006]所述地板组件包括沿X向依次设置并连接的地板前段、地板中段和地板后段,所述地板前段连接于两个所述吸能盒、所述地板中段连接于两个所述吸能盒、所述地板后段连接于所述后防撞梁,以使所述地板组件与所述吸能盒以及所述后防撞梁一起围成储物空间;
[0007]所述地板中段包括第一板面和两个第二板面,两个所述第二板面沿Y向位于所述第一板面两侧并沿Z向延伸;
[0008]所述吸能盒包括主体以及沿Y向突出于所述主体的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二板面位于所述主体内侧以及所述第一延伸板下侧并与所述第一延伸板连接。
[000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后备储物结构,包括后纵梁、吸能盒、后防撞梁、连接横梁以及地板组件,该地板组件沿X向设置于后防撞梁与连接横梁之间,并与两个吸能盒和后防撞梁连接围成储物空间,其中,吸能盒和后防撞梁形成储物空间的侧围,地板组件形成储物空间的底面以及部分侧围,由此,利用形成的储物空间可以增大车辆内部的储物容量,有利于满足用户对大储物容量车辆的需求,并且,通过地板组件同时与吸能盒和后防撞梁连接,可以提高车身的扭转刚度及碰撞强度,有利于保护车身。
[0010]并且,通过将地板组件拆分为地板前段、地板中段和地板后段,则在安装地板组件时,可以分别安装地板前段、地板中段和地板后段,使得安装过程更灵活,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并且,地板前段和地板中段连接于两个吸能盒,地板后段连接于后防撞梁,从而可以形成储物空间,扩大车辆储物容量。
[0011]并且,地板中段包括的两个第二板面沿Y向延伸设置,吸能盒上设有沿Y向延伸的
第一延伸板,第二板面与第一延伸板连接固定,则通过第二板面与吸能盒共同构成储物空间的侧围,且通过地板中段包括的第一板面构成储物空间的底面,由此通过第二板面延长了储物空间的Z向深度,提高了储物空间的容量。
[0012]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地板前段还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于两个所述后纵梁和/或所述连接横梁。
[0013]在本方案中,当地板前段连接于两个后纵梁时,地板组件与两个吸能盒、后防撞梁以及两个后纵梁一起围成储物空间。当地板前段连接于连接横梁时,地板组件与两个吸能盒、后防撞梁以及连接横梁一起围成储物空间。当地板前段连接于两个后纵梁和连接横梁时,地板组件与两个吸能盒、后防撞梁、两个后纵梁以及连接横梁一起围成储物空间。并且,由于地板前段与两个后纵梁和/或连接横梁可拆卸连接,则可以随时从车身拆下地板组件,有利于当车辆发生碰撞损坏时快速更换地板组件及其周边零部件。
[0014]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板面与所述吸能盒之间设置有密封胶,以形成第五密封面。由此,可以提高第二板面与吸能盒之间的密封效果,有利于保障储物空间的密封性。
[0015]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地板组件还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设置于所述地板前段与所述地板后段之间并连接于所述第二板面。
[0016]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地板前段包括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
[0017]所述第三板面与两个所述后纵梁以及所述连接横梁可拆卸连接;
[0018]所述第四板面连接于所述第三板面、所述吸能盒以及所述地板中段。
[0019]在本方案中,地板前段包括的第四板面与地板中段连接,通过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与地板中段以及地板后段共同构成储物空间的壁面的一部分,并且,地板前段包括的第三板面与连接横梁可拆卸连接,则有利于从连接横梁拆下地板前段、地板中段以及地板后段,便于维修更换地板组件。
[0020]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地板前段还包括第八板面,所述第八板面在Y向上位于所述第四板面两侧并沿X向延伸以贴合并连接于所述吸能盒。通过将第八板面连接于第四板面和吸能盒且贴合于吸能盒设置,可以使得地板前段与吸能盒连接更紧密,有利于提高储物空间的密封效果。
[0021]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地板后段包括第五板面和第六板面;
[0022]所述第五板面沿X向延伸,所述第六板面连接于所述第五板面并沿Z向延伸,且所述第五板面连接于所述地板中段,所述第六板面贴合于所述后防撞梁并连接于所述后防撞梁。
[0023]在本方案中,地板后段包括的第五板面与地板中段连接,由第五板面与地板中段共同构成储物空间的底面,地板后段包括的第六板面与后防撞梁连接,由第六板面与后防撞梁共同构成储物空间的侧围的其中一部分,再与吸能盒以及地板前段配合可以形成完整的储物空间。
[0024]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地板后段还包括第七板面,所述第七板面在Y向上位于所述第六板面两侧并沿X向延伸以贴合并连接于所述吸能盒。通过将第七板面与吸能盒贴合设置,可以使得地板后段与吸能盒连接更紧密,有利于提高储物空间的密封效果。
[0025]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后纵梁与所述吸能盒之间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拆卸
更换吸能盒。
[002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后备储物结构。该车辆包括的车辆后备储物结构通过地板组件与两个吸能盒和后防撞梁连接围成储物空间,可以增大车辆内部的储物容量,有利于满足用户对大储物容量车辆的需求。
[0027]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后备储物结构以及车辆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使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备储物结构包括后纵梁、吸能盒、后防撞梁、连接横梁以及地板组件,其中,地板组件沿X向设置于后防撞梁与连接横梁之间,并与两个吸能盒和后防撞梁连接围成储物空间,由此可以增大车辆内部的储物容量,解决了传统后防撞梁与车体分开设置、后防撞梁与吸能盒之间无法实现储物功能、浪费车体外部空间的问题,并且,通过地板组件同时与吸能盒和后防撞梁连接,增强了车身扭转刚度及碰撞强度,有利于保护车身。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后备储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后纵梁、两个吸能盒、后防撞梁、连接横梁以及地板组件;两个所述吸能盒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后纵梁,所述后防撞梁连接于两个所述吸能盒,所述连接横梁连接于两个所述后纵梁并沿X向与所述后防撞梁间隔设置;所述地板组件包括沿X向依次设置并连接的地板前段、地板中段和地板后段,所述地板前段连接于两个所述吸能盒、所述地板中段连接于两个所述吸能盒、所述地板后段连接于所述后防撞梁,以使所述地板组件与所述吸能盒以及所述后防撞梁一起围成储物空间;所述地板中段包括第一板面和两个第二板面,两个所述第二板面沿Y向位于所述第一板面两侧并沿Z向延伸;所述吸能盒包括主体以及沿Y向突出于所述主体的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二板面位于所述主体内侧以及所述第一延伸板下侧并与所述第一延伸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备储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前段还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于两个所述后纵梁和/或所述连接横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备储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面与所述吸能盒之间设置有密封胶,以形成第五密封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备储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组件还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设置于所述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小颤,杨旭,陈昌洪,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