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坩埚热压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249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坩埚热压成型模具,包括模具外壳、模具内芯和开关门;还包括安装在模具外壳外侧壁上的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模具外壳的侧壁形成外加热油腔,模具内芯内部形成内加热油腔;供油管路用于分别向外加热油腔和内加热油腔供入热油,并通过回油管路进行回油,支架内部形成连通内加热油腔与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的油道;供油管路上安装有控制供油流量的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模具通过挤出机将原料从进料口挤入成型流道,埚体和埚底一次一体成型,通过外加热油腔和内加热油腔的温度控制,使得成型时的流动效果更容易控制,制造出的埚体密高、强度大、质地均匀,通过对控制阀的流量进行控制,能够使得温控精度更高,加工品质更好。加工品质更好。加工品质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坩埚热压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开发设计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石墨坩埚热压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煅后焦是将生焦置于煅烧设施中,通过1250℃

1350℃的高温加热处理,排出原料中的挥发物,并除去原料中的水分,达到体积收缩并稳定,从而使生焦变成熟焦,即煅后焦。煅后焦的形状为大小不等的混合料,料块的直径大小一般在80mm以下,其用途主要为生产炭素制品的原材骨料。
[0003]煅后焦可以被用来制作成坩埚,用于生产石墨烯,长期以来,石墨坩埚的成型主要由震动成型和石墨电极掏制而成,但震动成型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体密低而不均匀,在焙烧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埚体长度受模具大小的限制;石墨电极掏制而成的石墨坩埚成本高,加工过程繁琐且损坏率高。
[0004]本申请人于2017.05.02,申请了专利号为201710300726.0,名称为一种石墨坩埚一次成型模具的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提供的模具使得埚体和埚底一次一体成型,整个埚体密度均匀。然而,申请人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要想使得坩埚的成型效果更好,对于整个模具的温度控制至关重要,良好协调的温控能够对原材料的流动和最终成型效果起到积极作用,现有技术仍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温控效果的石墨坩埚热压成型模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坩埚热压成型模具,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石墨坩埚热压成型模具,包括:模具外壳、模具内芯和开关门;所述模具外壳两端分别为进料口和出料口,且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模具内芯通过支架同轴固定在所述模具外壳的空腔内,且所述模具内芯与所述模具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成型流道;所述开关门连接在所述出料口一侧;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模具外壳外侧壁上的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所述模具外壳的侧壁形成外加热油腔,所述模具内芯内部形成内加热油腔;所述供油管路用于分别向所述外加热油腔和所述内加热油腔供入热油,并通过所述回油管路进行回油,所述支架内部形成连通所述内加热油腔与所述供油管路和所述回油管路的油道;所述供油管路上安装有控制供油流量的控制阀。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模具通过挤出机将原料从进料口挤入成型流道,埚体和埚底一次一体成型,通过外加热油腔和内加热油腔的温度控制,使得成型时的流动效果更容易控制,制造出的埚体密高、强度大、质地均匀,通过对控制阀的流量进行控
制,能够使得温控精度更高,加工品质更好。
[0010]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石墨坩埚热压成型模具中,所述供油管路和所述回油管路均为Y型三通管路,且均包含一条主管路和两条分支管路,所述供油管路的两条分支管路上分别安装有所述控制阀。本技术采用整体供入,分别控流的方式进行热油供应,外加热油腔和内加热油腔同时供油,同时出油,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使用效果好。
[0011]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石墨坩埚热压成型模具中,所述供油管路的两条分支管路分别与所述外加热油腔和一个所述支架的油道连通,所述回油管路的两条分支管路分别与所述内加热油腔和另一个所述支架的油道连通。本技术虽然采用整体供入方式,但是外加热油腔和内加热油腔为两个分别控制的油腔系统,利用支架的连接关系将内加热油腔与管路进行连接,结构简单,稳定可靠。
[0012]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石墨坩埚热压成型模具中,所述模具内芯由所述进料口向所述出料口方向依次包括锥头段、过渡段和成型段;所述锥头段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模具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锥头段、所述过渡段和所述成型段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模具内芯的锥头段、过渡段和成型段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即使得成型流道的间隙尺寸逐渐减小,能够保证坩埚结构的稳定输出。
[0013]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石墨坩埚热压成型模具中,所述成型段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正方形。通过设计成型段的截面形状可以制作不同形状的坩埚。
[0014]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石墨坩埚热压成型模具中,所述模具外壳朝向所述出料口的一端具有安装板,所述开关门包括两个滑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的半门体,两个所述半门体分别通过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两侧的液压缸驱动运动,两个所述半门体关闭后,具有与所述出料口对应的底座成型腔。本技术利用开关门的结构,可以使得坩埚的埚体和埚底一次一体成型,制作简单方便。
[0015]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石墨坩埚热压成型模具中,所述安装板两侧形成避让槽口,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在所述避让槽口内往复运动。避让槽口能够为液压缸伸缩杆的运动提供活动空间,防止位置干涉,避免安装问题。
[0016]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石墨坩埚热压成型模具中,所述半门体的上下边沿形成与所述安装板上下边沿滑动连接的U型滑口。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半门体的快速滑动连接。
[0017]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石墨坩埚热压成型模具中,所述底座成型腔的侧壁具有窜气口。窜气口能够在挤压时防止内部压力过大,保证底座成型腔内部的埚底成型。
[0018]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石墨坩埚热压成型模具中,所述模具外壳朝向所述进料口的一端具有安装法兰。安装法兰用于与挤出机连接。
[0019]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石墨坩埚热压成型模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提供的模具通过挤出机将原料从进料口挤入成型流道,通过对开关门的开关控制,使得埚体和埚底一次一体成型。
[0021]2、本技术通过外加热油腔和内加热油腔的温度控制,使得成型时的流动效果更容易控制,制造出的埚体密高、强度大、质地均匀。
[0022]3、本技术通过对控制阀的流量进行控制,能够使得温控精度更高,加工品质更好。
[0023]4、本技术的模具内芯的锥头段、过渡段和成型段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即使得成型流道的间隙尺寸逐渐减小,能够保证坩埚结构的稳定输出。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的成型模具的开关门开启状态的主视图;
[0026]图2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的成型模具的开关门关闭状态的主视图;
[0027]图3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的成型模具拆除开关门后的主视图;
[0028]图4附图为图3状态的成型模具的后视图;
[0029]图5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的成型模具的左视图;
[0030]图6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的成型模具的右视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坩埚热压成型模具,包括:模具外壳(1)、模具内芯(2)和开关门(3);所述模具外壳(1)两端分别为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且所述进料口(11)和所述出料口(12)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模具内芯(2)通过支架(21)同轴固定在所述模具外壳(1)的空腔内,且所述模具内芯(2)与所述模具外壳(1)的内壁之间形成成型流道(22);所述开关门(3)连接在所述出料口(12)一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模具外壳(1)外侧壁上的供油管路(4)和回油管路(5);所述模具外壳(1)的侧壁形成外加热油腔(13),所述模具内芯(2)内部形成内加热油腔(23);所述供油管路(4)用于分别向所述外加热油腔(13)和所述内加热油腔(23)供入热油,并通过所述回油管路(5)进行回油,所述支架(21)内部形成连通所述内加热油腔(23)与所述供油管路(4)和所述回油管路(5)的油道(211);所述供油管路(4)上安装有控制供油流量的控制阀(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坩埚热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管路(4)和所述回油管路(5)均为Y型三通管路,且均包含一条主管路和两条分支管路,所述供油管路(4)的两条分支管路上分别安装有所述控制阀(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墨坩埚热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管路(4)的两条分支管路分别与所述外加热油腔(13)和一个所述支架(21)的油道(211)连通,所述回油管路(5)的两条分支管路分别与所述内加热油腔(23)和另一个所述支架(21)的油道(211)连通。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祥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宫市聚纯炭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