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镜筒和摄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512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镜头镜筒和摄像设备。该镜头镜筒包括:第一筒和第二筒,该第一筒能通过第二筒的转动而相对于第二筒移动;接合部,其被布置在第二筒上;以及挡板驱动单元,其被布置在第一筒的被摄体侧且用于开闭挡板。第一筒通过与接合部接合而在光轴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当配置在挡板驱动单元上的第一连动部和配置在第二筒上的第二连动部从非连动状态转换到连动状态时,挡板闭合,当配置在挡板驱动单元上的第一连动部和配置在第二筒上的第二连动部从连动状态转换到非连动状态时,挡板打开。当第一连动部和第二连动部处于连动状态时,第一连动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接合部在第二筒的径向上彼此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在胶片照相机、数字式照相机等上的 镜头镜筒以及具有该镜头镜筒的摄像设备。
技术介绍
传统地,使用卣化银胶片的胶片照相机广泛地普及。然而, 近年来,无需使用胶片就能够将图像捕捉到存储器中的数字式 照相机迅速普及。这些数字式照相机中的一些具有用于使多个 光学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而改变摄像倍率的变焦机构。曰本特开2001-324663号公报论述了变焦镜头镜筒构造的 一 个例子。在日本特开2001-324663号公报中论述的构造中,由凸轮 环使保持多个透镜的多个透镜保持单元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并 且由转动限制单元限制透镜保持单元在转动方向上的移动。该 构造允许光学透镜移动到指定位置。近年来,随着高倍率化的快速发展,透镜组的数量和伸出 的总镜头长度增加,使得照相机趋于大型化。与此同时,强烈 要求照相机薄型化,从而需要当将镜头镜筒收容在照相机中时 使照相机尽可能薄。使照相机薄型化的 一 种方法是缩短镜筒的 各筒在光轴方向上的尺寸并且以多段构造连接这些筒。然而, 由于该构造在不使多个凸轮交叉的情况下配置筒时存在许多限 制,因此,难以实现该构造。曰本专利No.3842087禾口曰本净争开2002—258378号^^才良i仑 述了解决该问题的方法。近年来,照相机小型化且照相机的光学系统具有更大的倍移动的量增加。结果,挡外反(barrier)的移 动必须与镜筒的伸出量连动(interlock),并且许多转动角度 需要跟随挡板与镜筒的连动运动。同时,必须配置避开凸轮槽 的挡板连动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 一 种即使当挡板驱动单元存在时也可以显 著地提高如凸轮槽等接合部的设计自由度并且可以被可靠且高 效地驱动的镜头镜筒。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 一种镜筒包括第一筒和第二筒, 该第一筒能通过第二筒的转动而相对于第二筒移动;接合部, 其被布置在第二筒上;以及挡板驱动单元,其被布置在第一筒 的被摄体侧且用于开闭挡板,其中,第一筒通过与接合部接合 而在光轴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当配置在挡板驱动单元上的第 一连动部和配置在第二筒上的第二连动部从非连动状态转换到 连动状态时,挡板闭合,当配置在挡板驱动单元上的第一连动 部和配置在第二筒上的第二连动部从连动状态转换到非连动状 态时,挡板打开,当第一连动部和第二连动部处于连动状态时, 第一连动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接合部在第二筒的径向上彼此重叠 且不相互干涉。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典型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图l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中的镜头镜筒的挡板闭 合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中的镜头镜筒的挡板打 开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在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中的镜头镜筒中使用 的凸轮环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中的镜头镜筒的分解立 体图。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中的突出部。 图6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中的镜头镜筒中使用的第 二筒的展开图。图7是示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的摄像 设备的电源OFF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的摄像 设备的电源ON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的摄像 设备的背面图。图IO是示出构成数字式照相机、即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 方式的镜头镜筒的摄像设备的主要单元的方框图。图ll是示出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 的摄像设备从数字式照相机的电源ON到摄像时的操作顺序的 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典型实施方式、特征 和方面。图7至图9示出作为设置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的设备的数字式照相机12。数字式照相机12具有可以 改变摄像倍率的变焦机构。图7是示出数字式照相机12的电源OFF状态的外观立体 图。图8是示出数字式照相机12的电源ON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9示出数字式照相机12的背面图。附图说明图10示出构成数字式照相机12的主要单元。在数字式照相 机12的前表面上,配置有用于确定被摄体的构成的取景器17、 进行测光和测距时补充光源的辅助光单元16、闪光单元18以及 镜头镜筒A。在数字式照相机12的上表面上,配置有释放按钮13、电源 切换按钮15、变焦开关14、存储卡驱动器42 (未示出)以及设 置有电;也4悉入单元(未示出)的卡电;也盖(card battery cover ) 28 (未示出)。在数字式照相机12的背面上配置允许使用者在多种功能 之间切换的才喿作4要钮21、 22、 23、 24、 25和26。此外,在数 字式照相机12的背面上配置由液晶显示器(LCD)形成的显示 器20和取景器目镜单元19。使用者通过使用操作按钮21、 22、 23、 24、 25和26来选 择数字式照相机12的操作模式,例如摄像模式、重放模式以及 动态画面拍摄模式。显示器20、即图像显示单元在屏幕上显示存储在存储器40 中的图像数据以及从存储卡驱动器42读取的图像数据。此外, 如果选择适当的模式,则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尺寸减小的多条摄 像数据。控制单元50包括中央处理器(CPU) 46、只读存储器 (ROM) 45以及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47。经由总线44将 控制单元50连接到如释放按钮13、操作按钮21至26、显示器20、存储器40以及存储卡驱动器42等多个部件。变焦马达驱动单元29、聚焦马达驱动单元31、快门驱动单 元32、光圏驱动单元35、如电荷耦合器件(CCD )和互补金属 氧化物半导体(CMOS)等图像传感器37以及闪光单元18被连 接到驱动电路4 3 ,该驱动电路4 3经由总线4 4被连接到控制单元 50。由控制单元50的信号控制各驱动单元。ROM45存储用于控制上述各功能部件的程序。RAM47存 储各控制程序所需的数据。当使用者通过操作电源切换按钮15将电源从OFF切换到 ON时,CPU46从ROM45读取必要的控制程序以开始初始操 作。更具体地,CPU46将镜头镜筒A移动到可以摄像的预定区 域并且起动摄像功能,使得数字式照相机12切换到摄像待机状 态。当使用者按压释放按钮13进行摄像时,CPU46使图像传感 器3 7检测被摄体的亮度,并且基于所检测出的测光值确定孔径 值、快门速度以及判断是否将闪光单元18设定成发光。此外, 使用者可以通过预先操作操作按钮21来选择是否将闪光单元 18设定成强制发光或者设定成不发光。接着,CPU46进行测距 操作以测量到被摄体的距离,并且通过驱动聚焦马达驱动单元 31使聚焦单元30移动到预定聚焦位置。然后,CPU46开闭快门 单元33以在图像传感器37上拍摄期望的图像。在图像传感器37上积聚与基于曝光控制值的入射光的量 对应的电荷。将积聚的电荷作为图像信号输出到模拟信号处理 单元36。由模拟信号处理单元36对拍摄的图像数据进行模拟处理, 然后,将该模拟数据输出到模数(A/D)转换单元38。 A/D转 换单元3 8将接收到的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将该数字数据输出到数字信号处理单元39以进行数字处理,最后,在存储器 40中存储该数字数据。通过操作操作按钮22,由压缩/解压缩单元41以如联合图像 专家组(JPEG)、标签图像文件格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镜头镜筒,其包括: 第一筒和第二筒,所述第一筒能通过所述第二筒的转动而相对于所述第二筒移动; 接合部,其被布置在所述第二筒上;以及 挡板驱动单元,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筒的被摄体侧且用于开闭挡板, 其中,所述第一筒通 过与所述接合部接合而在光轴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 当配置在所述挡板驱动单元上的第一连动部和配置在所述第二筒上的第二连动部从非连动状态转换到连动状态时,所述挡板闭合,当配置在所述挡板驱动单元上的第一连动部和配置在所述第二筒上的第二连动部从 连动状态转换到非连动状态时,所述挡板打开,并且 当所述第一连动部和所述第二连动部处于连动状态时,所述第一连动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接合部在所述第二筒的径向上彼此重叠且不相互干涉。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工藤智幸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