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共聚PP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34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E共聚PP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中间的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E共聚PP无纺布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纺布领域,特别是一种三个模头成型的无纺布。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无纺布由于现有材质多为PP(聚丙烯)材料,当需要与其他材料PE、BOPP进行热压压合时,常存在温度太高牢度不足等问题。同时当通过过高温度达成复合牢度后,又造成无纺布表面由于高温造成手感变硬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E共聚PP无纺布。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PE共聚PP无纺布,包括位于中间的PE

PP共聚层,以及位于PE

PP(聚乙烯

聚丙烯)共聚层一侧的PE层,和位于PE

PP共聚层另一侧的PP层。
[0006]一较佳实施例之中:PE

PP共聚层克重范围为2

20g/m2。
[0007]一较佳实施例之中:PE(聚乙烯)层克重范围为5

30g/m2。
[0008]一较佳实施例之中:PP(聚丙烯)层克重范围为5

30g/m2。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0]本技术在成型过程中,底层PP材料耐温高经热压后比较平整光滑,更利于印刷的表面平整需求,面层的PE材料由于耐温低,成型过程稳定较低,成布后表层手感不硬,且PE材质比较光滑,达成表面手感柔软的效果,更能满足客户对无纺布绵柔触感的需求。当需要与其他材料进行二次热压复合时,如果复合材料为PE材料复合时用PE材料面作为复合功能层,当复合材料为PP材料复合时用PP材料层作为复合功能层;可更好的满足不同材料的热压复合需求。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PE共聚PP无纺布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之一。
[0014]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之二。
[0015]图中
[0016]1‑
PP层1
’‑
PP层
[0017]2‑
PE

PP聚合层
[0018]3‑
PE层3
’‑
PE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一种PE共聚PP无纺布,包括位于中间的PE

PP共聚层2,以及位于PE

PP(聚乙烯


丙烯)共聚层一侧的PE层3,和位于PE

PP共聚层另一侧的PP层1。
[0020]PE

PP共聚层克重范围为2

20g/m2。所述的PE

PP共聚物为现有技术,例如CN202010773115.X公开一种高爽滑度PP和PE消光母料、制备方法及应用;CN202110565026.0公开一种PP/PE低熔点复合纤维制备工艺及装置;CN202010500207.0公开一种提高PP

PE复合无纺布耐磨亲肤性的方法。以上均有公开PE

PP共聚材料。
[0021]PE(聚乙烯)层克重范围为5

30g/m2。
[0022]PP(聚丙烯)层克重范围为5

30g/m2。
[0023]本技术在成型过程中,底层PP材料耐温高经热压后比较平整光滑,更利于印刷的表面平整需求,面层的PE材料由于耐温低,成型过程稳定较低,成布后表层手感不硬,且PE材质比较光滑,达成表面手感柔软的效果,更能满足客户对无纺布绵柔触感的需求。当需要与其他材料进行二次热压复合时,参见图2,如果复合材料为PE材料1

复合时用PE材料面作为复合功能层;参见图3,当复合材料为PP材料复合时用PP材料层3

作为复合功能层;可更好的满足不同材料的热压复合需求。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E共聚PP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中间的PE

PP共聚层,以及位于PE

PP共聚层一侧的PE层,和位于PE

PP共聚层另一侧的PP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共聚PP无纺布,其特征在于:PE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剑峰
申请(专利权)人:科思达厦门卫生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