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均温板
[0001]本技术涉及热传导
,尤其涉及一种均温板。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消费群体对电子设备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电子设备产品的封装程度越来越微型化,在狭小的封装空间中,电子元器件的性能与其产生的高热流密度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问题关系到相关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均温板是平板热管中的一类,均温板能够将聚集在热源表面例如电子元器件表面的热量迅速传递并扩散到大面积的冷凝表面上,从而促进热量的散发。在现有的均温板中,例如公布号为CN111836518A的中国专利申请,其工作原理是均温板热端的工作液体汽化吸热,将热源的热量带走,汽化后的工作液体通过封闭内腔自热端流向冷端并在冷端液化放热,之后液化后的工作液体自毛细结构再次从冷端流向热端,如此往复循环,实现散热作用,该均温板采用支撑柱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支撑,电子元器件的数量越多,则支撑柱的数量也对应增加,使得均温板用于存储工作液体的封闭内腔的实际空间缩小,工作液体的容量缩小,导致均温效率下降。
[0003]因此,亟需一种均温板,增加位于腔体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盖板(1),所述第一盖板(1)包括受热区(11)以及远离所述受热区(11)的散热区(12),所述受热区(11)和所述散热区(12)均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柱(13),所述第一支撑柱(13)用于支撑电子元器件,所述第一支撑柱(13)上沿径向开设有若干条散热槽(131),若干条所述散热槽(131)将所述第一支撑柱(13)分割成若干个间隔设置的扇形支撑柱(132);第二盖板(2),盖设于所述第一盖板(1)上,所述第二盖板(2)与所述第一盖板(1)围合形成灌注有工作液体的腔体,所述散热区(12)和所述受热区(11)均位于所述腔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所述第一支撑柱(13)上的所述散热槽(131)设置有三条,三条所述散热槽(131)在所述第一支撑柱(13)的中部相通,所述第一支撑柱(13)由三个等距间隔设置的所述扇形支撑柱(132)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区(12)与所述受热区(11)之间设置有条形导向柱(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王龙,王勇刚,冼桂海,杨活林,唐著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思泉热管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