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路变形监测用侵线感应装置,包括底座和竖杆,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托台,所述托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箱,所述防护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监测机构,所述竖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光伏板,所述竖杆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检测机构内部的液位容器,内部灌注液位水,配合通液管,将三个液位容器连通,增加监测面积,此外,以位移传感器的实时传感,可联和自由浮球,当液位发生变化,自由浮球的悬浮力即被位移传感器感应,在多点系统中,所有传感器的垂直位移均是相对于基准点的,基准点的垂直位移则是相对恒定的,或者是可用于其他人工观测手段准确确定的,以便能精确计算静力水准系统各测点的沉降变化。沉降变化。沉降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变形监测用侵线感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铁路变形监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铁路变形监测用侵线感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地下铁道、公路、铁路以及地下工业和民用设施越来,越多地涌现,而通过监测手段实时掌握此类建(构)筑物变形和稳定性状态变得复杂和突出,成为工程界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
[0003]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表面位移监测法的一些常规仪器,包括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GPS监测以及新近发展的GPS手机监测和InSAR技术等,也逐渐得到应用,但以铁路路基监测为例,目前常规方法测得数据的连续性差,准确性和精确度也较低,有时路基变形失稳具有突发性,利用这些采集到的数据也很难真实、实时、全面地了解其变形的情况,更难以判断变形的发展趋势及作出准确预警,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监测监控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变形监测用侵线感应装置,通过检测机构内部的液位容器,内部灌注液位水,配合通液管,将三个液位容器连通,增加监测面积,此外,以位移传感器的实时传感,可联和自由浮球,当液位发生变化,自由浮球的悬浮力即被位移传感器感应,在多点系统中,所有传感器的垂直位移均是相对于基准点的,基准点的垂直位移则是相对恒定的,或者是可用于其他人工观测手段准确确定的,以便能精确计算静力水准系统各测点的沉降变化。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铁路变形监测用侵线感应装置,包括底座和竖杆,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托台,所述托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箱,所述防护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监测机构,所述竖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光伏板,所述竖杆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箱,所述竖杆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电控箱,所述电控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电控面板,所述固定板的前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电控面板左侧的数据控制器,所述固定板的前侧固定安装有位于控制器底部的无线网络收发器,所述固定板的前侧固定安装有位于无线网络收发器底部的防雷控制器。
[0007]优选地,所述监测机构包括液位容器,所述防护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三个的液位容器,三个所述液位容器之间固定安装有通液管,所述通液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位移传感器。
[0008]优选地,所述底座和托台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防护罩的前侧铰接有箱门,且箱门上镶入有防爆玻璃。
[0009]优选地,所述液位容器的内部灌注有液位水,所述通液管的数量为两个,三个所述液位容器通过两个通液管相互连通,所述位移传感器的顶部延伸至通液管的内部,且位移
传感器的顶部设置有自由浮球。
[0010]优选地,所述蓄电池箱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控制器组合为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分别与无线网络收发器和电控面板电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固定板的后侧设置有数量为两个且左右分布的连接条,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贯穿有与电控箱内后壁的螺丝。
[0012]优选地,所述电控面板、数据控制器、无线网络收发器和防雷控制器的两侧均设置有筋板,所述筋板的内部贯穿有与固定板螺纹连接的螺栓。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14]1.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托台,方便托台与底座连接为一体,保证其顶部防护箱的平温度,此外利用防护箱的保护,增加对检测机构的安全性,而检测机构通过内部的液位变化,实时监测地面下沉的变形状态,并将监测数据传递给信息管理后台,快速方便且精准,在竖杆上装配光伏板,配合蓄电池箱,光伏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利用蓄电池箱内部的蓄电池进行存储,方便对该侵线感应装置供电,而竖杆上的电控箱,可作为电器元件的保护基础,而固定板上的电控面板,用于控制该侵线感应装置,此外,联和无线网络收发器,将监测的数据发出,固定板上设置的防雷控制器,太阳能光伏直流电源防雷器是按SPDII级类试验要求设计的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具有较强的雷电流汇放能力;适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直流供电线路设备的C级保护。
[0015]2.通过检测机构内部的液位容器,内部灌注液位水,配合通液管,将三个液位容器连通,增加监测面积,此外,以位移传感器的实时传感,可联和自由浮球,当液位发生变化,自由浮球的悬浮力即被位移传感器感应,在多点系统中,所有传感器的垂直位移均是相对于基准点的,基准点的垂直位移则是相对恒定的,或者是可用于其他人工观测手段准确确定的,以便能精确计算静力水准系统各测点的沉降变化。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局部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电控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底座、2竖杆、3托台、4防护箱、5监测机构、501液位容器、502通液管、503位移传感器、6光伏板、7蓄电池箱、8电控箱、9固定板、10电控面板、11数据控制器、12无线网络收发器、13防雷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参照图1
‑
4,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铁路变形监测用侵线感应装置,包括底座1和竖杆2,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托台3,托台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箱4,防护箱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监测机构5,竖杆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光伏板6,竖杆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箱7,竖杆2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电控箱8,电控箱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9,固定板9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电控面板10,固定板9的前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电控面板10左侧的数据控制器11,
固定板9的前侧固定安装有位于控制器11底部的无线网络收发器12,固定板9的前侧固定安装有位于无线网络收发器12底部的防雷控制器13。
[0023]在图3中,监测机构5包括液位容器501,防护箱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三个的液位容器501,内部可灌注液位水,方便将达到水平目的,三个液位容器501之间固定安装有通液管502,将三个液位容器501相互连通,用于增加液位面积,更有效的检测液位错位度,通液管50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位移传感器503,实时传感液位动态,达到精准监测。
[0024]在图1和图2中,底座1和托台3为一体化结构,以底座1的支撑基础,对托台3起到平衡目的,防护罩4的前侧铰接有箱门,箱门可启闭,以方便维护,且箱门上镶入有防爆玻璃,可实时观测防护罩4内部情况,了解液位详情。
[0025]在图2和图3中,液位容器501的内部灌注有液位水,水位的高度作为基准点,其水准沉降变化配合基准点的参照而达到测试目的,可通液管502的数量为两个,三个液位容器501通过两个通液管502相互连通,使液位的横向增加,配合水准沉降变化可更精准的观测。
[00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变形监测用侵线感应装置,包括底座(1)和竖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托台(3),所述托台(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箱(4),所述防护箱(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监测机构(5),所述竖杆(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光伏板(6),所述竖杆(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箱(7),所述竖杆(2)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电控箱(8),所述电控箱(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电控面板(10),所述固定板(9)的前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电控面板(10)左侧的数据控制器(11),所述固定板(9)的前侧固定安装有位于控制器(11)底部的无线网络收发器(12),所述固定板(9)的前侧固定安装有位于无线网络收发器(12)底部的防雷控制器(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变形监测用侵线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5)包括液位容器(501),所述防护箱(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三个的液位容器(501),三个所述液位容器(501)之间固定安装有通液管(502),所述通液管(50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位移传感器(5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变形监测用侵线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和托台(3)为一体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道来,常国江,梁所嶂,秦名星,
申请(专利权)人:明彻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