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254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包括钢管、主体钢筋笼和钢筋骨架,所述主体钢筋笼设置于钢管的外侧,所述钢管的内外两侧均浇筑有混凝土,所述钢筋骨架设置于钢管的一段,且所述钢筋骨架的一端锚固于钢管内部,另一端伸入于钢管外并锚固于主体钢筋笼内,所述钢筋骨架与主体钢筋笼之间连接有复合箍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具有能够避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转换为钢筋混凝土柱时承载力及刚度发生突变的特点。特点。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技术介绍

[0002]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转换为钢筋混凝土柱时,柱中部钢管部位三向受压约束下的混凝土因无钢管约束混凝土转变为轴向受压,柱中部的配筋率也急剧减小,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及刚度较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大大降低,如何避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转换为钢筋混凝土柱节点处的承载力及刚度突变是此类结构转换的重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转换为钢筋混凝土柱时承载力及刚度发生突变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0004]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包括钢管、主体钢筋笼和钢筋骨架,所述主体钢筋笼设置于钢管的外侧,所述钢管的内外两侧均浇筑有混凝土,所述钢筋骨架设置于钢管的一段,且所述钢筋骨架的一端锚固于钢管内部,另一端伸入于钢管外并锚固于主体钢筋笼内,所述钢筋骨架与主体钢筋笼之间连接有复合箍筋。
[0005]本技术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通过在钢管的端部设置钢筋骨架,钢筋骨架通过混凝土锚固于钢管内部,且钢筋骨架一端伸出钢管外,锚固于主体钢筋笼内,在叠合柱钢管位置增加纵向钢筋配筋率,并采用复合箍筋将增设钢筋骨架与主体钢筋笼拉结成整体,形成钢筋笼芯柱,通过在钢管与主体钢筋笼的转换处增加钢筋骨架,增强了柱节点处的承载力和刚度,避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转换为钢筋混凝土柱节点处的承载力及刚度突变。
[0006]优选地,所述钢筋骨架包括内钢筋笼和外钢筋笼,所述内钢筋笼位于外钢筋笼的内部,且所述内钢筋笼借助拉结箍筋与外钢筋笼拉结成整体。
[0007]优选地,所述外钢筋笼包括第一纵筋和环形箍筋,所述第一纵筋呈圆环形均匀分布有多根,所述环形箍筋呈圆环形并与多根第一纵筋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内钢筋笼包括第二纵筋和方形箍筋,所述第二纵筋呈方形分布有多根,所述方形箍筋呈方形并与多根第二箍筋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纵筋呈方形矩阵分布,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多根第二纵筋通过拉结筋或方形箍筋进行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拉结筋的端部向外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纵筋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主体钢筋笼包括主体纵筋和外围箍筋,所述主体纵筋设有多根并呈方形排布,所述外围箍筋与多根主体纵筋连接形成整体。
[0012]优选地,沿直线排布的所述主体纵筋与所述第一纵筋通过复合箍筋进行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复合箍筋设置有四根且两两相互垂直,四根复合箍筋均设置于所述内钢筋笼的外侧。
[0014]优选地,所述复合箍筋与方形箍筋呈平行设置。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通过在钢管的端部设置钢筋骨架,钢筋骨架通过混凝土锚固于钢管内部,且钢筋骨架一端伸出钢管外,锚固于主体钢筋笼内,在叠合柱钢管位置增加纵向钢筋配筋率,并采用复合箍筋将增设钢筋骨架与主体钢筋笼拉结成整体,形成钢筋笼芯柱,通过在钢管与主体钢筋笼的转换处增加钢筋骨架,增强了柱节点处的承载力和刚度,避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转换为钢筋混凝土柱节点处的承载力及刚度突变。本技术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具有能够避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转换为钢筋混凝土柱时承载力及刚度发生突变的特点。
[0016]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主视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其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0020]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方法的例子。
[0021]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包括钢管1、主体钢筋笼2和钢筋骨架3,所述主体钢筋笼2设置于钢管1的外侧,所述钢管1的内外两侧均浇筑有混凝土,所述钢筋骨架3设置于钢管1的一段,且所述钢筋骨架3的一端锚固于钢管1内部,另一端伸入于钢管1外并锚固于主体钢筋笼2内,所述钢筋骨架3与主体钢筋笼2之间连接有复合箍筋4。
[0023]本技术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通过在钢管1的端部设置钢筋骨架3,钢筋骨架3通过混凝土锚固于钢管1内部,且钢筋骨架3一端伸出钢管1外,锚固于主体钢筋笼2内,在叠合柱钢管1位置增加纵向钢筋配筋率,并采用复合箍筋4将增设钢筋骨架3与主体钢筋笼2拉结成整体,形成钢筋笼芯柱,通过在钢管1与主体钢筋笼2的转换处增加钢筋骨架3,增强了柱节点处的承载力和刚度,避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转换为钢筋混凝土柱节点处的承载力及刚度突变。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骨架3包括内钢筋笼31和外钢筋笼32,所述内钢筋笼31位于外钢筋笼32的内部,且所述内钢筋笼31借助拉结箍筋与外钢筋笼32拉结成整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钢筋笼32呈圆筒状,所述内钢筋笼31呈方筒状。具体地,所述外钢筋笼32包
括第一纵筋321和环形箍筋322,所述第一纵筋321呈圆环形均匀分布有多根,所述环形箍筋322呈圆环形并与多根第一纵筋321连接。所述内钢筋笼31包括第二纵筋311和方形箍筋312,所述第二纵筋311呈方形分布有多根,所述方形箍筋312呈方形并与多根第二箍筋连接。
[0025]优选地,所述第二纵筋311呈方形矩阵分布,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多根第二纵筋311通过拉结筋33或方形箍筋312进行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纵筋311设置有9根,并呈3*3方形矩阵排列,其中,外围的8根第二纵筋311通过方形箍筋312连接形成方筒结构,位于中部的第二纵筋311通过拉结筋33与相邻的第二纵筋311实现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增加了纵向钢筋配筋率,也通过拉结筋33提升了内钢筋笼31整体结构的强度,增强了柱节点处的承载力和刚度。
[0026]优选地,所述拉结筋33的端部向外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纵筋32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结筋33设置有两根,两根拉结筋33呈十字交叉并与位于中部地第二纵筋311连接。利用拉结筋33连接第一纵筋321和第二纵筋311,从而使内钢筋笼31和外钢筋笼32连接形成整体,提升了钢筋骨架3的整体结构强度。
[0027]在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主体钢筋笼和钢筋骨架,所述主体钢筋笼设置于钢管的外侧,所述钢管的内外两侧均浇筑有混凝土,所述钢筋骨架设置于钢管的一段,且所述钢筋骨架的一端锚固于钢管内部,另一端伸入于钢管外并锚固于主体钢筋笼内,所述钢筋骨架与主体钢筋笼之间连接有复合箍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包括内钢筋笼和外钢筋笼,所述内钢筋笼位于外钢筋笼的内部,且所述内钢筋笼借助拉结箍筋与外钢筋笼拉结成整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钢筋笼包括第一纵筋和环形箍筋,所述第一纵筋呈圆环形均匀分布有多根,所述环形箍筋呈圆环形并与多根第一纵筋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钢筋笼包括第二纵筋和方形箍筋,所述第二纵筋呈方形分布有多根,所述方形箍筋呈方形并与多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江李程亮赖嘉维陈翔郑红果唐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