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中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02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中单,该医用中单包括水平设置的防水垫,防水垫顶部依次设置有吸水垫和抑菌垫,抑菌垫与防水垫可拆卸固定连接,防水垫上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与病床相连接,防水垫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带,弹性带远离防水垫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管线梳理件,管线梳理件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管线槽,管线槽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管线梳理件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防水垫、吸水垫和抑菌垫,提高了该医用中单的防水效果和抑菌效果;通过管线梳理件的设置便于将软管、线路等分别放置在管线槽内,从而对其软管和线路进行固定,同时,也实现了对软管和线路的梳理。也实现了对软管和线路的梳理。也实现了对软管和线路的梳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中单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耗材
,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中单。

技术介绍

[0002]医用中单使用的主要目的是在各种手术中防止体液渗透,有效隔离和防止交叉感染,保护病床等的表面不受污染,减少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的扩散,这就使得医用中单能够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清洁,也减少了医护人员对操作台面、病床等的清洁操作,因此,医用中单在医院的临床中被广泛使用,作为临床手术、医疗检查或者术后康复等铺垫使用。
[0003]术后或者术中患者需要插设多根引流管、胃管等软管来吸引患者体内的积液,以防止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等情况,同时,患者还可能需要进行吸氧、监测体征数据等操作,这些也使得患者的病床上增加了较多的软管或者线路。上述的这些软管或者线路常常缠绕在一起,使得医护人员在拔掉某一软管或者线路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理清工作,增加了其工作量也浪费了时间,同时,为了对这些管线进行固定,常常通过夹子将管线夹持在医用中单上以对其进行区分,但这种固定方式会使得医用中单出现褶皱,进而缩短了其使用寿命。
[0004]中国专利CN216933466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医用中单,其在医用中单的边缘处设置了用于固定管线的软管夹,但是软管夹顶部呈X型设置,这就使得患者的身体极易触碰到软管夹的端部而给患者带来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中单,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中单,该医用中单包括水平设置的防水垫,防水垫顶部依次设置有吸水垫和抑菌垫,抑菌垫与防水垫可拆卸固定连接,防水垫上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与病床相连接,防水垫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带,弹性带远离防水垫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管线梳理件,管线梳理件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管线槽,管线槽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管线梳理件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
[0007]优选地,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折叠单,折叠单固定连接在防水垫的两侧,折叠单与防水垫同宽设置。
[0008]优选地,固定装置还包括固定带,固定带固定连接在防水垫的一侧,防水垫远离固定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固定带对称设置的弹力绳,弹力绳的端部经缝合后形成中空设置的安装环,安装环内穿设有固定环。
[0009]优选地,所述的固定带和固定环均有两个,且两个固定带呈对角设置在防水垫的两侧,相应地,两个固定环也呈对角设置在防水垫的两侧。
[0010]优选地,所述的管线梳理件顶部安装有顶盖,管线梳理件的底部安装有底盖,顶盖和底盖均与管线梳理件可拆卸固定连接,顶盖底部开设有与管线梳理件顶部的管线槽一一
对应的放置槽,底盖的顶部开设有与管线梳理件底部的放置槽一一对应的容纳槽,放置槽、容纳槽和管线槽的纵截面均呈半圆形设置。
[0011]优选地,管线梳理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连接绳,两个连接绳的另一端分别和与其靠近的顶盖或者底盖的外侧壁固定连接,管线梳理件的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位于管线槽的外侧,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磁力片,顶盖的底部和底盖的顶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安装槽相对应的固定槽,固定槽内固定连接有与磁力片相对应的磁条,磁条与磁力片相互吸合。
[0012]优选地,吸水垫和抑菌垫均位于防水垫的中部,吸水垫的尺寸小于抑菌垫的尺寸;抑菌垫的材质选自棉纤维、竹纤维或者汉麻纤维中的任一种,吸水垫的材质选自吸水纤维棉;防水垫选自PVC涂塑布、TPU、防水尼龙布中的任一种。
[0013]优选地,抑菌垫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母面魔术贴,防水垫顶部固定连接有母面魔术贴相对应的子面魔术贴;防水垫的底部以及折叠单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滑颗粒。
[0014]优选地,管线梳理件顶部和底部的管线槽交叉设置,顶盖和底盖上均固定连接有与管线槽一一对应的标签袋,标签袋呈透明设置,管线梳理件远离弹性带的一端还固定连接有固定绳或者挂钩。
[0015]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该医用中单设置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防水垫、吸水垫和抑菌垫,抑菌垫直接与患者身体接触,避免细菌的滋生而造成患者伤口的感染,吸水垫则便于将患者的体液等分泌物吸收,避免其污染病床,防水垫则进一步对病床进行保护,避免分泌物等浸入床垫内,提高了该医用中单的防水效果;通过管线梳理件的设置便于将软管、线路等分别放置在管线槽内,从而对其软管和线路进行固定,同时,也实现了对软管和线路的梳理。弹性带的设置则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线梳理件的位置,提高其适用场景。
[0016](2)放置槽和管线槽、放置槽和容纳槽分别形成了纵截面为圆形的槽位,槽位内便于放置软管和线路,便于进一步对管线槽内的软管和线路进行固定,减少了患者的翻身等动作造成的软管和线路的错位。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管线梳理件与顶盖和底盖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管线梳理件与管线槽、磁力片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顶盖与标签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2]一种医用中单,如图1和图2所示,该医用中单包括水平设置的防水垫1,防水垫1顶部依次设置有吸水垫2和抑菌垫3,抑菌垫3与防水垫1可拆卸固定连接,防水垫1上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与病床相连接,防水垫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带4,弹性带4远离防水垫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管线梳理件5,管线梳理件5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多个间隔设
置的管线槽6,管线槽6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管线梳理件5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
[0023]该医用中单设置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防水垫1、吸水垫2和抑菌垫3,抑菌垫3直接与患者身体接触,避免细菌的滋生而造成患者伤口的感染,吸水垫2则便于将患者的体液等分泌物吸收,避免其污染病床,防水垫1则进一步对病床进行保护,避免分泌物等浸入床垫内,提高了该医用中单的防水效果;通过管线梳理件5的设置便于将软管、线路等分别放置在管线槽6内,从而对其软管和线路进行固定,同时,也实现了对软管和线路的梳理。弹性带4的设置则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线梳理件5的位置,提高其适用场景。
[002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折叠单7,折叠单7固定连接在防水垫1的两侧,折叠单7与防水垫1同宽设置,折叠单7的长度在此处不作具体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折叠单7的长度可设置为40

60cm。使用时,对折叠单7向下折叠使得其被包裹床垫并被压在床垫下方,从而使得医用中单的位置得到固定,减少了医用中单的滑移。
[002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装置还包括固定带8,固定带8固定连接在防水垫1的一侧,防水垫1远离固定带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固定带8对称设置的弹力绳9,弹力绳9的端部经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中单,其特征在于:该医用中单包括水平设置的防水垫,防水垫顶部依次设置有吸水垫和抑菌垫,抑菌垫与防水垫可拆卸固定连接,防水垫上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与病床相连接,防水垫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带,弹性带远离防水垫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管线梳理件,管线梳理件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管线槽,管线槽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管线梳理件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中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折叠单,折叠单固定连接在防水垫的两侧,折叠单与防水垫同宽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中单,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还包括固定带,固定带固定连接在防水垫的一侧,防水垫远离固定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固定带对称设置的弹力绳,弹力绳的端部经缝合后形成中空设置的安装环,安装环内穿设有固定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用中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带和固定环均有两个,且两个固定带呈对角设置在防水垫的两侧,相应地,两个固定环也呈对角设置在防水垫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中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线梳理件顶部安装有顶盖,管线梳理件的底部安装有底盖,顶盖和底盖均与管线梳理件可拆卸固定连接,顶盖底部开设有与管线梳理件顶部的管线槽一一对应的放置槽,底盖的顶部开设有与管线梳理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现彪王思雨于湘于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中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