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接工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274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粘接工装机构,包括:工作台,配置于工作台并分别用于固定第一加工件与第二加工件的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二固定机构,以及连接第一固定机构和/或第二固定机构的驱动单元;第一加工件中轴线与第二加工件中轴线沿工作台横长方向平行布置;驱动单元驱动第一固定机构带动第一加工件向第二加工件所在位置运动或驱动第二固定机构带动第二加工件向第一加工件所在位置运动或驱动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带动第一加工件和第二加工件沿工作台横长方向相向运动,以实现第一加工件中轴线与第二加工件中轴线重合。通过本申请,实现了将压电晶体准确安装在基座的中心位置,避免影响压电晶体对治疗点位消融的准确性。确性。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粘接工装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粘接工装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超声治疗导管通常配置用于产生超声能量的超声波组件,超声波组件中配置压电晶体,以及用于安装压电晶体的基座,通过压电晶体将电能转换成超声能量以对患者体内的治疗位点进行治疗。压电晶体通常搭载在导管的尖端且压电晶体的尺寸要求越小越好,尤其是压电晶体的厚度,例如,一般的压电晶体的常用规格为0.2

0.4mm。并且压电晶体在基座中的安装位置及对于消融等治疗方式的有效性起着不容忽视的效果,压电晶体需在基座中粘接牢固,以避免压电晶体发射超声高频振动时不会脱落,并且压电晶体粘接固定后的角度决定着消融的部位。
[0003]然而,现有的压电晶体与基座的安装方式通常采用人工手动将压电晶体粘接固定在基座内,由于压电晶体的尺寸精细,从而存在人工难以准确地将压电晶体安装在基座的中心,进而影响压电晶体对治疗点位消融的准确性,所以需要一种粘接工装。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压电晶体与基座的安装方式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粘接工装机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电晶体与基座的粘接方式所存在的诸多缺陷,尤其是为了实现将压电晶体准确安装在基座的中心位置,避免影响压电晶体对治疗点位消融的准确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粘接工装机构,包括:工作台,配置于所述工作台并分别用于固定第一加工件与第二加工件的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二固定机构,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和/或所述第二固定机构的驱动单元;
[0007]所述第一加工件中轴线与所述第二加工件中轴线沿所述工作台横长方向平行布置;
[0008]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加工件向所述第二加工件所在位置运动或驱动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带动所述第二加工件向所述第一加工件所在位置运动或驱动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和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加工件和所述第二加工件沿所述工作台横长方向相向运动,以实现所述第一加工件中轴线与所述第二加工件中轴线重合。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
[0010]第一活动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平台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加工件的第一固定单元;
[0011]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活动平台两侧的第二支撑平台,配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并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加工件的第二固定单元;
[0012]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活动平台带动所述第一加工件向所述第二加工件所在位置运动。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
[0014]第一支撑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加工件的第一固定单元;
[0015]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两侧的两组第二活动平台,配置于所述第二活动平台并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加工件的第二固定单元,以及连接两组所述第二活动平台的传动块;
[0016]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二活动平台带动所述第二加工件向所述第一加工件所在位置运动。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
[0018]第一活动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平台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加工件的第一固定单元;
[0019]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活动平台两侧的第二活动平台,配置于所述第二活动平台并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加工件的第二固定单元,以及连接两组所述第二活动平台的传动块;
[0020]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活动平台和所述第二活动平台带动所述第一加工件和所述第二加工件沿所述工作台横长方向相向运动。
[002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活动平台与所述工作台形成的滑轨滑移配合。
[002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活动平台与所述工作台形成的滑轨滑移配合。
[002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
[0024]衔接块,所述衔接块被构造出用于承托所述第一加工件的承托部,以及对向设置于所述衔接块并分别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加工件两端的限位块与夹持单元。
[002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
[0026]驱动件,沿所述工作台横长方向配置于驱动件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沿所述工作台横长方向内嵌抵持于所述第二加工件的抵持件。
[002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杆被构造出连通所述抵持件并用于吸附所述第二加工件的真空流道。
[002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块被构造出容置所述第一加工件形成的首端的第一限位槽。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0]通过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二固定机构分别对第一加工件与第二加工件实现固定,且固定后的第一加工件中轴线与第二加工件中轴线沿工作台横长方向呈平行设置,从而使第一加工件中轴线与第二加工件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
[0031]再通过驱动单元驱动第一固定机构带动第一加工件向第二加工件所在位置运动或驱动第二固定机构带动第二加工件向第一加工件所在位置运动或驱动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带动第一加工件和第二加工件沿工作台横长方向相向运动,直至第一加工件
中轴线与第二加工件中轴线重合为止,以便于后续将第二加工件精准无误地粘接固定在第一加工件中心位置。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技术所揭示的粘接工装机构的整体图,其中,第一活动平台与滑轨滑移配合;
[0033]图2为图1中工作台与第二固定机构连接的俯视图;
[0034]图3为本技术所揭示的粘接工装机构在另一实施例中的整体图,其中,第二活动平台与滑轨滑移配合;
[0035]图4为图3中工作台与第二固定机构连接的俯视图;
[0036]图5为本技术所揭示的粘接工装机构在另一实施例中的整体图,其中,第一活动平台与滑轨滑移配合,第二活动平台与滑轨滑移配合;
[0037]图6为图5中工作台与第二固定机构连接的俯视图;
[0038]图7为图1中工作台与第二固定机构连接的俯视图,其中,第二加工件吸附固定于抵持件;
[0039]图8为图7中A处所示的放大图;
[0040]图9为图4中B处所示的放大图;
[0041]图10为第一加工件与限位块连接的局部示意图;
[0042]图11为限位块与衔接块连接的剖视图;
[0043]图12为图11中C处所示的放大图;
[0044]图13为活动杆与凸出端连接的剖视图;
[0045]图14为图13中D处所示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接工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配置于所述工作台并分别用于固定第一加工件与第二加工件的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二固定机构,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和/或所述第二固定机构的驱动单元;所述第一加工件中轴线与所述第二加工件中轴线沿所述工作台横长方向平行布置;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加工件向所述第二加工件所在位置运动或驱动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带动所述第二加工件向所述第一加工件所在位置运动或驱动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和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加工件和所述第二加工件沿所述工作台横长方向相向运动,以实现所述第一加工件中轴线与所述第二加工件中轴线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工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活动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平台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加工件的第一固定单元;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活动平台两侧的第二支撑平台,配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并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加工件的第二固定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活动平台带动所述第一加工件向所述第二加工件所在位置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工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加工件的第一固定单元;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两侧的两组第二活动平台,配置于所述第二活动平台并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加工件的第二固定单元,以及连接两组所述第二活动平台的传动块;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二活动平台带动所述第二加工件向所述第一加工件所在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格源王崇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谱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